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肉价此前长时间处于低谷,以往的猪周期已经被打破,未来新的猪周期或将重塑。
事实上,“猪周期”一度成为一种经济现象,其循环轨迹一般是:肉价上涨———母猪存栏量大增———生猪供应增加———肉价下跌———大量淘汰母猪———生猪供应减少———肉价上涨。而长达16个月的肉价低谷,让这一周期显得不太灵验。业内人士强调,对于养殖户来说,预防疫情、增强抗风险能力、坚持生态养殖、保证资金合理使用,依然是抵抗周期性风险的几大要素。
卖一头猪能赚150元 养殖户仍难言轻松
朱新富说,昨天义乌的生猪收购价为每斤7.6元,一头养到200斤出栏的生猪,可以赚大约150元钱。这样的数字已经让养殖户感到十分高兴。
“去年义乌至少有超过八成的养猪场亏损,现在有盈利了当然高兴。”朱新富对记者说,在猪价持续低迷的寒冬里,不少本土养殖户选择退出,而对于规模养殖场来说,退出却并不容易。他认为,未来规模化养殖、生态养殖或许是养猪户的唯一出路。
据了解,中国生猪业已经出现多次周期性波动,这个周期一般在2~3年左右。周期性大幅波动,使猪农叫苦不迭,“赚一年、赔一年”、“价高伤民、价贱伤农”,也成为生猪养殖户难以承受之重。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眼下对于养殖场污水治理的要求仍然很高,治理成本势必分摊到养殖成本中,因此对于义乌现存的60多家养殖户来说,压力仍然不小。业内人士认为,随着“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政策的落实,小散养猪户仍将持续退出市场。
不过有一个好消息是,今年包括玉米、豆粕在内的饲料价格并没有大幅升高,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养殖户的成本压力。对于后市,业内专家建议养殖户不要过度压栏,因为过度压栏会造成下半年某个时间段集中出栏,扰乱价格。另外养殖户也不要肆意大量补栏,原因在于目前市场接受和消化能力还较差,不理性的补栏行为只会增加未来的生猪供应量,让猪价再次承受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