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过程
1.杜辉廉和梁伯韬1988年创办百富勤时,获得多位华人大亨襄助,其中包括李嘉诚,胡应湘等,初期主要业务为商人银行和证券买卖。
2.百富勤是89年9月从李嘉诚手上购入广生行的,当时百富勤成立只有一年,股本只有3亿港元,而广生行市值逾14亿港元,有70多年历史。
3.由80年代末期香港踏入过度期后期开始,中国国内省市部门在港的“窗口”企业的业务性质到出重大变化,由过往的贸易和引入外资角色,转为在港积极寻找投资机会,上市集资,实行以小控大。而梁伯韬就利用这些新的业务机会,将百富勤和香港股市带向新的一页。
4.1989年北京六四风波,港股大幅波动,百富勤藉机扩展,除收购广生行之外,90年2月从香植球手上收购泰盛国际,改名为百富勤投资。
5.当邓小平92年南巡之后,上海发展神速,急需资金,梁伯韬协助安排上海在港窗口单位——上海实业上市,实行透过集资——发股注资大规模引入资金往上海,并带动了香港的红筹热,梁伯韬个人因此得到“红筹之父”的美誉,
6.百富勤安排多家国企A股上市,为国企筹集大批资金。96年五月,百富勤为北京控股安排上市,获得1200多倍超额认购,更成为百富勤最风光的日子。
7.1 9 9 4 年公司定息债券部门成立后,定息债券及票据营业额发展速度惊人,1 9 9 5 年约6 7 4 亿港元,1 9 9 6 年则增至1 4 3 0 多亿港元,尽管这些债券是协助有关公司发行的,没有赎回责任,但按一般惯例,发行债券的投资银行往往要做自己发行债券及票据的“庄家”,以保证债券及票据可随时成交。证券商一般不把这类债券作为长期持有资产,而是通过买卖账户入账,1 9 9 6 年集团的此类资产达7 3 .1 亿港元,1 9 9 7 年更是大幅增加。由于坐庄的资金大多来自银行借款,不可能把全部债券及票据都通过对冲交易保值,只能部分地做对冲保值,存在一定的潜在风险。
8.百富勤96年上半年曾录得11亿3000万港元营业盈利,到11月中宣布首10个月业绩时,营业盈利已下降至不足9亿港元,反映出其间由7月至10月四个月内有逾2亿3000万港元营业亏损,其中包括为东南亚债券业务所作出6500万港元准备金。
9. 1 9 9 7 年下半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后,百富勤的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据称该集团在印尼的借贷和投资将近6 亿美元,由于印尼盾的持续下跌,这些投资和贷款发生了重大损失,尤其是定息债券(这些债券以有关国家货币计值,到期由发行公司以美元购回,百富勤负责推销其它机构投资者)损失惊人,账面损失高达1 0 亿美元,约合7 7 .5 亿港元,加上其它部门的亏损,总损失达1 0 0 多亿港元,出现严重的支付困难。
10.但百富勤两位创办人梁伯韬和杜辉廉不气馁,积极寻找新的投资人和新项目,挽救百富勤,并在97年11月16日宣布与士苏黎世集团达成的入股协议。
11.但是,人算不如天算。11月前后,金融风暴蔓延到香港和台湾,进而刮到韩国与日本,亚洲经济面临崩溃,苏黎士及时收手,宣布取消入股百富勤,把百富勤推向绝路。
12.1998年1月,百富勤被强制清盘.
13.百富勤宣告破产不久法国国家巴黎银行随即入主百富勤,梁伯韬和员工都进入了新公司。法国国家巴黎银行看中的正是原百富勤的银行业务,果然后来的BNP百富勤不负重望,在香港创业板市场又一次大显身手。
二.原因
1.导致百富勤倒闭的诱因是亚洲金融风险,主要的原因是公司在报告及会计程序、风险管理和内部审计上的基础系统性均不足,“反映了百富勤过于重视招揽生意,而忽略提供所需监管系统的公司文化。
2.堪称发达成功的港资综合性投资银行唯有百富勤,真正能够与来自华尔街的专家们一决雌雄的港资投资银行也唯有百富勤。在这些眩目的成绩之下,百富勤在治理结构方面的缺陷被深深地遮掩了。
3.和企业治理结构中对于经理阶层的制约和激励,是保证整个企业平稳运行的两个既互相制约、又互相依赖的方面。缺乏基本制衡的经理阶层必然会导致其做出损害投资者的行动,对于投资银行这样相对来说要求机制比较灵活的企业来说,投资者往往屈从于经理阶层给予更大自主权的要求,这可能会有利于一个阶段内的业务发展,但却肯定是长远发展的隐患。
4.百富勤先后在欧美和亚洲多个国家开设分行。杜梁二人之分工按区域划分的。杜辉廉主要负责欧美及东南亚,而梁伯韬主管大中华区。杜辉廉在主管的业务领域内独断专行,被称为国王。如果一个企业内有一个国王,那幺,基本的制衡机制从何谈起?在这样的治理结构下,这些超然于制衡之外的经理人员才可能不顾基本的风险管理原则、摈弃内部可能的制衡机制和监控机制进行孤注一掷的冒险;这种冒险在特定的时候可能还会给企业带来巨额利润,但是,在巨额利润之后,是阴险地冷笑着的魔鬼,是负面影响不断扩大的治理结构方面的隐患。
5.百富勤作为一家东方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投资银行,在相当程度上带有家长式的色彩,对于主要决策人员缺乏基本的制约;反观中国内地的许多证券公司,主要的总经理何尝不是这样的家长式国王,基本的制衡机制无从谈起。
6.投资银行内部独立的风险控制体系远远没有有效运行。小型投资银行在风险防范和控制水平相对滞后的情况下还可以取得一定的发展,但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风险防范和控制的重要性就会日益显现出来。百富勤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一跃成为香港投资银行界的佼佼者,但随着其规模的扩张,风险防范和控制能力却没有能够相应地得到提高。
三.分析
1. 业绩的增长促使主管经理要求更大的经营自主权, 以扩大业务范围和规模:
2. 经理权利的扩大对公司治理结构的损害被快速增长的业绩所掩盖, 由此导致的抗风险能力下降留下了致命的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