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养猪和普通猪农有何差异
刘阳(左一)和老师、同学探讨养猪技术。 黄泽振 摄
记者 倪燕英 通讯员 楼婷
他是俄罗斯“海龟”,掌握了俄语同声传译这门技术,本可以轻松找一份高工资的翻译工作,但却出人意料地接手了一家养猪场,成了新一代养猪户。在毕业的第二年,他挖到了人生第一桶金———80万元;为了养好猪,他重返校园,成了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专业的在读学生。近日,记者采访了这名富有经商头脑的留学生———刘阳。
学翻译的他办起了养猪场
2010年7月,25岁的刘阳从莫斯科语言大学俄语同声传译专业毕业。回国后,打算创业的刘阳决定涉足休闲农庄。但跑了很多地方,不是交通不便,就是租金谈不拢。一次,听说婺城区蒋堂有个猪场想转让,一谈发现价格比较合适,在父母的支持下,没有养猪经验的刘阳就以100多万元的价格接手了。2011年1月,有1000多头猪的猪场交接到刘阳手上。
关于接手养猪场的原因,刘阳说:“原因很多,一是看好这个行业,猪肉市场需求旺盛而且相对稳定;二是看到了当时的机遇,2010年生猪价格处于市场低谷期,很多养猪场效益不好,选择在低谷期入市,得到收益的概率会比较大。”
免责申明:本栏目所发资料信息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大家学习、交流。我们尊重原创作者和单位,支持正版。若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直接点击提交联系我们,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