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市场分析 > 正文

“保险 期货”模式试点4年项目超300个 猪饲料指数保险难以覆盖生猪生产风险

   meifufeed   人民网  2019-09-30 09:04:38
【导读】证券日报连续4年被中央一号文件提及的“保险 期货”保障模式,寄托着更好服务三农的希望。从最初的尝试,到逐渐形成遍地开花之势,期货业、保险业摸着石头过河,不断探索、创新,在部分农产品领域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保险 期货”保...

证券日报

连续4年被中央一号文件提及的“保险 期货”保障模式,寄托着更好服务三农的希望。从最初的尝试,到逐渐形成遍地开花之势,期货业、保险业摸着石头过河,不断探索、创新,在部分农产品领域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保险 期货”保障模式,打通壁垒,转移风险,成为服务三农的重要力量。

成就固然显著,难点也依然突出。“保险 期货”模式要在全国范围内惠及更为广泛的农民群体,还需要从更高层面进行统筹规划。

披荆斩棘,4年的探索已经取得诸多成绩;上下求索,“保险 期货”必将结出更大硕果。

试点项目呈遍地开花之势

始于2015年,“保险 期货”模式的试点已经走过了近4年时间。截至目前,相关期货公司和保险公司已经在玉米、白糖、天然橡胶等10来个农产品种类上开展了多个“保险 期货”试点项目,呈遍地开花之势。

“保险 期货”模式的诞生有其必然性,这是期货公司专业优势和保险公司渠道优势的有机结合。

从保险端看,靠天吃饭的农业生产常面临天灾威胁,农产品又常有价格波动,这可谓农民的两大烦恼。防风险、降损失,保险业不可缺位。不过,巨灾等危险因素也常给保险业经营带来大幅波动,在“保险 期货”模式中,期货相当于保险的再保险,进一步分散风险。

从期货端来看,其投资者大多是有套保需求、交割需求的企业和部分专业投资者,一般农户显然并非合适对象。保险的介入带来革新。在“保险 期货”模式中,农户接触到的是了解较多、相对熟悉的保险,其获得的是保险保障。

2015年,大商所推动期货公司和保险公司首倡“保险 期货”模式;2016年,大商所、郑商所相继开展“保险 期货”试点项目。至今,“无论是从‘保险 期货’试点项目的覆盖面、品种、质量看,还是从项目本身支持的金额看,都已经有了质的飞跃。”上海际丰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投资经理王靖翔表示,这些试点打破了期货业与保险业的壁垒,为期货业引入全新的客户群体,从风险管理的角度进行了创新,意义深远。

银河期货总经理助理郝刚表示,近年来,相关期货公司和保险公司在10来个农产品种类上开展了多个“保险 期货”试点项目,并且逐渐形成了价格保险和收入保险两类较为成熟的模式。在价格保障方面,目前已经开展了300多个“保险 期货”试点项目;在收入保障方面,相关试点项目也已有60多个。

2016年,“保险 期货”保障模式首次写进中央一号文件,且连续4年写进该文件。2019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扩大农业大灾保险试点和“保险 期货”试点,支持重点领域特色农产品期货期权品种上市。

业内人士指出,这表明前几年的试点已经取得了较好成绩,积累了一定经验,有望在更大范围发挥作用,但同时也应看到,“保险 期货”模式仍然处于“试点”阶段,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生猪期货尚在孕育之中

从无到有,从初次尝试到逐步扩大,“保险 期货”模式的成熟和推广还需要不断闯关,继续创新模式,解决当前面临的突出难点。

2018年,人保财险大连市分公司和中投天琪期货,联合推出国内首个通过期货市场保障生猪养殖户净收益的农业保险,同年11月份,大商所正式对外发布由太保产险浙江分公司申请定制的猪饲料成本指数,用于生猪饲料成本指数保险产品的开发,为生猪养殖企业提供风险管理工具。

南华资本“保险 期货”业务负责人李章益表示,对于养殖户来说,其最大的成本就是饲料成本,约占50%至70%,因此,猪饲料指数保险能较好转移解决饲料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

王靖翔指出,猪饲料成本价格指数在一定程度上能直观反映出饲料端价格的变化。目前,猪饲料成本价格指数的保险费率约为1%-3%,若购买了猪饲料成本价格保险,饲料价格真实上涨,养殖户可以锁定一定的生产成本。不过,由于猪饲料价格的变动与生猪价格的变动有一定差异,猪饲料价格的变动由玉米与豆粕的价格变动决定,而生猪价格的变动往往以生猪的实际供需有关,单从猪饲料成本着手,难以完全覆盖生猪生产的风险。

对于生猪期货,业界寄予了厚望,也在热切的期盼其正式推出。业内人士认为,作为全球最大的畜牧品种和我国最大的农业品种,生猪期货上市后,将在完善我国生猪价格形成机制、辅助产业稳定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此外,在“保险 期货”模式的试点中,还反映出一些较为突出的难点,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闯关解决。目前,期货公司通过灵活的期权产品设计,保险公司通过无人机、卫星遥感等高科技测产手段,交易所通过上市场内期权品种等方式,正在逐步降低保险成本。

从试点转向常规业务

方向对了,就不怕路远。对“保险 期货”未来的发展业界人士充满了期待。

王靖翔表示,任何商业模式的实践与推广都需要经历时间的检验,经过4年的耕耘与发展,“保险 期货”试点项目初显成效,规模日益扩大,越来越多主体参与进来,从期货公司、保险公司为农户、合作社提供风险管理服务,到企业、商业银行运用更加多元化的金融工具进行再融资与套保,从交易所支持、政府支持乃至农户自缴、商业化运作,持续的创新必将开创更好的未来。

“未来3年至5年,‘保险 期货’业务仍将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有望从试点转常规业务。”郝刚表示,随着该模式的推进,可能会出现三方面变化:一是保费来源更加多元。保费从目前的交易所补贴为主,向政府补贴、农户自缴、交易所适度参与相结合过渡,最终摸索出一条可持续可推广的发展路径;二是产品结构趋向标准化。经过几年的产品创新,“保险 期货”参与各方逐渐摸索出几种性价比高、容易接受和理解的期权结构和保险产品,而标准化也是试点转常规并大面积推广的重要前提;三是保险和期货公司归位尽责。现有模式下保险公司的“通道”角色会慢慢弱化,期货公司价格“再保险”提供方的属性会逐渐加强,双方的结合也将更加灵活和紧密,针对不同品种、不同的价格变动趋势分析、不同的风险偏好,保险公司会有更多的自主权,期货公司的专业能力、期货市场的风险管理功能也会得到更好的体现。

内容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这里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仅供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投资操作,风险自担。
 
相关推荐
 
图文热点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辽ICP备11016505号-2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