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猪口蹄疫 > 猪口蹄疫 > 未来 > 正文

猪口蹄疫的未来之路在哪里?

  
  • datong   网络  
  • 2012-11-13 18:37:19
    【导读】  当有人问我什么是“五号病”时,我就只能告诉他们:口蹄疫是一种严重危害偶蹄类动物(牛、羊和 猪 )的疾病。对于危害不严重的年份,蹄子往往不出现水泡,只有口鼻处出现水泡,此时就...
     当有人问我什么是“五号病”时,我就只能告诉他们:口蹄疫是一种严重危害偶蹄类动物(牛、羊和 )的疾病。对于危害不严重的年份,蹄子往往不出现水泡,只有口鼻处出现水泡,此时就只能称为“一号病”;当疾病严重发生的时候,这些动物的蹄子和口鼻处均会出现水泡,口和四个蹄子等五个部位都出现水泡,就称为“五号病”,五号病是口蹄疫中最严重的类型,五号病也是一种需要保密的疾病。

      

    当世界某地的大量牲畜被宰杀的时候,位于地球上的许多贫困地区的饥饿却在日益加重,花样繁多且日趋严格的法律法规和行政干预措施的有效性也成了争议的焦点。

      

    那么,口蹄疫的未来之路在哪里?

     

     口蹄疫病毒易通过空气传播,动物出现临床表现的差异较大。当一栋猪舍出现口蹄疫的少量病例时,其它动物已经感染,此时消毒已经无济于事。猪场管理者在猪舍内大量消毒只能造成空气的过度潮湿,消毒一旦停止,病毒气溶胶会重新出现在更加潮湿的空气中,更利于疾病的传播。

      

    灭活疫苗的不完全灭活是口蹄疫疫苗中的最大问题。如果加上口蹄疫灭活疫苗的无效性或弱效性,接种该疫苗的风险要大于不接种的风险。欧洲数次发生口蹄疫均已证实与疫苗接种有关。对于现行猪场来说,就成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了。

     

     为什么灭活疫苗有时候有保护作用,有时候又没有保护作用呢?病毒变异了吗?

     

     推论:疫苗的半灭活状态或许是疫苗有效性的可靠保证,有待进一步论证。若真的是这样,灭活疫苗带毒反而却成了疫苗有效性的保证了。

     

     在疫苗的生产中,安全性和有效性往往是一对矛盾。其中,口蹄疫中的肽疫苗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合成肽疫苗对多种靶动物都不像预期的那样有效。当合成肽疫苗刚刚推出时,由于阻止了带毒的灭活全价疫苗的使用,猪场算是安静了一段时间。但易感动物的迅速增加却为下一轮的爆 发提供了极佳的机会。

      

    评价疫苗是个非常复杂的科学过程。据报道,此次H1N1流感发生后,波兰虽然没有进口任何疫苗,但死亡率与其他欧洲国家差不多。世界卫生组织正在受到各国的指责,指责世界卫生组织夸大了甲型H1N1的威胁。随着科技的进步,口蹄疫疫苗估计也难逃其咎。

      怎么有效控制口蹄疫?

     

     从病原生态学的角度来看,控制口蹄疫的最大难题是病原携带者的存在,如果解决不了携带者的问题,控制口蹄疫就成了空话,目前发现的携带者主要是偶蹄类动物和鼠类。各级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必须分清口蹄疫病毒的携带者、潜伏感染者、临床症状者和免疫者之间的关系问题。

      

    针对目前世界各地的口蹄疫发生情况,控制口蹄疫必须从群体免疫的角度考虑口蹄疫发生的周期性规律,当足够多的动物发生免疫反应时,足以阻挡该病的大规模流行。注意:这里所说的动物包括所有对该病毒易感的动物,如牛、羊、猪、骆驼、老鼠以及其它未知动物。

     

     所以,当一次流行过后,该区域内所有的动物均发生了免疫反应(出现症状或未出现症状),未来几年将非常平稳。

      

    针对这种情况,当新生动物出生时,用极少量的病原促进其产生免疫力,是控制该病的较好模式。弱毒疫苗的免疫是将来控制该病的理想选择,可惜至今为止,尚没有理想的弱毒疫苗可用。

     

     那么,对于猪场而言,什么样的措施比较妥当呢?

     

     由于没有高效的疫苗可供使用,只能从培育高强度的非特异性免疫动物做起。

    (
    • 0

    • 0

    • 0

    • 0

    • 0

    • 0

    • 0

    更多有关 猪口蹄疫

    内容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这里
     
    相关推荐
     
    图文热点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辽ICP备11016505号-2 | 辽公网安备:21120202000005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