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规模猪场探讨:母猪压死仔猪
>>国外养猪增重六个新技术方法
低迷市场行情、环保重压下的中国养猪业该如何应对?母猪PSY水平是衡量猪场生产成绩的唯一指标?未来中国养猪业的发展模式究竟该何去何从?中国养猪业目前存在的最大困难是什么?这些问题相信是困扰每一个养猪人的难题,每个人的回答也可能不尽相同。为此,小编特别采访了皇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张博龙副总经理,他的回答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也让小编处于深深的思考之中。
行情低迷时,皇家农业所采取的应对措施
皇家农业在2013-2014年生猪行情最低迷的时候也采取了很多的措施来保障猪场的正常生产经营:首先对存栏母猪进行优化,淘汰产能低的母猪;第二,进一步改善猪场的环境状况,尽量让猪场的环境变得更好;第三,最主要的是对员工的基本素质进行大力培养,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浪费,提升了整个猪场的生产管理水平。随着生猪市场行情的逐步回暖,现在猪价已达到8.1元/斤以上,皇家农业会根据形势的变化稳步推进,在环保达标的基础上,逐步扩大产能。
不怕环保压力大,就怕治污混乱化
2014年“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后,环保问题对中国养猪业发展的影响逐步放大。中国人多地少,养猪业的发展存在着人猪争粮、争土地、争水源的矛盾,若是环保做不好,猪场是很难有后续发展的。在猪场的环保上,我们不能完全参照欧美的经验来做我们自己猪场的环保处理,中国根本上的养猪环保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搞,对于大型规模化猪场而言,通过电解处理污水的技术已经很成熟:利用猪排泄物经厌氧发酵处理后产生的沼气发电,再采用电解技术对污水进行处理,经处理后的水可以循环再利用。
在环保问题上,皇家农业也有着深刻的经验教训,早期使用“水泡粪”的粪便处理方式,虽然节约了用水量,但是发现对猪舍环境的影响很大,猪舍内甲烷、硫化氢、氨气等有害气体密度较大,对猪只的健康造成了比较大的危害,从而增加了猪场的总料肉比。
对于大型规模化猪场而言,利用沼气发电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发电量非常可观,不仅满足了猪场自身对能源的需求,还有可观的富裕电能可以对外提供,然而清洁电能上网的门槛太高,申请时费时费力,需要至少1年多的审批时间,如果能够简化审批程序,不仅可为猪场带来一定的收益,也能进一步推动地区生态循环经济的发展。
母猪PSY指标是衡量猪场生产成绩的第一标准吗?
片面向国外,特别是丹麦等国学习追求母猪PSY的高水平是不合适的。对于种猪场而言是以出售仔猪为主,以提供的活猪数量为根本,追求高PSY水平是有意义的;而对于商品猪场来说,最终体现的是猪肉产品的数量而不是猪的个数,因此猪场的总料肉比才是衡量商品猪场生产成绩的重要指标。丹麦之所以追求高母猪PSY水平是因为它是整个欧洲最大的仔猪出口国,断奶后仔猪大量销往法国、德国、比利时等欧洲国家。
众所周知,一头母猪的有效奶头数目一般是12个,一年采食1吨左右的饲料,按年平均胎次2.2计算,一头母猪年产24-25头子猪是比较合适的,再多的话母猪就会无法承受,若是子猪前期未能采食到充足的母乳,对其后期的生长性能会造成比较大的影响,从而增加总料肉比。
总料肉比是最能直接反应商品猪场实际生产成绩和生产成本的指标。中国养猪业与美国相比,我们的总料肉比并不比他们差,真正的差别在于饲料原料的价格,中国的饲料原料价格要高于美国很多,若原料价格一样,单从总料肉比计算养殖成本,中国的养殖水平是不亚于美国的。国外为什么育肥阶段猪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比中国好?因为前期乳仔猪阶段国外实行的是自然优胜略汰的原则,弱仔自然淘汰,不像中国的养猪场拼命拯救弱小仔猪,片面追求仔猪成活率和母猪PSY水平,拉低了育肥阶段猪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增加了猪场的总料肉比和生产成本。
家庭农场与规模化猪场共同发展
未来中国养猪业的发展将是家庭农场和规模化猪场两条路并重的发展模式。单纯规模化、集约化的养猪发展模式只会造成猪肉产品的价格越来越贵,对环境和资源的压力越来越大。我们发现,在这波下跌行情中,只养几头母猪的家庭农场受到的影响微乎其微,而500-10000头母猪的规模化猪场受到的冲击是最大的。国情和市场的变化决定了我们国家未来养猪业的发展必须要两条腿走路。未来3年中国养猪业的变革会越来越大,大的越大,小的将固定在一定规模上,呈现两极分化的发展模式。
影响养猪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第一,中国畜牧业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整个畜牧业主客不分,哪个是主?哪个是客?真正的主人应该是养殖场。这两年绝大多数养猪场都在亏损,但是饲料业和动保业的很多企业却很赚钱,这种现象是很不正常与合理的,养猪场要是都倒闭了,饲料业与动保业又将如何生存?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第二,养猪业相比较于饲料业最大的难点是融资难。现在养猪场的土地只能通过租赁的方式获得,无法购买,只有使用权,所以无法利用土地抵押进行融资,无法融资则在行情低迷时容易出现资金链的断裂,而资金链的断裂则导致了猪场大规模的退出和破产。
第三,养猪企业始终处于一个弱势群体的位置。猪场在申请建设时需要通过名目繁多的审批手续,但是在拆除时,一个行政批文就必须拆迁,并且所获的补偿甚少。
第四,整个中国养猪行业的基础人才储备非常薄弱。现在大部分猪场的工人都是以40多岁的中年人为主,这些人年龄较大,文化程度偏低,接受新技术、新思维的能力较差,而猪场的年轻工人却很少,一是很多年轻人不愿长期呆在猪场从事一线工作,二是各大农业高校培养的学生实际经验不足,与养猪场的实际需求相去甚远,这也是制约中国养猪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
第五,“互联网 ”是养猪业未来发展的趋势,特别是对大型规模化猪场来说更是如此。猪场现有员工的素质如果想要进一步提升,“互联网 ”是必经之路,未来猪场的成功必然要伴随着猪场整体员工的年轻化和知识化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