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仔猪黄痢的发生与防治技术探讨

   guoping   猪病课堂    2019-11-12 08:52:20
【导读】1 引发原因( 1) 产仔舍消毒不严,母猪产仔前清洁卫生消毒工作没有做好。( 2) 产仔舍的温湿度控制不好,如舍内温度低于在20℃。或舍内环境过于潮湿,湿...


哺乳仔猪黄痢的发生与防治技术探讨

哺乳仔猪黄痢的发生与防治技术探讨

1 引发原因

( 1) 产仔舍消毒不严,母猪产仔前清洁卫生消毒工作没有做好。

( 2) 产仔舍的温湿度控制不好,如舍内温度低于在20℃。或舍内环境过于潮湿,湿度超过80%以上。

( 3) 母猪奶水不足。

( 4) 没有做到让初生仔猪先吃奶后吃水。饲养条件差的山区高于坝区,昼夜温差较大的时节和阴雨连绵的季节发病率高于其他时节,老式猪舍的高于新式猪舍的,农村散养户高于标准化养猪场的。

2 诊断要点

( 1) 临床症状感染该致病菌后的仔猪最快的可在出生后的2 ~ 6 h 发病,但多为24 ~ 36 h 发病。一般是同一窝中1 ~ 2 头仔猪开始发病后迅速蔓延全窝。最初患猪突然腹泻,排稀薄黄色如水样粪便,随后腹泻更加严重,数分1 次。患猪很快脱水,体重迅速下降,精神沉郁,反应迟钝,眼睛无光,皮肤质地枯燥有皱褶,最后昏迷死亡。

( 2) 病理解剖病理剖解时可见,病死仔猪主要表现为干瘦、皮肤皱缩、肛门哆开,周边红紫、粪污; 胃内充满酸臭的凝乳块,有的肠黏膜潮红、有出血斑,肠壁变薄,十二指肠最为突出; 有的肠黏膜和浆膜充血,肠腔内充满腥臭黄色、黄白色、稀薄的内容物和气泡,空肠、回肠病变较轻。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充血、有点状出血,切面多汁; 肝、肾有小的坏死病灶,其他器官和组织无明显的特征性病变。

( 3) 诊断临床诊断仔猪黄痢由于存在着发病日龄和拉黄色粪便等特征,一般不难诊断。分离到大肠杆菌也不难,但诊断意义不大,而血清型鉴定繁杂,费用高,也不适用于临床。临床

诊断时应注意本病与仔猪红痢、传染性胃肠炎、轮状病毒感染、球虫病等引起仔猪腹泻性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同时也要考虑几种疾病并发或继发的可能性。


哺乳仔猪黄痢的发生与防治技术探讨

哺乳仔猪黄痢的发生与防治技术探讨

3 防治措施

( 1) 抓好免疫注射工作可在怀孕母猪产前40 d 和15 d,分别免疫1 次仔猪大肠杆菌三价灭活菌苗。

( 2) 抓好饲养管理工作首先要该老式猪舍为现在的卫生猪舍。其次要实施人工接产、抓好仔猪“两早、两阶段”、过好“三关”和抓好“五防”,推广能繁母猪分阶段和分类饲养管理技术措施。要在母猪分娩前,应清扫消毒圈舍和母猪体表,可用草木灰或生石灰,或其他消毒药进行产仔舍。母猪的乳头用高锰酸钾水擦洗干净,使环境卫生、干燥、温度适宜。新生仔猪要保温饲养5 ~ 7d。严禁猪舍潮湿、阴冷和脏乱。

( 3) 抓好防治结合工作要勤观察、早发现、早防治,坚持1 窝个别有病、全窝治疗的原则。

1) 母猪产前、产后7 d 内,在饲料中加入抗菌药如新霉素、利高霉素、氟苯尼考等,以阻断大肠杆菌经母猪传给仔猪。2) 让仔猪先吃奶后饮水,并让其吃足初乳,从而获得足够

的免疫球蛋白和乳糖以及母源抗体,有效提高胃酸水平和刺激肠道蠕动,抑制病菌生长,增强抗病能力,降低黄痢的发病率。

3) 在仔猪初生后5 ~ 8 h 内可给在仔猪注射1 次痢净药物,产后7 d 再注射1 次。

4) 一旦仔猪发病,可给仔猪口服或肌肉注射恩诺沙星、庆大霉素、痢菌净和补充葡萄糖盐水等,连用5 ~ 7 d。

5) 可用缅桃叶、车前草、糊米、红糖煎水给母子饮食,或用百叶霜母猪100 g、仔猪10 g /d 灌服,或红木树叶尖、马齿苋煎水给仔猪灌服。对未发病仔猪按教槽料添加新霉素0. 2 g /( kg

体重) 给予添食,连用7 d。对所有仔猪用补液盐加黄芪多糖、VC 粉饮水,连用7 d; 也可以用第五种方法用于未发病仔猪的防制。注射恩诺沙星、庆大霉素、痢菌净和补充葡萄糖盐水等,连用5 ~ 7 d。

哺乳仔猪黄痢的发生与防治技术探讨

哺乳仔猪黄痢的发生与防治技术探讨

6) 可用缅桃叶、车前草、糊米、红糖煎水给母子饮食,或用百叶霜母猪100 g、仔猪10 g /d 灌服,或红木树叶尖、马齿苋煎水给仔猪灌服。对未发病仔猪教槽料添加新霉素0. 2 g /kg 给予添食,连用7 d。对所有仔猪用补液盐加黄芪多糖、VC 粉饮水,连用7 d; 也可以用第五种方法用于未发病仔猪的防制。

作者: 郭兆廷 张志川 张忠赞 李维品李 佳赟

内容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这里
 
相关推荐
 
图文热点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辽ICP备11016505号-2 | 辽公网安备:21120202000005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