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疫苗免疫如何做到“真苗、真打、真有效”?

   xd686   猪猪侠    2022-06-21 18:01:00
【导读】近来一段时间,小游老师走访一些集团公司,发现一个明显的变化:ASF已经不是大家共同关注的话题了,反而对以前很少关注的猪伪狂犬病、猪瘟、乙脑、细小病毒...

近来一段时间,小游老师走访一些集团公司,发现一个明显的变化:ASF已经不是大家共同关注的话题了,反而对以前很少关注的猪伪狂犬病、猪瘟、乙脑、细小病毒病关注度较高。这说明目前这些疾病高发,这种现象的发生与疫苗免疫的失败密切相关。

 

  在非洲猪瘟发生以后的相当一段时间里,养猪人90%以上的精力都花在了ASF(非洲猪瘟)的防控上,养猪人饿补生物安全知识,重金投入生物安全改造,研究中药提升猪群抵抗力,现在又一边倒地研究弱毒株的危害及防控方案。剩下10%的精力还有多少花在猪群的正常生产,尤其是猪群的免疫上?

 

  说起免疫,很多养猪人的第一反应是:猪场按照免疫程序免疫了疫苗。但疫苗能达到出厂合格,到猪场门口时不一定合格;疫苗到场合格,免疫时也一定合格;免疫时合格了,免疫方式也不一定合格。一句话,猪场是否做到了“真苗、真打、真有效”?

 

  下文中,笔者从疫苗质量合格和免疫操作合格两个方面,阐述免疫防疫管理的一些细节。

中国养猪网

  1 一瓶合格的疫苗是怎样“练”成的

  疫苗难道不是合格的吗?这是很多人的第一反应。疫苗出厂一定是合格的,因为每一批次都有监管部门层层检测。同时疫苗存在很长的运输过程,出厂时符合国家标准,但经过多次的厂家至一级经销商再到二级经销商最后到猪场洗消中心的运输过程,猪场是否评估过其中的损耗;疫苗经过当前过度的生物安全流程进场,是否有损耗;疫苗到猪场后储存过程是否有损耗,这都是猪场需要考虑的问题。

 

  1.1 疫苗批次稳定性监测

 

  1.1.1 有效抗原含量监测

 

  不是所有抗原都是有效抗原,比如猪瘟活疫苗中的失活抗原,这部分失活抗原虽然在RID评测标准中对试验兔的发热反应会有影响,但真正进入猪体内发生免疫呈递,则不具备效果。故在国家标准RID合格后,作为大型规模猪场,应使用间接免疫荧光方法对每一批疫苗进行活疫苗抗原含量监测(图1),选择活疫苗抗原批次稳定较高的厂家,或者某一个厂家的不同批次,选择适宜活抗原含量的批次,一次性大量采购。

 

  1.1.2 异源病毒污染

 

  以猪瘟活疫苗为例,由于活疫苗制备过程中没有灭活工艺,故可能存在异源活病毒污染,如圆环病毒,甚至是ASFV(非洲猪瘟病毒)。所以,在监测活疫苗批次稳定性的同时,建议同时监测每批次疫苗异源病毒如圆环病毒、ASFVBVDV(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等的污染。

 

  1.2 疫苗运输冷链把控

 

  笔者在华北地区曾经遇到一个极端案例:一个存栏1000头母猪的一点式猪场,其生长猪群执行着非常夸张的猪瘟免疫程序:28日龄3头份、56日龄4头份、120日龄4头份,每头仔猪的猪瘟免疫成本为18元,但是生长猪群整体猪瘟抗体阳性率低于40%。笔者的第一想法是,不会是假疫苗吧?

