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饲养管理 > 仔猪饲养 > 仔猪腹泻 > 正文

早期断奶仔猪腹泻的原因及营养调控措施

     网络  2014-08-06 10:15:00
【导读】仔猪早期断奶是国内外集约化养猪生产中普遍关注的先进技术,能提高母猪的繁殖率,减少由母猪向仔猪的疾病传播,并能提高生长期的生产性能和胴体品质。我国传统的仔猪断奶时间在8周龄左右,而我国饲养水平较高的地区和猪场都采取早期断奶...
仔猪早期断奶是国内外集约化养猪生产中普遍关注的先进技术,能提高母猪的繁殖率,减少由母猪向仔猪的疾病传播,并能提高生长期的生产性能和胴体品质。我国传统的仔猪断奶时间在8周龄左右,而我国饲养水平较高的地区和猪场都采取早期断奶的饲养制度,一般在3-5周龄时断奶,目前养猪业发达的国家已经开始推广应用14日龄超早期断奶技术。然而,对仔猪进行早期断奶也会给仔猪的生长发育带来一系列不良影响,造成仔猪断奶后生理机能紊乱,表现为食欲差、消化不良、生长缓慢、饲料利用率低、抗病力下降,出现腹泻和水肿等病理现象。其中腹泻是最普遍的现象,轻度腹泻会导致仔猪营养不良及生长受阻,严重腹泻则导致仔猪脱水,成为僵猪甚至死亡。据报道,在美国,断奶仔猪腹泻病发生率为57%,所造成的死亡率达10.8%,给养猪生产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如何在实行仔猪早期断奶以提高养猪生产效率的同时,保证仔猪有较高的生长速度,防止仔猪早期断奶腹泻病的发生,便成为当代养猪生产中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Funderburke等曾研究了心理、环境、营养这三种应激对28日龄断奶仔猪生理和生长的影响,结果发现断奶应激以营养应激影响最大,而心理和环境应激的影响则较小。故早期断奶仔猪料的配制,直接关系到断奶仔猪生长及今后生产性能的发挥。

1 早期断奶仔猪腹泻发生的原因

1.1 消化器官功能不发达

仔猪胃肠重量轻、体积小,运动机能微弱,与营养物质消化吸收有密切关系的小肠绒毛长度、小肠上皮凹陷深度、绒毛面积和淋巴细胞等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小肠绒毛很容易被病菌和正常的断奶措施所破坏而缩小小肠对养分的吸收面积。尤其是在断奶后,日粮中含有大量禾本科谷物时,在干物质的磨损作用下,肠绒毛很快剧烈缩短,绒毛表面由高密度手指状变为平舌状,隐窝加深,肠道的消化、吸收面积暂时变小,而且由于仔猪胃排空速度快,缺乏反射性胃液分泌,因此食糜中的营养物质不能很好地得到消化、吸收,而以腹泻的形式排出。

1.2消化酶活性降低

研究表明,在仔猪0~4周龄期间,胰脂肪酶、胰蛋白酶、胃蛋白酶、胃蛋白分解酶活性逐周成倍增长,但4周龄断奶后一周内各种消化酶活性降低到断奶前水平的1/3,经两周后才能恢复并超过断奶前水平(胰脂肪酶除外)。此外,仔猪早期断奶后,由于乳糖的消失,乳酸来源终止,而此时盐酸分泌量少,且缺乏游离盐酸,再加上饲料中蛋白质和无机盐阳离子与酸结合,更使酸度下降,胃pH值上升到5.5以上,直接影响到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羧肽酶、淀粉酶、脂肪酶、麦芽糖酶等的功能。因此早期断奶仔猪酶活性不足,特别是在断奶后一周,仔猪胃肠道对非乳饲料碳水化合物及脂肪的利用率较差,不能很好地消化植物饲料蛋白、适应固体饲料,这就会造成仔猪早期断奶后1~2周期间消化不良,导致腹泻。

