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试点“活体抵押贷款”,7200头生猪可贷300万元

  • xiaoz 中国农业新闻网
  • 2019-06-27 12:01:00
    【导读】 非瘟防控使养猪行业整体运营亏损,养殖户普遍面临流动资金不足的难题,不少场户靠民间借贷度日。 最近这个难题在浙江有了解决方法:浙江银保监局联合省农业农村厅,在金华和衢州两地先行启动“活...

    非瘟防控使养猪行业整体运营亏损,养殖户普遍面临流动资金不足的难题,不少场户靠民间借贷度日。

    最近这个难题在浙江有了解决方法:浙江银保监局联合省农业农村厅,在金华和衢州两地先行启动“活体抵押贷款”试点,分别发放了首单奶牛抵押贷款和生猪抵押贷款。其中,龙游农商银行为该县“大约克种猪试验场”发放首笔生猪抵押贷款300万元,共抵押生猪7200头,中国人保财险配套保证保险和农业险。

    目前,我国养猪企业普遍面临流动资金不足的难题。非瘟防控使养猪行业整体运营亏损,尤其是大型养殖企业,为了防控疫情采取了诸多应对措施,提高了成本。但因为难以获得金融机构支持,不少场户靠民间借贷度日,等于是埋下了新的风险。

    这个难题在浙江率先破题了。浙江银保监局联合省农业农村厅,在金华和衢州两地先行启动“活体抵押贷款”试点,分别发放了首单奶牛抵押贷款和生猪抵押贷款。其中,龙游农商银行为该县“大约克种猪试验场”发放首笔生猪抵押贷款300万元,共抵押生猪7200头,中国人保财险配套保证保险和农业险。

    “生物资产抵押盘活难”的原因一是资产评估难,由于存栏的周期波动,银行较难对活体抵押物作出价值评估;二是风险控制难,即银行较难对活体抵押物进行贷后查核管控。浙江探索的路径是“银行信贷+保险保障+政策补贴”,即“抵押物创新”结合“保证保险增信”,再借助“云监控”的科技力量,降低贷款准入门槛,提高养殖户可贷额度。

    针对活体抵押物的评估难,银行首先根据畜牧存栏数量、生长周期、养殖户信用状况、还款能力等因素测算贷款额度,其次是引入浮动抵押机制,降低畜牧存栏的周期性波动对放贷额度的影响。

    针对风险控制难,此次参与试点的银行保险机构对接了浙江省畜牧主管部门的“智慧畜牧业云平台”,银行既能通过养殖场的存栏、出栏、防疫、无害化处理等数据了解生产经营情况,也能通过远程视频监控,动态掌握活体抵押资产情况。

    在风险分担的设计上,引入政策性农业保险,将生猪保险的保额从最高900元/头提高到1200元/头。对部分养殖户引入保证保险,防范借款人信用风险,由保险公司对贷款逾期30天等情况先行赔付。为降低融资成本,各级财政已对生猪品种的政策性农业保险给予了90%的补贴。针对生猪品种,中央财政补贴40%,省级县级财政补贴合计45%,农户自负15%。按此模式测算,养猪户的综合融资成本明显降低,约为5%—7%。

    在这一风险缓释机制的作用下,更多的中小养殖户跨过了银行的信贷门槛。前不久山西晋城统计局调查队调查发现,中小养殖户在非瘟防控中的亏损比大型养猪企业要低很多。四川非瘟防控后的川猪产能仅下降8%,而全国平均产能下降为20%。这也证明中小规模养猪是中国养猪业的优势所在。浙江的这一政策设计,重点抓得准,有效保护了养猪业的中坚力量,实在让人欣慰。


    免责申明:本栏目所发资料信息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大家学习、交流。我们尊重原创作者和单位,支持正版。若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直接点击 提交联系我们,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图文热点

    联系方式|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辽ICP备11016505号-2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