 

  经过调研分析发现一个细节:场长介绍,该场选用的是品牌猪瘟疫苗,所以品质肯定没有问题,现场免疫操作也是他亲自监控的,出现问题的可能性不大,但这批疫苗是年中、天气最炎热的季节到货的,当时贸易商开着一辆敞篷皮卡车,疫苗是放在拖斗中送来的,收货开箱时发现疫苗冰块冒着热气。现在回想,这可能是免疫失败的核心因素。

 

  至此,笔者就基本断定了免疫失败的缘由:猪瘟活抗原是猪常用病毒活疫苗中对温度敏感度最高的,炎热的季节无任何保护措施的长途曝晒运输(图2),活疫苗抗原损耗可能达到30%。加之后期储存过程中停电或者冰箱温度波动,再损耗20%50%有效活抗原的猪瘟疫苗自然需要生长猪群的3次高剂量免疫,同时还不能获得理想的抗体阳性率。后续更换猪瘟疫苗厂家紧急免疫后,猪场情况5d内快速稳定,进一步确定了该场的猪瘟问题。

 

  1.3 疫苗生物安全洗消把控

 

  在笔者看来,当前的猪场疫苗生物安全洗消制度是过度的。再以猪瘟活疫苗为例,很多规模猪场和集团公司这样操作:猪瘟活疫苗到场后,先拆分成最小包装,然后在消毒水中浸泡10min,再放置在铁架上臭氧熏蒸24h。在浸泡过程中,可能一些细心的养猪人会提前放入冰块降温至28℃,但其他过程基本就是疫苗“裸奔”的状态。这样操作之后,疫苗活抗原的损耗是无法估量的。即使消毒水提前放有冰块,但水的比热容最高,会吸收大量热量。疫苗本已是长途运输,冷冻疫苗在运输过程中温度已不达标,放入水中后,通过热传递,被水吸收大量热量。现场可以发现部分冻干块崩解,这预示着疫苗有损耗,再加上室温臭氧熏蒸30min,活抗原含量继续下降。试问,这样的疫苗免疫能有效果吗?

 

  笔者一般执行的流程是:疫苗箱内部喷雾5min,疫苗小包装擦拭后放入洗消中心泡沫箱(事前放好冰袋),熏蒸消毒2h(箱体开缝2cm),擦拭喷雾均用1400葵甲溴胺。这样操作既能保证生物安全,又能很好地保护疫苗活抗原。

 

  1.4 疫苗安全储存把控

 

  很多养猪人认为,疫苗只要放入冰箱了,就基本不会出问题了。其实不然。

 

  笔者讲述一个亲身经历的案例:本人在正邦集团东三省做兽医总监期间,为了避免疫苗从经销商分发至各场路途冷链保障问题,公司开会决议在肇东饲料厂建立中心药库和疫苗冷库。当时设计了一个10m2的冷冻库和40m2的冷藏库,冷库在6月份开始投产,一次性存放价值900万元的冷冻活疫苗和冷藏灭活疫苗。第一个月就出现了问题,由于夏季雷雨天气,肇东市整体停电12h,高温高湿环境下,疫苗冷库根本不敢开门。根据手机温度记录仪观察到:冷冻库最高温时为-4℃,冷藏库是8℃。幸亏及时恢复供电,否则后果不堪设想。笔者立即安排了两件事情:(1)立即往冷冻库放入500kg冰袋,用于温度缓冲;(2)增加UPS发电机,确保环境停电、冷库不停电。

 

  转眼次年1月严寒时节,有一天手机冷库软件报警,冷藏间温度为1℃,马上接近零下,这意味着冷藏疫苗面临结冰的风险。要知道,冷藏灭活疫苗一旦冻融,疫苗会破乳、分层,效果将大打折扣。笔者马上致电冷库供应商,询问解决方案,对方表示从来没有在纬度那么高的区域卖过冷藏库,也不知道如何是好。情急之下,关闭冷藏库压缩机,放入两组电暖气片,这才把温度提升至5℃。真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

 

  很多读者看到这里会说:我们的猪场不大,用不上冷库,用冰箱不至于出这种问题吧?答案是否定的,我国大多数猪场使用的冷冻冰箱其实都不是医用级别。细心的人会发现,在酷暑的夏季,冷冻冰箱的温度并不总是-15℃,而是-15-2℃之间波动,这意味着冷冻疫苗可能面临着反复冻融。加之很多猪场一次性采购3个月猪瘟或者伪狂犬病疫苗,疫苗码放很高,每一次开关冰箱处于最上一层疫苗都面临一次冻融,所以储存存在严重漏洞。

 

