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用地新政引关注,最受惠的是大猪场
南方农村报记者 李峙贤
养殖用地政策一直是养殖户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据新牧网调研结果显示,近期出台的支持生猪生产的政策中,养殖用地新政策得票率第一,是养殖户心中对猪场帮助最大的方面。
新建猪场审批快多了
9月初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保障生猪养殖用地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保障生猪养殖用地需求,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猪场使用一般耕地,不需要耕地占补平衡这点,可以为猪场省去不少麻烦,是能够实实在在体会到的利好”,粤西某规模猪场负责人王华强(化名)告诉记者。在今年6月举办的中南产区生猪产销对接促进会上,西南区域某规模猪场负责人就反映了新建猪场时遇到拿地难、审批流程过长的问题。这次政策正是为新建猪场提供了申请和审批的便利。
而对于“生猪养殖用地按农用地管理,不需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这方面,王华强表示,也许和养猪人想象的不太一样。王华强告诉记者,自己日前咨询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得知,虽然不需要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但猪场还是需要登记,王华强直言“这不是没什么改变嘛”。同时他也告诉记者,基层工作部门需要时间进一步出台适合各个地方的政策,可能还要等一段时间。
而鼓励用“四荒地”(即荒山、荒沟、荒丘、荒滩)养猪的政策可能只对少数猪场有作用。一养猪人告诉记者,猪场找土地肯定是优先选择好的资源,尽管荒山的租金会便宜些,但是土方工程的费用贵,可能是平地工程的数倍,所以他建议猪场选择荒山时要先算好经济账。
附属设施用地面积不再设限
此前不少大猪场反映15亩的附属设施用地不够用,有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该规定的本意是限制不合理的猪场规划,防止猪场打擦边球,打着盖猪场的幌子发展房地产、旅游等其他产业。
而当下这项规定却成了大猪场扩大产能的掣肘因素。江西某养猪企业老板告诉记者,他的新猪场规模为3000头母猪+30000头肉猪,如果按照15亩附属设施用地的规定,就得绞尽脑汁将土地利用率最大化,但布局非常别扭。
猪场附属设施用地的用途一般分为办公区、生活区、仓库、洗消、粪污处理等,占地情况大致如下:以3万头规模猪场为例,办公、生活区约2.5亩,饲料、仓储约2.5亩,清洗消毒区约1亩,粪污处理约10亩,合计16亩。
粪污处理所需的土地面积与猪场养殖量成正比,其余附属设施面积几乎是固定的。很多猪场会尽量节省,比如将办公室和员工宿舍楼层加高,饲料仓库改用饲料塔等。王华强认为,就算仔细布局规划,15亩附属用地也只够3万头以下规模的猪场用。此次土地新政增加附属设施用地规模,取消15亩上限的规定可谓是解决了大猪场的燃眉之急。
粪污处理模式有了更多选择
新的政策实施后,猪场不用再拘泥于在15亩的范围内闪展腾挪,可以将粪污处理等环节的用地扩增,以求达到更好的效果。
目前大型猪场使用较多的粪污处理模式主要有以下四种:厌氧塔+AO,ABR(直流板厌氧反应器)+OA,工业化设备处理,沼气池(红膜、黑膜等)+AO,浙江尚恒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颜军告诉记者,前两种处理效率高、占地面积小,但是建造和运营成本较高;工业化设备处理效果一般;综合来看还是用红膜或黑膜等形式的沼气池发酵处理的性价比较好。之前沼气池模式受限制的因素是占地面积,新政出台将有利于改良沼气池、提升处理效果。
以3万头存栏的猪场为例,颜军算了笔账:每天污水的量为300-400m3,发酵时间按40天计算,需要12000-16000m3,按照5m的深度建造,约需要4-5亩,如果发酵时间增加,面积就需要相应的提升。除此之外还需要1亩左右的AO处理池,如果猪场需要加工处理有机肥,还要占用更多的土地。
大猪场或将成为土地新政策最大的受益方。一方面可以提升养殖量,另一方面可以增强粪污处理方面的能力,不断在环保领域补强,而这两方面也是大猪场未来重要的竞争力。
更多有关 õ
非耕地养猪,有政策鼓励吗?养猪用地4大问题,专家给你标准答案
养猪用地不需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广州节前投放1600吨储备猪肉
一起去养猪!生猪补贴、养猪用地、“绿色通道”等一大波利好政策来袭
重磅!养猪用地不需办理建设用地审批、附属设施用地取消15亩上限规定等
好消息!自然资源部发文:养猪用地不需办理建设用地审批、附属设施用地取消15亩上限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