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杈猪是四川省泸州市的一款地方猪种,因原产于泸州古蔺县丫杈镇而得名。是一款体型较大,沉脂能力强的猪种。
丫权猪主要分布于四川省泸州市的古蔺县、叙永县和宜宾市的兴文县、珙县等,其中心产区为泸州市古蔺县观文镇、白泥乡、椒元乡三个乡镇。
二、品种来源与变化编辑本段回目录
(一)品种形成
据古蔺县志记载,丫杈猪在清初由移民带人。据考证,该品种猪是江西、湖广移民进入四川时带入发展起来的,在该县已有300多年饲养历史。1976年经云贵川三省猪种资源调查,将四川盆地周边山地的丫杈、黔江、青峪、碑庙、太和、巴中和南江等地饲养的猪,命名为“盆周山地猪”,载入《四川家畜禽品种志》。产区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水平相对较低,地广人稀,人均耕地面积大,气候较为寒冷,群众多靠养猪积肥,喜食肉脂。在养猪生产中,一般在架子猪阶段喂给大量的青绿野生饲料,育肥末期集中用含能量较多的玉米、甘薯、马铃薯等催肥,从而逐渐形成适应当地自然条件、沉脂力强、含腹脂较多的猪种。
(二)群体数量和变化情况
2005年底泸州市存栏丫杈猪母猪近1.3万头、公猪80头,其中古蔺县存栏母猪1.9万头、公猪68头,叙永县存栏母猪1000多头、公猪12头;宜宾市存栏母猪8400多头、公猪13头,其中兴文县存栏母猪4700多头、公猪11头,珙县存栏母猪3700多头、公猪2头。
古蔺县丫杈猪母猪1985年存栏3900多头。1995年存栏1.3万多头,2005年存栏约1.19万头。 丫杈猪的数量1985—1995年增长趋势,1996—2005年呈下降趋势。
三、品种特征和性能编辑本段回目录
(一)体型形外貌特征
1
1. 外貌特征 丫杈猪体型较大,头较轻,嘴较长,额面皱纹少。体躯较窄,背腰平直,腹大、不拖地,臀部较倾斜。四肢结实。当地群众描述丫杈猪的体型外貌“单瘠夹扁一面锣、通花全黑毫杆嘴,钢鬃鱼尾耳根厚,稀毛薄皮琵琶腿,方额铁脚笋壳脸,身直腰硬前后平”。丫杈猪全身被毛黑色,部分猪的额部、肢端、尾部有白毛,在当地又叫“通花猪”。周身被毛较密,鬃毛粗长,皮肤灰白色。母猪乳头6~7对.母件强。
2.体重和体尺 2006年对20头后备母猪和第三胎怀孕1月龄的30头成年母猪的体重和体尺进行了测定,结果见表1。
丫杈猪成年母猪体重超过150kg,属于较大型的猪种。它和盆周山地猪的另一个重要类群青裕猪的体型差别较大。
(二)生产性能
1.繁殖性能 丫杈猪性成熟早,母猪4月龄有发情表现,6月龄即可配种利用;发情周期19~21天,妊娠期114.17天。
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于2007—2008年在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观文丫杈种猪场对53窝母猪进行了测定,其窝产仔数(10.13 ±0.40)头;头窝产活仔数(9.17±0.31)头,初生窝重(7.92±0.28)kg,21日龄存活头数(8.59±0.34)头,21日龄个体重(3.51±0.11)kg,35日龄断奶头数(8.38±0.36)头,70日龄断奶窝重(38.68±0.62)kg,70日龄个体重(17.53±0.37)kg。
2.育肥性能 2006年随机选择10头阉公(母)猪,开展育肥性能测定,从体重19.05~82kg阶段,日增重499.60g,料重比3.49,达90kg体重215.06日龄。对20头后备猪进行2~6月龄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效率测定,体重从25.67~58.50kg阶段日增重389.26g,料重比3.22。
在育肥试验结束后,随机选择6头猪进行了屠宰性能和肉质测定,宰前活重60kg左右的、丫杈猪,屠宰率70.23%±1.04%,背膘厚(34.4±2.9) mm,6~7肋皮厚(4.3±0.7)mm,眼肌面积(18.76±0.79)cm2,瘦肉率43.22%±1.60%,脂率29.21%±2.11%,骨率12.02% ±0.41%,皮率12.42%±0.42%。
丫杈猪肉色鲜艳,pH16.41,肌肉含水分71.87%±0.64%,肌内脂肪含量4.18%。
四、品种保护和研究利用 编辑本段回目录
采用保种场保护。2005年在泸州市古蔺县观文镇建立了丫杈猪保种场。2008年有丫杈猪基础母猪300头、种公猪8头(8个血缘),并从中择优选择100头母猪、8头公猪组建了选育核心群。2007—2008年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开展了、丫杈猪杂交性能试验,随机选择大白猪配丫杈猪、杜洛克猪配丫杈猪杂种猪各10头开展育肥性能测定,日增重、料重比、达90kg日龄三个指标,杜×丫比大×丫杂种猪效果更好,是一理想的杂交组合。
五、品种评价编辑本段回目录
丫杈猪适应当地自然条件,沉脂力强,体型较大。今后应在
(开云App软件介绍整理)
免责申明:本栏目所发资料信息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大家学习、交流。我们尊重原创作者和单位,支持正版。若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直接点击提交联系我们,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