  最佳的处理方式是更换医用级别冷冻冰箱,其工作温度为-35℃,即使温度发生变化达到1520℃,依然在-20℃以下。再者,疫苗不能码放过高,四周及底部垫放纸板防止结冰,最好在内放置高低温度计,监测冰箱内部的最高、最低温度,做到防范于未然。

 

  2 合格的免疫操作是怎样“炼”成的

 

  笔者拜访过很多地方的猪场,见过很多的猪场老板和技术总监,他们总喜欢求助笔者一件事情:小游老师,能否帮我们出一套免疫程序?在很多养猪人的心目中,只要免疫程序制定了,猪群健康就万事大吉了。事实真是这样吗?

 

  当前很多猪场采取了批次配种的生产模式,很多疫苗也随之调整成跟胎免疫,而诸多批次、诸多不同时间需要免疫的疫苗,有谁在梳理,又有谁去执行?加之非洲猪瘟威胁之下,很多猪场采取隔离式管理,诸多的免疫执行有谁去监督?

 

  2.1 免疫编排到位了吗

 

  批次生产模式将原有均衡生产打破,猪群被分成一个又一个批次,每一批次都有自己的保健和免疫时间计划表。如果是一个500头母猪的猪场采取批次配种,相信原有团队可以很好地落实每一项免疫和保健方案。但如果是一个15000头母猪的集团分公司,一旦批次配种或者批次分娩,猪场生产团队就面临着高度应激,尤其是生产模式刚推行的时期,团队会非常疲惫。此时还有多少人力和精力去管理各个批次的免疫计划和保健计划;有谁去监督、执行;更不用说谁去监督疫苗免疫前的回温、免疫后的记录工作了。

 

  一旦猪场处于这种手忙脚乱的境地,漏免就在所难免,后果将是无穷无尽的紧急免疫和长期保健。怎么办?专业的事情应该由专业的人来做,如果一个猪场规模超过2500头母猪,那么至少应该配备一名防疫主任和一名防疫员,开设一个兽医间,这两名人员全权负责所有猪群、所有批次的免疫计划,疫苗领用,疫苗回温,免疫执行监督和疫苗回收、记录等工作。做好这些,即使生产节奏再快,至少疫苗免疫这一环不会出问题,猪群80%的健康管理在可控范围之内。

 

  2.2 跟胎免疫到位了吗

 

  批次配种就意味着批次分娩,跟胎免疫从最初的PED(猪流行性腹泻)疫苗免疫到现在圆环病毒病、猪瘟、伪狂犬病的跟胎免疫,形成潮流。但自跟胎免疫执行后,漏洞百出,以最基础的PED跟胎免疫为例:笔者在拜访猪场的过程中,最喜欢问管理人员的几个问题:猪场PED疫苗的跟胎免疫是否到位;现在贵场产前35d和产前14d的猪只具体在哪个位置;贵场产前25d的猪到底是选择在产前35d批免疫还是选择在产前14d批免疫;贵场是否有漏免的猪等问题。

 

  笔者的防疫管理经验一再印证一句名言:要做好一件简单的事情,这需要非凡的头脑。很多猪场栏位极为紧张,临产母猪一上产床,空出的栏位马上又要装刚配种的母猪,母猪位置时刻调动。很多执行产前35d、产前14d跟胎免疫的猪场,一旦出现发病,如果去产房检查免疫记录会发现:一部分母猪产前35d以内仅免疫过一次疫苗,而往往就是这几头没有完善免疫的猪导致整个产房出现PED波动。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挂卡跟胎免疫是行之有效的措施:产前35d免疫规定为产前3832d,两端挂设标识卡片。产前14d免疫规定为产前1812d,两端挂设标识卡片。一旦挂设卡片后,猪群位置不允许调整,防疫人员每周三进行免疫时仅需免疫两个卡片中间的猪群,免疫结束后,将卡片移至下一个免疫组即可。试想,这样的免疫还会有漏免猪只吗?

