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在暴涨暴跌的猪周期中,养殖者难逃“一年赚、一年平、一年亏”的怪圈。随着猪周期亏损期延长,生猪价格波动风险更成为养殖业不可承受之重,在此背景下,行业对利用生猪期货这一金融工具来规避风险的需要显得愈发迫切起来。
“对于生猪期货,行业期盼已久。”研究员陈建业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生猪养殖是整个生猪产业链当中抗风险能力最薄弱的环节,暂且不说疫病的风险,首先,行业集中度偏低,和下游屠宰企业相比,缺乏定价权;其次,活畜由于其自身的属性,不耐储存,抵御价格下跌风险的能力较弱。”
博朗咨询研究员宋爽认为,生猪期货不仅能够发挥价格发现功能,更能为养殖行业提供更加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且生猪期货的交割标准、品质界定及交割方式,将对市场有明显的优化和促进作用。
据悉,迄今为止,世界期货市场上开展过猪类期货交易的交易所主要是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美国中美洲商品交易所、荷兰阿姆斯特丹农业期货交易所、匈牙利布达佩斯交易所、波兰波兹南交易所、德国汉诺威商品交易所和韩国交易所。
“借鉴国外生猪期货发展,生猪期货有利于减小产业链各环节因价格的大幅波动受到的损失,有利于促进行业健康良性发展。”芝华数据分析师姚桂玲表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发展农产品(000061,股吧)期货交易,开发农产品期货交易新品种”,也说明政府将逐渐推动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发展。
多年前,国内期货交易所曾积极推动生猪期货上市。然而,2013年10月中国证监会通过微博回应期货热点问题时表示,由于生猪产品不易标准化,也无国家标准,生产标准化、规模化程度不高,存在质量、疫情等突出风险,生猪期货上市条件还不具备。证监会同时表示,将在条件具备、时机成熟时再行批准上市生猪期货。事实上,对于生猪期货的面世,业内认识确实还不甚统一。“对于生猪期货,个人认为目前来说不太现实,因为我国生猪规模化饲养程度还是偏低,因此生猪质量难以保证,而且我国也没有明确的生猪质量的官方标准,且在饲养过程中的标准也要具备。只有行业进一步规模化发展,让生猪饲养也统一化,这样才能为期货铺平道路。”姬光欣表示。
姚桂玲指出,由于认识的不同出现争议也正常,如国内首个生鲜品种鸡蛋期货上市前也曾引来市场争议,但事实证明鸡蛋期货运行是成功的,发挥了价格引导作用。在生猪品种上,目前我国规模化水平发展良好,应推动这一品种上市并鼓励规模企业在内的参与者利用生猪期货这个工具规避风险,不断促进生猪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发展;在合约设计上,要充分考虑我国生猪品种的多元化,设置比较适合交割的品种。
在生猪期货尚存争议的情况下,国内期货市场也在另寻产业服务之路。据悉,目前国内期货交易所已从产业需求出发,对冷冻猪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冷冻猪肉具有可标准化、市场规模适中、储运方便、市场化程度高、不存在影响上市交易的政策障碍等特征,适宜开展期货交易。上市冷冻猪肉期货对于促进肉类食品加工行业健康稳定发展,利用期货市场服务生猪屠宰食品加工行业和实体经济,具有积极意义。”安信期货研究所高级农产品分析师李青表示。
“从近几年国家收放储情况来看,政府收储力度逐年减弱,更多鼓励利用市场化手段对生猪价格进行调控,冻猪肉市场化程度逐步提高,推动这一品种上市的条件已经成熟。”李青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