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图2
发生原因
圈面因素
在裂蹄猪群中,后肢蹄比前肢蹄发生裂蹄的多。这与圈面的光滑度有关。据调查,①圈面光滑度适中,可见有密密麻麻的小点砂粒;②圈面过于光滑,看不见砂粒;③圈面过于粗糙,易见较大砂粒,这三种类型所饲养的母猪,其肢蹄软弱综合症的发生率有显著差异,前者的发病率很低,后两种类型的发病率较高。据观察集约化限位栏饲养猪的肢蹄外伤38.37%显著多于水泥地面散养的猪7.14%,水泥地面饲养猪的蹄底增生35.75% 显著高于漏缝地板的猪27.91%。
新场水泥圈面,由于未经清洗消毒,而显碱性或具有腐蚀性,易导致猪的肢蹄受损而裂蹄。地面坡度过小,栏舍过于潮湿,猪蹄长期泡在水中,蹄壳变软,耐压程度大大降低,加上湿地太滑,蹄部被损伤的机会增大;坡度过大则可导致猪只行走不稳,影响猪蹄结实度,引起肢势不正、卧地等缺陷。
疾病因素
⑴蹄部损伤与外伤,进而感染坏死杆菌、化脓性棒状杆菌。
⑵由节瘤拟杆菌引起的。本菌引起的炎性损害作用很小,但它能产生强烈的蛋白酶,消化角质,使蹄的表面及基层易受侵害。在坏死梭杆菌等菌的协同作用下,易产生明显的腐蹄病损害。
防治方法
改善圈面结构、质地和管理
进入秋后转凉季节,应普遍检查一次猪舍及舍内设施状况。如水泥、砖铺地面过于粗糙,可用砖或机械进行磨平,但也不要过于光滑,以防猪只滑倒。对食槽、栏杆、隔墙的锐利部分也要磨平。舍内可适当铺消毒过的干草,既可护蹄,又能保温隔凉,防止肌肉风湿。
水泥地面要保持适宜的光滑度和小于3度倾斜度,地面无尖锐物、无积水,地面最好采用环氧树脂漏缝地板。
有条件的猪场可保持种猪有一定时间的户外活动,接受阳光,有利于维生素D的合成;
新场的水泥地呈碱性最好用些酸洗洗地板再进猪,比如醋酸既去碱性又消毒。
勤于观察猪群,及时护理
已发生或刚发生裂蹄的猪,应尽量减少蹄裂猪的运动,但切忌久卧,要尽量大栏饲养,任自由走动,少驱赶或“运动”,要每日数次帮助、强迫站立、活动,以防继发肌肉风湿,造成更大损失。
经消毒后,用氧化锌软膏对症治疗,因蹄裂、蹄底磨损等继发感染,肢蹄发炎肿胀,可用青霉素、安福定、鱼石脂等治疗;也可用松馏油或鱼石脂涂抹裂蹄处;可加强裂蹄的硫酸铜(4-6%)消毒,硫酸铜浸涂裂蹄可以起到消毒杀菌,收敛伤口的作用;或喷土霉素,或普鲁卡因加青霉素封闭蹄上部有肌肉处,消毒后松馏油涂抹十分关键,以避免伤口进一步感染与恶化,也可减少水分蒸发所带来的刺激。
要注意控制舍内湿度特别是 公猪 站,尽量减少带猪消毒和地面潮湿,避免湿度骤然升高或过大,然后又很快干燥,现在是秋天尤其要注意。
流血或感染伤口(要清创)涂碘酊,有条件的进行包扎,里面上“药”(比如填塞硫酸铜,水杨酸粉或高锰酸钾、磺胺粉),类似穿“保健鞋”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