1.3 免疫功能不健全
  
母猪初乳中乳球蛋白(主要是免疫球蛋白)含量高达7%,初生仔猪由于肠壁通透性很大,可以完全吸收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而获得被动免疫。而此后,由于常乳中的乳球蛋白含量仅为0.5%以及肠壁的封闭作用,仔猪从常乳中获得的免疫球蛋白就很少了。仔猪通过吮吸初乳而获的被动免疫在出生后第一周效价最高,到第三周降到最低水平。仔猪主动免疫一般在10日龄以后开始形成,但在30~35日龄前自身合成的抗体数量很少,至6周龄才主要依靠自身合成抗体。2~6周龄期为被动免疫向主动免疫的过渡期。由于早期断奶正处在此过渡期,而且与自然吮乳仔猪相比,早期断奶仔猪表现出显著的免疫抑制,因此此期仔猪抵抗力极弱,易发生腹泻及疫病。此外,来自大豆中的抗营养因子、豆粕中的球蛋白、β-聚球蛋白和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复合物是造成仔猪胃肠道发生异常的免疫反应的主要抗原物质,饲喂断奶仔猪可引起迟发性过敏反应,造成肠道绒毛高度降低、绒毛萎缩脱落、吸收不良而导致腹泻。

1.4 断奶应激
  
早期断奶是应激性的。断奶后,仔猪不仅要面对与母猪分离和断奶后环境变化带来的应激,还要适应由温热的液体母乳转变成冷而干燥的固体颗粒料。研究表明,由于母仔分离所造成的心理应激以及由于仔猪从分娩栏到保育栏所造成的环境应激对早期断奶仔猪的生长和生理的影响不大,然而,由母乳转向干饲料的营养应激则使仔猪失重,血糖、胰岛素、生长激素及肝糖原等水平均降低,胃pH值、氢化可的松、游离脂肪酸水平升高。在临床上表现为采食量减少,饲料利用率降低,增重缓慢甚至体重减轻,并因消化不良而引起腹泻的发生。

1.5 病原微生物的感染
  
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是仔猪早期断奶腹泻的一个主要原因之一,其中病原性大肠杆菌是最主要的病原之一,它在猪肠道中生长繁殖所需的最适pH值为6~8,pH4以下才能使其失活。早期断奶仔猪由于胃酸分泌不足,采食固体饲料后,胃肠pH会上升到5.5以上甚至更高。同时,断奶应激还会使循环抗体水平降低,抑制细胞免疫力和免疫水平,引起仔猪抗病力弱。这就为大肠杆菌等病原菌在其中安居提供了较为适宜的环境。大肠杆菌可以分泌肠毒素,肠毒素可以与肠粘膜上受体结合,从而导致小肠粘膜不可逆的高液体分泌,形成腹泻,肠毒素还可进一步作用使肠上皮组织受损,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

2早期断奶仔猪腹泻的营养调控措施

解决断奶仔猪腹泻的根本措施就是要根据早期断奶仔猪的生理特点和腹泻原因配制仔猪易消化的饲料,下面就从饲料配制方面介绍预防仔猪腹泻的营养调控措施。

2.1选择合适的蛋白质原料、确定适宜的蛋白质水平及考虑添加苏氨酸,

目前绝大部分仔猪料中的豆粕用量均超过20%。而大豆蛋白质中的抗原成分是引起仔猪肠道损伤,导致仔猪断奶后腹泻的主要原因。解决的方法,一是通过豆粕或饲粮加工来部分降低蛋白中的抗原成分,如通过饲粮膨化、或豆粕或大豆的湿膨化加工、或热乙醇浸提豆粕或大豆等。二是限制大豆产品的用量,一般推荐断奶仔猪日粮中大豆产品的用量以不超过20%为宜,然后通过添加其它蛋白原料来满足仔猪蛋白质的需要,如在日粮中可适当添加喷雾干燥血粉、喷雾干燥血浆蛋白粉、奶粉、鱼粉、面筋粉等。张振斌等的研究表明,饲粮中添加血浆蛋白粉不仅提高断奶仔猪生产性能,还可增强断奶仔猪细胞免疫功能。

