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市场分析 > 正文

借稳定生猪生产政策“东风”安徽地方猪种开发迎来曙光

     中安在线  2019-11-10 10:08:22
【导读】  近日,两头几个月大的“六白猪”正在专门从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安徽省太湖县题桥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大院内悠然自得地散步,离它俩不远的几十米是等待处理的死猪和死鸡。“我们这个环保厂是前年投成使用,专门用来无害化处理本地...

  近日,两头几个月大的“六白猪”正在专门从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安徽省太湖县题桥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大院内悠然自得地散步,离它俩不远的几十米是等待处理的死猪和死鸡。“我们这个环保厂是前年投成使用,专门用来无害化处理本地病死畜禽。这两头本地产小猪被送来作实验,看能否在带菌的环境中生存,看能生存多久。”环保厂负责人何诠向记者解释道。

  “我们想做个实验,就是想看看纯种的本地猪在最恶劣的生存环境下能活多久,所以选了个病菌最集中的地方。”太湖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王辉介绍说,作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太湖县全年的生猪出栏量在60万头左右。想看看本地猪的抗病性能究竟如何,于是他们在当地六白猪猪场随机挑了两头猪送到这个环境最恶劣的地方开展实验。

  这两头“实验猪”来自太湖县海拔500米的程岭。“14年的坚持养殖地方猪品种并进行保种,在养猪这件事情上,我自认是有情怀的。”安徽“程岭黑猪”的董事长程其发说起猪来滔滔不绝。原来,我国国家级的珍稀资源保护品种——“六白猪”是太湖独有的品种,全身黑毛,在头部、四脚和尾巴上各有一点白毛,民间称为“四脚踏雪”,猪的前蹄上天生一个斗星状的点点,所以又叫“六花七星猪”(太湖六白猪)。这种猪在北纬30度的太湖县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为了寻找儿时猪肉的味道,生产出真正的优质猪肉,程其发毅然回到家乡程岭大山养起这濒临灭绝的猪种,建起占地几百亩、规模1万多头的“六花七星猪”扩繁场和育肥场。种猪由最初的37头发展到现在的1000多头。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根据原产地名称将太湖六白猪创建成了享誉全国的“程岭黑山猪”品牌,并申报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由于国外猪育肥快、瘦肉率高、出栏时间快,因此越来越多的猪场选育国外品种或者杂交猪,“六白猪”作为地方品种虽然具有较好的抗病性,且口感好,但由于生长慢、出栏时间长、饲养成本高导致市场价格是普通猪肉的三倍左右。六白猪作为高端消费市场,主要锁定的是忠诚度较高的小众高收入消费者。国家现在保生猪稳定、鼓励扩大生产,对抗病能力强的地方猪而言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

  “我国有很多数千年流传下来、品质优良的地方猪种,受多种因素影响,一些优良品种呈现杂交化趋势。六白猪始终坚持百分百纯种、绝不杂交。”程其发说,养猪14年的他一直坚持着传统的养猪方式。比如在民间搜集纯种六白猪种猪,采用糠、红薯叶等杂食进行喂养,自然受精,长时间出栏等等。虽然猪场的规模发展缓慢,但猪的品质始终有保证。这个过程是非常艰难的,特别是保种厂的维续,每年的投入是一大笔开支,来自政府的原种补贴杯水车薪。

  “要加大地方品种的保护力度,改变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太湖县畜牧局局长王加文告诉记者,该县正在加大全面推进扩大生猪生产。下一步将着手调结构,加大本土化土猪的开发;提档次,树立品牌意识,优质卖出优价。

  “我们的想法是加大地方猪的饲养力度,利用六白猪发展产业,打造优质黑猪之乡。”太湖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王辉说,当务之急就是要把六白猪保种场尽快建成为核心保种厂、通过无害化处理解决粪污问题、提高环保生态品质等。

  “地方猪是长期在当地的适应性选育而来,所以对当地的环境较为适应,非特异性免疫力也较强,对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有一定的耐受力。但是,如果长时间暴露在病原微生物环境中(病毒载量超过一定数量),地方猪与外来瘦肉型猪一样也会发病,出现疫病感染和死亡。”安徽农业大学教授、安徽省现代生猪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殷宗俊介绍说,安徽省是全国养猪大省,也是全国十个生猪主产省和传统的生猪调出区之一,猪肉产量全国排名常年在第十位,被列入全国生猪优势区域布局。安徽省也是地方猪遗传资源较丰富的省份之一,地方猪种是在特定历史和环境条件下长期培育而成,普遍具有繁殖力高、肉质优良和抗逆性强等种质特性,具有较大的保种和开发利用价值。安徽省地方猪遗传资源丰富,由南至北有华中型的皖南花猪、皖南黑猪,江海型的安庆六白猪、芜湖圩猪、枞阳黑猪,华北型的定远猪、皖北黑猪、霍寿黑猪等。由于地方猪饲养周期长,养殖成本较高,加之市场冲击大,优质难以优价,造成目前该省地方猪养殖数量普遍较少,部分地方猪种的存栏数量处于濒危状态。据2012年省畜保中心和安徽省生猪产业技术体系的资源调查,安徽省各品种地方猪纯种数量均不足2000头,公猪数量更少,近交程度非常严重。

  无论是民间还是官方,保护地方猪的意识已经在加强。2008年以来,安徽省的8个地方猪种都建有省级保种场,并实施多点保护的措施,其中定远猪和安庆六白猪都建立了国家级保种场,安庆六白猪、霍寿黑猪还建立了国家级和省级保护区。在安徽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中心、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农科院的多方协作下重新修订了安徽省地方猪的相关标准。当前,安徽省地方猪种资源主要以原位活体保存为主,资源保护的手段落后,费用较大,可持续性较差,在选育技术线路方面也不尽合理,方法不科学,资源流失严重。同时,安徽省的地方猪种在利用方面主要是与瘦肉型猪种进行简单杂交,获得后代的杂种优势,而在利用地方猪种作为育种素材,培育新的品种和品系方面则相对滞后。

  “要想让地方猪种发展的道路越来越宽,要解决三大问题:一是出台保护政策,推进配套保护手段,在活体原位保护的基础上,实施多点保护,加大冻精、胚胎、体细胞、基因组等保护手段普及力度和资金投入。二是整合科技资源,增加财政投入,进一步加大资源保护和开发力度。支持组建省级地方猪保护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相关科研院所优化保种方案,开展地方猪种质特性研究,启动高性能地方猪新品系、配套系和新品种的培育工作。三是加强宣传引导,将地方猪养殖作为乡村振兴和产业扶贫重要抓手。联合地方政府、保种企业和科研院所等多方资源,采用“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以优质地方猪养殖带动乡村产业振兴和脱贫工作,将地方猪养殖变成农民脱贫致富的好助手。”殷宗俊建议呼吁说。

  值得一提的是,面对2018年发生的非洲猪瘟疫情,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已经提出加强地方猪遗传资源保护工作的要求。“我们将创新体制机制,激发内生动力,突破资源保护不平衡、开发利用不充分的瓶颈,培植现代畜禽业发展新优势,努力形成保种与开发相促进、资源优势和经济优势相融合的格局,为我省现代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安徽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中心主任汤洋告诉记者,畜禽资源保护工作周期长、见效慢、公益性强,亟待各级政府部门加大支持力度,同样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

免责申明:本栏目所发资料信息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大家学习、交流。我们尊重原创作者和单位,支持正版。若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直接点击提交联系我们,立刻删除!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仅供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投资操作,风险自担。
 
相关推荐
 
图文热点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辽ICP备11016505号-2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