 

  2.3 免疫监督到位了吗

 

  笔者初入养猪场时是一名妊娠段技术员,最喜欢车间做猪群普免,感觉很有乐趣,就像车间集体大扫除一样,所有人积聚在一起,越打越快、漫天飞针,不亦乐乎。而从事兽医岗位后,当笔者看到一例又一例种猪群疫苗抗体不合格,眼前浮现的是普免后很多母猪因为免疫失败而出现的颈部流血和一个个脓包的情景。

 

  种猪免疫无小事,以最简单的母猪后海穴跟胎免疫为例,笔者将常见的漏洞进行梳理:

 

  (1)选用种猪肌注型号针头进行后海穴免疫,这对于后海穴来讲太长了,容易穿透而疫苗抗原没有进入后海穴。

 

  (2)后海穴的进针是有角度的,而笔者见的最多的是免疫人员随意往尾根处一扎,结果母猪第2天腹泻,投诉疫苗灭活不完全。免疫人员可能不知道,这一针很有可能打到直肠中了。

 

  (3)后海穴免疫需要事先用碘伏消毒,而免疫时,经常会有尾根隐窝处残留大量粪便的情况。把粪便打到后海穴,到底要产生什么抗体?

 

  错误的后海穴免疫,不仅无法产生有效的抗体,而且极易出现后海穴囊肿,特别是产前35d免疫腹泻疫苗发生后海穴囊肿的情况,产前14d还未恢复,免疫再多次的腹泻疫苗,母源抗体仍然无法上升,更谈不上保护。

 

  2.4 免疫操作到位了吗

 

  笔者走访过200万头母猪的集团企业,也走访过2000头母猪的猪场,还走访过20头母猪的个体户,发现一个通病:伪狂犬病疫苗的滴鼻操作不到位。防疫员拿着冷冻苗和稀释液给饲养员,让其自己稀释进行免疫,要求仔猪出生24h以内滴鼻操作。饲养员稀释疫苗后经常使用半天,而且是一个人操作,操作完毕后马上放下,使用的是一次性注射器,往往不带滴鼻器或者忘了带滴鼻器,每个鼻孔1mL。这种操作是否到位?

 

  我们知道,滴鼻操作是让疫苗抗原提前占位,防止野毒感染;但很多人不知道,仔猪滴鼻看似简单,其实是很复杂、精细的操作,需要足量的雾化病毒附着在鼻腔,才能真正起效。根据一线操作经验和检测验证,标准、有效的滴鼻操作如下:

 

  (1)疫苗稀释时间:疫苗必须在稀释后2h以内用完,而不是一整天。

 

  (2)注射器选择:看上去洁净的一次性注射器,无法提供足够的压力,疫苗雾化效果不佳,宜选择钢制注射器或者优质连注。

 

  (3)滴鼻器:伪狂犬病疫苗滴鼻必须使用滴鼻头,滴鼻不是简单地滴到鼻腔内,大水珠容易进入仔猪喉管。

 

  (4)滴鼻剂量:每个鼻孔0.30.5mL,而不是1mL1mL雾化疫苗容易形成大水珠。

 

  (5)滴鼻人员:滴鼻要求在仔猪出生24h以内,生几窝就马上操作,需要临时稀释疫苗,同样饲养员还需要照看其他正在分娩的母猪。如果让其一人操作,往往抓起来,操作完毕马上放下,雾化疫苗还没有有效附着,仔猪就被放下,出现疫苗倒流,就会出现仔猪“流鼻涕”的现象。

 

  (6)正确的操作:最好两人在场,滴鼻操作应该和剪牙、断尾组合到一起,这样免疫人员在滴鼻后马上剪牙,仔猪鼻孔会有34s朝上的时间。这段时间,雾化的伪狂犬病疫苗可以有效附着在鼻腔上,从而进行后续免疫反应。

 

  免疫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是一门艺术;不是免疫了就能解决的事情,需要养猪人从疫苗出厂就开始监测,把控冷链运输、生物安全洗消和存储的各个环节要点。疫苗进场后,从免疫编排、监督执行等都需要专业团队精心把控。当猪场把免疫当成生产SOP(标准作业程序)流程一样来管理时,猪场健康管理才真正走上了正轨。


内容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这里
 
相关推荐
 
图文热点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辽ICP备11016505号-2 | 辽公网安备:21120202000005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