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自然感染的亚临床状态和低抗体水平状态来进行不同剂量疫苗免疫效力的研究,通过混合感染实验来对猪瘟免疫失败原因进行研究,即从病原到机体全方位进行综合研究,对猪瘟的防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同时对其他产生免疫失败的疾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经研究发现母源抗体滴度对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的免疫保护效力有影响,当母源抗体滴度在 16倍时,将疫苗的免疫剂量加大到 2 到 4 头份,能抑制母源抗体干扰,达到较好的免疫效果;另外研究还显示低水平的母源抗体不能抵抗猪瘟野毒感染,因此及时监测母源抗体滴度,正确地按规程进行疫苗免疫注射能确切地抵抗野毒的感染。
另外还进行了猪瘟疫苗对带毒仔猪免疫的影响研究、人工两次野毒攻击对疫苗免疫效力的影响和猪瘟抗体水平与感染量关系的研究。结果带毒仔猪免疫后两次攻毒虽不产生临床症状,但可隐性带毒造成垂直传播;低水平的母源抗体不能抵抗野毒的感染,而主动免疫后的抗体水平只要在 8 倍以上,均能抵抗强毒的攻击。再次提示,适当加大免疫剂量可以适应田间的带有母源抗体仔猪的免疫。
人工试验条件,超前免疫( 0~35~70 日龄) 和 20~60 日龄免疫程序其免疫保护效果完全相同,而且优于0~70 日龄两次和 0日龄一次免疫的免疫效果。
超前免疫后不同时间吃初乳对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各不相同;试验还证明不论吸初乳后 0. 5h或 1 h注苗,疫苗免疫效果均不如超前免疫的效果好。因此在养猪生产中应坚持超前免疫。
除此之外,疫苗运输的冷链系统不完善、诊断方法不特异等多方面原因也是引起猪瘟免疫失败的原因。
综上所述猪瘟的免疫失败是由上述多方面原因造成,猪瘟的预防控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对后备种猪群和种猪群进行净化是防止产生繁殖障碍和恶性循环的关键手段,清除持续感染带毒猪,培育健康的无猪瘟带毒猪的种猪和后备种猪群是猪瘟综合防制技术的核心;制定合理、有效的免疫程序是提高群体免疫水平的技术保障;改善生态环境,控制其他非猪瘟传染病是实施猪瘟综合防制技术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