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次用精力和金钱“交学费”之后,华南理工大学毕业的余益耀积累了科学养猪的经验,也让益信公司从一个300头规模的小猪场发展成为“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
益信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余益耀在15年间经历了从外行到懂行的转变。
背景
余益耀2014年以肇庆市益信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名义,带着“益信种猪产业化”的项目,参加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广东省分行创富大赛邮储银行创业由初赛到决赛,最后获得了创富大赛的大奖。
该基地是在肇庆市益信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属下江口场、渔涝场现有生产线基础上,新建杏花场,新增3000多头优质种猪繁殖生产线。自从基地建成之 后,每年比原有新增产仔猪约60000头。基地提供纯种丹系父母代种猪和优质猪苗给农户,与农户饲养本地土杂猪相比,在同等的饲养条件下,生猪的出栏率可 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5%-7%,平均头重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2-5公斤、瘦肉率提高12%。就这样,余益耀走上了“益信种猪产业化”的创富之路。
华工毕业“误入”养猪行业
余益耀进入养猪行业的经历,说起来有些歪打正着。他是华南理工大学的毕业生,1990年本科毕业后,进入肇庆封开县的一家化工企业工作。但仅过了一年,他就辞职下海,开了一个建筑公司。
经过10年打拼,余益耀的建筑公司在当地已小有名气。当时,封开县政府要建一个300头规模的种猪示范场,余益耀垫付了工程资金。然而完工之后政府遇到资金困难,难以支付,因此提出将猪场改制承包给余益耀,以抵工程款。
众人都没有想到,余益耀同意了这个建议。他的父亲质疑:“你穿西装、打领呔(打领带)、揸靓车(开好车),去养猪?”公司财务总监也反对道:“如果拿几百万扔下贺江,还能听到声响。投几百万去养猪,可能响都不响。”但余益耀坚持自己的想法,说:“政府财政困难,几百万工程款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收回来;而且猪肉是百姓的主要肉类消费,养猪应该不愁卖。”
从建筑工地到猪场,跨界养猪样样学
为了实现从建筑到养猪的跨界,余益耀花了不少时间,交了不少学费。起初,种猪场的规模不大,只有50头母猪,余益耀将规模迅速扩大到300头,把90%的精力都花在养猪上。由于不是畜牧兽医专业出身,不少养猪的经验都是用时间精力和钱“买回来”的。
起初,余益耀不舍得淘汰种族,因为种猪价格高,一头公猪往往需要上万,他制定了延长母猪的使用年限、扩大公猪的配种比例的制度,甚至设立了奖励,鼓励饲养员降低种猪淘汰率。可是后来,猪场中总发现有一些母猪产仔数很低,通过数据分析,他发现某一头公猪配种的母猪产仔数总是很低,这才恍悟,“必须舍得淘汰种猪,只有健康和体格良好的种猪,才能给猪场带来更高效益。”
疫苗也是养猪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口蹄疫疫苗普免4次,伪狂犬疫苗普免3次,蓝耳疫苗普免3次,乙脑、腹泻疫苗跟胎免疫……母猪一年挨近50针。
在生猪养殖过程中,常有亚健康和免疫力低下的猪,都是疫苗抗体水平低的群体。每当疫苗保护率不高,养殖户首先想到的是厂家的疫苗不行,余益最初也没摸清楚其中的门道。2011年开始,他对猪场实行数字化管理,根据抗体检测数据,确定哪些疫苗在何时免疫最科学。
按照传统的免疫程序,猪瘟疫苗需要一年普免4次,但根据实验室的数据,如果疫苗抗体还处于保护水平,就没有必要免疫。“好的疫苗要有合理的使用方法才能将效果发挥到极致。猪群不需要的疫苗,一味地做免疫,降低了机体的免疫力不说,而且干扰了其他疫苗作用的发挥。”余益耀说。他介绍,错误地使用疫苗,是猪瘟疫苗的效果在国内一直不理想的原因之一。现在猪场每确定免疫一种疫苗之前都要检测抗体,假如疫苗抗体水平低于保护率,才注射疫苗。
养猪也要懂政策
经过数年的刻苦钻研和尝试,余益耀逐渐外行人变成了专业养猪户。2007年后,养猪业进入蓬勃发展阶段,余益耀的益信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也趁势发展,以从丹麦引进的“新丹系”种猪品牌为主打,成为了肇庆第二大养猪企业。今年8月19日,益信公司入选“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
2014年,养猪行业遇到了严峻的考验,4月底的生猪出栏价格甚至低至5元/斤,并且没有利好政策出台。余益耀说:“种猪场普遍感到迷茫,不知如何下手。”他认为,种猪场应适当调整小规模,合理出栏。“市场供应的问题解决后,政府不是很支持养猪业过度的发展,要控制下规模了,养殖业要主动市场化,该淘汰的淘汰。”
余益耀认为,搞养殖业一定要懂政策。2015年1月1日,史上最严的新“环保法”出台,对养猪业而言是一个新的改变。目前,养猪产业污染较大,省内存在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程度不高,利用设施不配套或配套不完善等问题。余益耀很重视养猪场的环境保护工作,希望做好猪场的环境保护工作。
去年对于种猪场来说是非常难熬的一年,余益耀说:“去年养猪场不好过,今年饲料厂的日子会很难过。”不少小规模的养猪场在去年严峻的市场环境下转行或被淘汰,不少饲料厂接不到生意。这时,余益耀提出种猪场与饲料厂深度合作,共渡难关。
对养殖而言,最大的成本是饲料,其次是人工、动保产品等,如果能在饲料方面节流,可以为养殖企业节约很大成本,而饲料厂有了稳定的下游客户,也为销售渠道带来保障。余益耀说:“曾参观一个大型饲料公司,了解到该公司有5600多人,其中业务员有3500多人,饲料厂看似很风光,但是大部分利润都被业务员和经销商吃了。养这么庞大的人所需要的成本,最终都摊在饲料产品的出厂价格上。饲料厂用人海战术,靠业务员、靠经销商去开拓市场,到头来其实饲料厂赚的利润很低。”
目前,益信公司正在寻找深度合作的饲料厂家,余益耀认为,关键需要成本透明。尽管今后的种猪市场前景并不明朗,余益耀希望利用成功的饲养管理经验,做好种猪的拳头产品;利用新的模式,如跨界合作、收购来扩大养殖规模。他的愿景中关键的一点,是希望降低小微农业企业的融资难度,增加2—3年期贷款的可获得性,以便企业进行更快的发展和资源整合。“我希望进一步整合上下游的产业链,但小企业面临的是资金问题。我去年参加创业富大赛,获得邮储银行前后约 1000万贷款,为业务扩张铺平了道路。”
(责任编辑:王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