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阶段猪蓝耳病感染的诊断与防治

   liwujian   畜牧人    2015-11-23 20:40:00
【导读】 倪耀娣,王春光,陈绵,鲁改儒 (河北农业大学中兽医学院,定州 073000) 猪繁殖呼吸综合症(又称“蓝耳病”)是由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触性传染...
    倪耀娣,王春光,陈绵,鲁改儒  
    (河北农业大学中兽医学院,定州   073000)
    猪繁殖呼吸综合症(又称“蓝耳病”)是由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猪是唯一的易感动物,不同年龄均可感染,而以怀孕母猪和一月龄内仔猪最易感。接触传播是主要传播方式(胎盘、子宫、哺乳、飞沫、混群等接触感染)。猪群一旦感染此病,将长期带毒,而且很低的感染剂量便可导致发病。所以猪场一旦发病,极易导致在该场循环发作。该病传播快,我国己分离出本病毒。本病菌的临床特点怀孕母猪流产、早产、死胎、木乃伊、弱仔和仔猪发生肺炎症状,死亡率可高达80%以上。
    (一)    临床症状       
     1.母猪分急慢性两种: 急性,持续高热、昏睡、体温40~41.5℃、心跳加快(130~160次/分)、呼吸困难(30~60次/分)、咳、气喘、粪干带粘液血丝,传染迅速,怀孕母猪用抗生素治疗,效果甚微,九一四治疗有效。当母猪体温下降后,3~5天开始流产,呼吸困难症状稍有减轻,产死胎、木乃伊胎率达20%~25%,产后仔猪发病率高,成活率低,常常窝断奶后仔猪仅余1~2头。
     慢性感染,猪体质差,粘膜苍白,黄疸、消瘦、咳嗽,部分腹式呼吸,发情推迟或屡配不准,随着病情延长,猪四肢、耳部发绀,出现蓝紫色,从耳肩部开始,逐渐蔓延全身变色。哺乳母猪泌乳减少,甚至无乳,加快仔猪死亡,特别是产后1周内死亡率明显增高,可达40%~80%。如不加强护理,可导致母猪病状加重、死亡。
      2.架子猪:临床表现轻度流感症状,厌食、沉郁、贫血。4~5天,出现轻度黄疸,体温41℃以上,后期咳喘,四肢发绀,双耳背面边缘及尾部出现青紫色斑块,发病率为10%左右,死亡率50%左右,且7~10天死亡率最高。
      3.公猪: 发病率低(2%~10%),厌食,呼吸加快,消瘦,病程稍长,部分瘫痪,四肢及腹下皮肤发绀,全身蓝紫色,局部水肿,以关节、肩部尤为明显,精液稀薄,镜检死精多,精子密度低,活力下降,成年公猪病死率较低,瘫痪猪往往继发链球菌混合感染,病情加重。
      4. 仔猪病情常常较重,初生仔猪贫血,轻度黄疸、发烧、扎堆、拉稀,个别很快死亡,以2~28日龄猪症状最明显,死亡率最高可达85%。随着病情的发展,仔猪皮肤由苍白到轻度黄染,后期青紫发绀,胸腹尤为明显,眼脸苍白水肿,呼吸困难,咳喘尤为突出明显,个别猪口鼻奇痒,摩擦圈舍栏壁,九一四治疗有一定疗效, 6周龄断奶仔猪僵猪比例大,发育迟缓,形成"迟上市综合症"。
      (二)病理解剖
      可视粘膜苍白,全身不同程度黄染,皮下水肿,死胎胸腔内存大量清亮液体,1月内病死仔猪,肺前叶边缘普遍有灰色肝变病灶;切开气管,内部充满泡沫状物;肺门淋巴结肿大,肺间质明显增宽,部分猪有渗出性肺炎或大叶性肺炎,个别严重者,肺边缘有红色肉变区;肝肿大变性,棕黄色,全身淋巴结肿大,切面有出血斑点;肾苍白,肿大,表面有凹凸不平灰白色坏死灶,个别有针状出血点,脾脏肿大变软,个别显蓝紫色,结肠内容物稀薄。
      (三)防治
      1.不论是单一感染还是混合感染,圈舍消毒,加强饲养,减少应激是其重要环节,单纯控制达不到效果,特别是蓝耳病,无特效药治疗只有配合防治,加强饲管。目前,农户养猪对母猪群、仔猪、架子猪用贝尼尔10毫克/千克体重配成2%溶液,肌肉注射,每日1次,连用2天。九一四肌肉注射,10~15毫克/千克体重,48小时后重复1 次。病重、病长者加注维生素B12、牲血素。用土霉素600克/吨拌料,连喂7天,用10天之后改为半量,连用半个月。
      2.规模化养猪场和养猪大户在后备母猪、哺乳母猪配种前2~3周,肌肉注射蓝耳病疫苗1头份,其所产仔猪14~18日龄时,每头接种疫苗1头份,体弱者不接种,可收到预期效果。

更多有关

内容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这里
 
相关推荐
 
图文热点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辽ICP备11016505号-2 | 辽公网安备:21120202000005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