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种疫苗是预防 传染病 的重要手段,但有的猪进行疫苗预防后还会发病,同一猪群的抗体水平也并不相同,有些疫苗在首次免疫后还要加强一次等。笔者认为,出现这些问题,除了疫苗质量的因素外,以下细节对疫苗预防的效果也有很大影响。
1、灭活苗使用应注意
⑴ 用量较大,需多次接种。后备母猪和 育肥猪 用灭活苗时,都属于首次注射,必须两次以上,才可能有足够的免疫力。
⑵ 产生免疫保护力时间较长(需7-14天),不能用于紧急接种,如发生 传染病 ,应结合高免血清的使用。
2、弱毒苗使用注意事项
⑴ 有些疫苗毒株不稳定存在返祖、返强的可能。目前我国还没有弱毒活苗毒株返强的报道。但在丹麦发现了猪呼吸与 繁殖 综合症活疫苗弱毒株返强的报道。
⑵ 疫苗中可能污染其它病原。无形的传播,所以在使用 猪瘟 疫苗时,正常猪群建议使用细胞苗。
⑶ 抗体水平不太整齐。或高或低,在 猪瘟 抗体监测时很明显。
3、免疫剂量不准
过少不能产生足够的抗体,过多容易产生免疫麻痹;2006年,我们曾对一猪场进行 口蹄疫 免疫,开始时在45天注射1.5ml,70日龄注射2.5ml,检测抗体不足;后改成55天注射2ml,70天注射3ml ,再检查时大多数合格;也就是开始时注射剂量太小了。
4、母源抗体的影响
我们经常发现, 仔猪 21日龄注射猪瘟疫苗后,在保育阶段检测抗体,往往有部分猪的抗体指数不够,这是因为在母源抗体与疫苗抗原中和的缘故;但由于不同个体母源抗体高低不同,注射疫苗的时间也就难于确定,不论哺乳阶段什么时间注射都会有一部分猪抗体不足。
建议:产房和保育加强管理,减少疾病感染的机会;到保育后确认抗体降到很低时注射疫苗,这样更确实。
5、初产母猪的影响
初产母猪产死胎、木乃伊比例明显大于经产母猪,初产母猪所产仔猪黄痢发生的比例也要高得多,主要原因是疫苗免疫不到位或是初产母猪的特殊性造成的;特别是 繁殖 类疫苗多是首次注射,不能产生足够的免疫力。
在作抗体检测时,发现初产母猪的抗体指数明显低于经产母猪,这样,初产母猪所产仔猪的母源抗体也就低于相同日龄的其它仔猪。我曾想过初产母猪在产前三十天左右再次注射一次猪瘟疫苗,这样可增加初生仔猪的抗体指数,可能和经产母猪所产仔猪更接近,便于以后注苗时统一进行。
6、疾病的影响
资料上明确过猪在发病期间不能注射疫苗,因这时的猪处于应激状态,不可能产生足够的免疫力,但实际上许多猪场都没有按这个要求去做,有的是不懂,有的是为了省事(因未注苗的猪需要记耳号,会影响其它疫苗的注射计划等),这样这些病弱猪将是受威胁最大的群体。我们曾对一些猪场的弱小仔猪进行剖检,不少猪有明显的猪瘟感染迹象(肾脏、喉头、膀胱等有出血点,回盲口附近有纽扣状溃疡等),这就需要怀疑这些猪在注苗时是不是处于患病或亚健康状态。
7、注射部位
疫苗稀释后,失效很快,而遇到高温影响更大。疫苗注射时多要求肌肉注射,是因为肌肉吸收快,疫苗很快进入血液,而如果注射到皮下,吸收减慢,效力降低,而如果注射进脂肪,吸收就更慢了,大部分疫苗将失去作用,也就相当于注射剂量不足。生产上给猪注苗时,多采用飞针为主,如果没有足够的熟练程度,没有高明的技术,注射部位很难准确,同一天注射同样剂量,也会出现抗体指数不一的情况。一些猪场强调,仔猪注苗时要抱起, 后备猪 要用保定器固定后注射,是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