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与印象
案例A一个朋友说,原来有一间小厂,干了10多年,感觉每年赚几百万也没什么压力。后来遇到市里做工业区,可以拿地,就干脆来个大的,把赚的钱全部投进去,银行再支持一些,就做成了现在的高大上饲料公司。新公司开业后发现,销售业绩比原来的“小破厂”还差,费用立刻飙升到天上。原来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变得非常被动。
案例B一个老板做了间饲料公司,这几年生意不错,小日子红红火火。于是这2年开始了扩张,建了3间新厂。可销售量下滑,甚至到了原来的一间饲料厂就能够满足的程度。要用原来一间厂的销售量维持3间厂的费用简直就是异想天开,突然觉得自己不堪负重。
案例C一间曾经红红火火,高峰期月销售量接近2万吨的饲料厂突然宣布资不抵债,亏损到什么程度呢?坊间传言短短几年就亏损3亿多,一些供应商哭诉——自己一辈子赚的钱都被这公司给坑了。目前公司全部资产是银行的,供应商的钱都打水漂了。
这两年新投资的饲料厂地皮贵,建筑成本高,设备也水涨船高,总的一句话,高投入。高投入必然带来高成本和费用——折旧、利息就吓死人。加上现金流差,如果银行一紧缩贷款就随时可能出问题。上游扩张加上下游萎缩那些本来日子还过得去的企业,日子也越来越难过。
对新常态的理解
1、产能过剩表面上看2014年全国有3000多家饲料厂没有取得生产许可证,只剩下不到1万家饲料厂了。实际上,没有取得许可证的都是很小的工厂,就算他们有证,销售量也不会多。而新建的饲料厂都是巨无霸,虽然数量不多但一间公司的规模等于很多关闭的小厂。总体上来讲,产能在过剩的情况2015年还在继续恶化,工厂关闭的趋势还在继续。
2、下游萎缩,散户撤离2014年禽流感爆发后洗礼了养禽业,之后无论蛋禽还是肉禽都一路顺风顺水,赚得盆满钵满。为什么会这样?我认为主要还是养殖量少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市场价格由供求决定,当供应量少了,价格自然起来。目前媒体已经控制对人感染流感的报道,其对家禽销售的影响已经大大减弱。出栏量少了,那些对流感恐惧的人不吃也不会影响到家禽价格。家禽的例子,说明我们的养殖业严重过剩,如果继续维持过剩就意味着这个行业继续亏损,失血越来越多;要么维持目前这样的缩减规模,保持盈利。不管哪一种选择,对饲料行业都是负面的。养猪也的发展同样也到了一个转折点:政府也不再将养猪作为政绩,城市周边开始大规模清理养猪场;小猪场的亏损已经到了无以为继的程度,一些几百头存栏的猪场就是把存栏的猪重复卖几次还是资不抵债;不管政府公布的母猪存栏还是养殖数量多少,只要猪价低养殖过成本养猪就会逐渐萎缩;加上进口猪肉的成本优势,也一定会逐步压低中国肉猪的出栏价格。在这样的情况下,散户撤离是必然的。未来的猪场大了,要么自己配料要么和饲料厂做战略合作,对商业饲料都不是利好。
3、坏账风险增加养殖业亏了谁的钱?如果亏少量钱,可能是养殖户自己的;如果亏30%以上就不是养殖户自己的钱了。经销商、饲料厂、饲料原料供应商、银行、政府的钱,都在养殖亏损这个终端抽水机的抽动下慢慢吸进去了。赊销的,别人亏钱你也有一份,除非你跑得快或者管控有方。悲催的情况是养殖户亏到了饲料添加剂和饲料原料供应商的钱。我见到的故事就是血淋淋的,企业风险意识和风险管控的水平直接影响到自己的活路。
4、小厂退出小厂在前2年已经陆续退出,但在2015年会加速退出。原因不言自明。
5、兼并开始由于产能严重过剩,市场萎缩,一些中大型饲料厂也将面临现金流短缺和盈利压力,此时,一些资金充裕,管理到位,经营效率高的企业将会选择直接并购而不会像以前那样再建新厂。在行业亏损而短期扭亏无望的情况下一些企业被迫退出,这时候的并购成本会低于建厂成本。
可能的出路
前面30年是经济上升期,大凡投资猛的,杠杆大的,胆子大的都发大财,拐点之后却与之相反,谁还继续这样的模式谁就死得快。谁看得透,把握得准,节奏控制得好,谁就能够积蓄能量,获得突破与下一个发展的先机。
1、战略性收缩在目前市场拐点到来的时候,战略上应该适当放缓原来的扩张步伐,等待更好的投资时机。
2、控制风险严格控制赊销额度,完善赊销风险管控制度并随时评估与修订。宁愿少做生意也没有必要拿钱给别人去破产,或者是赊销给那些早就资不抵债而又不能扭亏的人,特别应该远离那些名声不好或者不能够按承诺付款的公司。
3、重视现金流管理一些中小企业没有投资管理的概念,往往用短期资金做长期投资,这样的投资在市场向好的时候没问题,但现在应该在“冬天”还没有到来之前就主动调整,不要等到最后一根稻草断了被迫高利贷融资(这样做的人几乎100%破产)。如果感觉现金流有问题,应该提前处置一些资产来缓解资金压力也不要用高利贷。
4、加强管理、技术与know-how的投入越是严冬越要在精细化管理上下功夫,提升企业的效率与竞争力;越是要聚合人心,否则,人心一旦失去,企业就走向衰败之路。技术方面的必要投入,是维持企业长期竞争优势必不可少的投资,不能因为市场困难就砍掉这些投资。
5、战略结盟冬天来了,如果和上下游企业结盟,能够减少消耗,获得喘息机会。但切忌盲目结盟,坏的盟友不但不能够形成优势互补,反到可能将你拖入泥沼。合作最好选择经济实力强大,管理完善,技术领先,信用良好的公司,而不要被那些在生死线上垂死挣扎的公司拉下水。
Know-how,企业专有的技术秘诀。
注:虽然本文写与2015年初,但本人对大趋势的判断没有改变。
刘舜才--微信号28063820
本文选入《营销教不会》②,下周有书。需要者请关注微信公众账号(feedmarketing)或本朋友圈信息。
免责申明:本栏目所发资料信息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大家学习、交流。我们尊重原创作者和单位,支持正版。若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直接点击提交联系我们,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