3.3 做好选种计划。
选种前必须做好疾病检测,严格检疫,确认“无任何疫病”,特别是对布氏杆菌病、伪狂犬病、 繁殖 与呼吸综合征等重要的传染性疾病,检测通过放置隔离区进行隔离观察。引入猪场前再次检测,合格后方可入场。
3.4 加强饲养管理
定期对消毒、杀虫、灭鼠、驱虫及 ,定期对猪舍环境、饲料、饮水检测将有助于减少疾病传播;对发病和死亡的畜禽,应进行严格的处理,防止疫病扩散;饲养环境质量监测(在病原微生物污染监测同时兼顾有害气体的监测)。
3.5 制定免疫程序。
根据猪场猪群的实际抗体效价(规模化的养殖场一般都会有抗体检测设施,而没有设施的猪场可以抽血到防疫检疫、或者科研机构进行检测,如广州的省农科院或者华南农大),结合本场流行病的特点,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3.6 人员控制
严格限制人员、动物和运输工具的流动和进入养殖场,杜绝外来人员的参观;本场内各猪舍的饲养员禁止互相往来;技术人员进入不同猪舍要更换衣物,严格消毒,加强卫生消毒,是防制交叉感染的关键;现在国外流行的主要生物安全措施包括:
3.7 全进全出
全进全出,批量生产。越来越多的猪场采用此饲养方法,尽可能做到同日龄范围内的猪只全进全出。只要不重新引进猪只,在一定时间内出完,也算全出。全进全出并不强调一场一地的大规模全进全出,强调的是一栏或一舍的全进全出。(养殖户很多时候为了资金的周转而做不到全进全出,所以每次购进外来猪时,尽量做好检疫和防疫、隔离、消毒工作)
3.8 加药早期断奶和早期隔离断奶(产房管理的一种方法,如果没有抗体检测设施的话很多时候会适得其反)
加药早期断奶将母猪和肉猪的免疫和给药结合起来,进行早期断奶,并按日龄进行隔离饲养。应根据猪群健康情况制订免疫和加药计划。一般母猪进行本地
病毒
性疫病的免疫接种,
仔猪
加药。这些方法适用于不同来源混养的猪只,以建立最少疾病猪群。
早期隔离断奶是在仔猪母源抗体水平较高,病原菌群增殖较弱时,将仔猪饲养在尽可能少病原菌的环境中(隔离),在各类猪群间建立防病屏障,防止猪群内部疾病之间的传播。美国 1992年开始推广本技术,现已普遍使用。仔猪一般15天断奶,最早为12天。早期隔离断奶的优点:①仔猪尽早地与母猪所带的病原隔离,有利于控制疾病;②保育-肥育期生长更快,上市时间缩短;③缩短母猪的非生产期,增加胎数;④猪健康水平高,提高了胴体的价值。早期隔离断奶的缺点:①健康猪更易感,容易暴发新的疫病;②有的老疫病可能更加严重,如猪链球菌病、心包炎、胸膜肺炎等;③影响母猪的
繁殖
性能(如窝仔猪数可能下降,延长断奶—发情间隔等)。
3.9 多点生产
有的两地生产,配种、怀孕、分娩和哺乳在一地,保育、生长和育成在另一地;有的三地生产,配种、怀孕、分娩和哺乳,然后集中在一起保育,生长及育成又在另一地。现最流行的是三地生产模式。各地相隔几英里至几十里,须交通发达,运猪车辆配有饮水及哺料设备,则猪的移动对猪只影响不大,不会产生大的应激反应。
3.10 隔离及风土驯化(育种,一般我们使用的都是杜、长、大的三元商品猪较多,所以风土驯化在这里是指适应本场的环境)
从外地引进的种猪,一般在隔离舍饲养 2个月,检疫合格后,每栏猪再混入一头本场的猪,进行风土驯化,使外来猪适应本场的微生物群体,并做好气喘病免疫接种等工作。
随着畜牧生产者对生物安全体系观念的深刻领会和自觉运用,有效地控制疫病的发生和发展,确保猪场的生物安全,以使猪场可持续发展。必将给我国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