目前大部分厂家仔猪料的蛋白质含量偏高。而大量的研究表明,仔猪的腹泻与日粮高蛋白水平有关。Papdopoulos将5周龄断奶、体重9.4kg仔猪日粮蛋白水平从22%下降至19%,添加赖AA,结果表明,仔猪生长速度和饲料效率显著提高(P<0.01=,仔猪腹泻率下降40%;董国忠,等的研究表明,低蛋白(18%与17%)氨基酸平衡日粮可显著降低仔猪断奶后腹泻和提高仔猪的生产性能,其中复合蛋白型氨基酸平衡日粮的饲养效果优于全植物蛋白型氨基酸平衡日粮,饲料中适当使用一些鱼粉及奶制品,可提高仔猪的生产性能。综合来看,5~10kg和10~20kg仔猪粗蛋白水平保证在18%~20%和16%~18%较好,但必须充分保证几种限制性氨基酸如赖、蛋、苏、色氨酸的供给。

仔猪饲料中氨基酸,目前以赖、蛋氨酸的添加为普遍,而苏、色氨酸相对较少。实际上,以玉米/豆粕为主的谷物型猪日粮中添加赖、蛋氨酸后,苏氨酸已成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通过添加上述四种氨基酸使仔猪日粮氨基酸平衡,使日粮蛋白质水平比现在生产中通用的降低2%~4%,从而改善饲料中氮的利用率,提高仔猪生产性能,降低仔猪腹泻率应该是可行的。丁发源研究表明,通过添加合成苏、色氨酸,低蛋白含量组(18%与16%)在试猪日增重、饲料转化率、采食量、腹泻频率方面均比高蛋白组(20%)有所改善。董国忠研究表明,平衡氨基酸使蛋白质水平降低可减少仔猪结肠内蛋白质的腐败和仔猪断奶后腹泻。但最合理的仔猪料应该是通过添加合成氨基酸,并以可消化氨基酸为基础来配制仔猪低蛋白氨基酸平衡饲粮,即涉及到猪理想蛋白质的应用。

2.2采用高能值的日粮

长期以来,已经认识到断奶后7~10天内,限制仔猪采食量可以降低断奶后拉痢的例数和严重程度,可能是由于仔猪增强了消化效率,并且减少用于细菌繁殖的底物。另一方面,猪的自由采食量随日粮消化能的增加而线性降低,若采用高能值日粮(如日粮含消化能15MJ/kg)也可起到限饲的作用。

配制高能日粮可通过添加脂肪来配制。大量的试验也表明,仔猪饲料中添加脂肪可改善适口性、提高仔猪的增重及饲料利用率。但日粮加脂效果与脂肪特性有关。仔猪对含8~14个碳原子的中长链脂肪酸的脂肪消化率高于含长链脂肪酸的脂肪;不饱和脂肪利用率高于饱和脂肪。一般来讲,仔猪对植物性油脂如椰子油、玉米油、大豆油的利用率比动物性油脂如牛油、猪油要好。随仔猪年龄增长,这种优劣差异逐渐减少。

2.3适当提高日粮粗纤维的水平

适当提高日粮粗纤维的水平可以减缓仔猪断奶后腹泻。陈代文认为,断奶仔猪胃肠蠕动机能弱,为加快排空速度,饲粮中有一定的粗纤维是必要的。而愈国乔认为,饲粮中有一定量的粗纤维,可降低日粮养分浓度和提高饱感,使养分摄入量与仔猪的消化能力平衡,并可促进胃肠蠕动和食糜流动,增加大肠杆菌及其毒素的排除,提高粪便成形度,减低腹泻的严重程度。

2.4适当添加某些添加剂

2.4.1添加助消化制剂

一是有机酸制剂,日粮中适当添加有机酸制剂可以提高仔猪生长性能。一方面哺乳动物本身能够代谢和分解这些酸类;另一方面,有机酸可降低饲料的pH值,从而可降低胃内pH值,有利于胃蛋白酶活性增强及抑制病原微生物如溶血性大肠杆菌的生长与繁殖,因此可提高仔猪对日粮养分尤其是蛋白质的消化率,降低仔猪的腹泻。目前,柠檬酸、富马酸(延胡索酸)、甲酸、甲酸钙等酸化剂在早期断奶仔猪日粮中的作用效果已得到肯定,其适宜添加量分别为1%~2%、1%~2%、0.6%~1.2%、1.2%~1.5%。一般说来,酸化剂在玉米豆粕日粮中应用效果明显,可以显著提高蛋白质消化率,并可显著降低腹泻病的发生率。二是在日粮中添加乳酸菌、酵母等益生素及寡糖等化学益生素可以改善肠道微生物生存环境,抑制病原菌生长,促进有益菌的繁殖及活性而防止断奶仔猪腹泻。三是仔猪用的复合酶制剂,在仔猪日粮中联合添加外源性蛋白酶、淀粉酶、果胶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等,不仅可以减轻或消除饲料抗营养因子的影响,弥补内源性消化酶的不足,促进各种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降低消化道内容物的粘度,提高饲料利用率,消除消化不良,减少腹泻的发生,而且还可以刺激仔猪消化系统的发育,促进内源性酶的分泌。邓跃林的试验表明,进口和国产的多酶制剂,都对断奶仔猪具有促生长及提高饲料转化率的作用;张利民用复合酶添加到断奶仔猪日粮中,日增重提高11.82%,饲料转化率提高了1.25%,下痢发病率下降21.92%。

2.4.2添加一些免疫增强剂

通过添加维生素E、免疫球蛋白、谷氨酰胺及精氨酸等来增强仔猪的免疫力。近10多年来有不少的研究报道指出,高水平的维生素E可提高猪鸡免疫力。还没有证据证明维生素E对猪的毒性,给生长猪饲喂高达550mg维生素E/kg日粮,没有见到毒性反应。新近,美国蛋白质科技公司已生产出专用于早期断奶仔猪的免疫球蛋白,可通过饲料和饮水给仔猪补充抗体,增强其免疫力和抗病力。谷氨酰胺(Glutamine,Gln)是动物血液和母猪乳汁中一种含量非常丰富的氨基酸,在促进受损肠道的修复以及维持正常的局部免疫功能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Alverdy(1990)试验认为,谷氨酰胺是免疫细胞(特别是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重要能量来源,补充谷氨酰胺可为这些免疫细胞提供呼吸的底物和合成核苷酸的前体,试验中未加入谷氨酰胺的全肠外营养组动物CD4+、CD8+细胞在应激后急剧下降,而谷氨酰胺组动物的B、T淋巴细胞与正常动物无差别。而且谷氨酰胺与肠道粘膜免疫系统的主要活性物质--分泌型IgA(S-IgA)有直接关系,谷氨酰胺能增加产生S-IgA的细胞。Souba等(1998)建议在应激条件下,应将谷氨酰胺作为保护肠道代谢、结构和功能的日量必需成分。仔猪断奶后不再吮食母乳且短期内采食量低,可能会引起Gln的缺乏,从而导致断奶后肠道的应激以及生产性能的下降。在多种应激下,精氨酸具有营养和免疫调节双重作用。精氨酸一方面可以促进生长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分泌,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应激后单核细胞和血浆IL-1受体的浓度,增强机体抗感染的能力(Chuntrasakul等,1998)。

2.4.3添加微量元素和维生素 

锌参与体内多种酶的合成以加速激素的合成与释放,促进核酸及蛋白质的合成,维持上皮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高锌可促进舌粘膜、味蕾细胞迅速再生,调节食欲,抑制消化道某些有害细菌的生长,延长食物在消化道停留的时间,保证营养物质在肠道的消化吸收,减少大肠微生物的发酵,从而有效地控制仔猪腹泻的发生。试验表明,以ZnO的形式在日粮中添加2000mg/kg的锌,能显著降低早期断奶仔猪腹泻发生率并可提高饲料转化率。
  
维生素PP、泛酸对维持消化腺的正常分泌功能、维持消化道粘膜正常功能和抗病力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断奶仔猪日粮中每公斤分别添加30毫克维生素PP、20毫克泛酸亦可有效地防止仔猪腹泻的发生。

早期断奶仔猪腹泻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而且很复杂,只有利用综合性防治措施才能有效地防治早期断奶仔猪的腹泻。利用营养性调控手段是预防断奶仔猪腹泻的关键。另外,加强饲养管理(如分阶段饲养、提供舒适清洁的饲养环境等)和适当的药物治疗(如抗生素,并适时进行补液),也是必不可缺少的。

更多有关仔猪腹泻

免责申明:本栏目所发资料信息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大家学习、交流。我们尊重原创作者和单位,支持正版。若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直接点击提交联系我们,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图文热点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辽ICP备11016505号-2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