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TPS的大背景
在上个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之后,丰田生产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对他进行深入研究和解读的人当然也就越来越多。
正像丰田人自己所宣称的那样,我们不仅是在造车,我们更是在造人。所以我更愿意从人的角度,从塑造人的角度来读解TPS。当然,这就必须涉及到问题,因为人对问题的看法,将会构成一个人对世界的看法,一个人和问题的关系,其实就是其自身状态的最好描述。
所以,在这样一个到处都在强调和塑造个人责任的时代背景下,我更愿意是从培养问题思维的角度,来诠释丰田生产方式的价值。问题是什么
几年前,我曾出版过两个小册子,一本难一点的叫做《解决问题就是创造财富》,一本简单一点的叫做《解决问题才是硬道理》。在这两本小册子中,我将问题的定义做了这样的诠释:
·从哲学角度讲,问题就是财富。发现和解决问题,就是创造财富;与此同时,问题是人们对世界认识的一种归纳,通过描述问题的内容和形式,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一个人的世界观。
·从工程学的角度讲,问题就是比较的函数,用什么样的标准,用什么的方式去比较,就使得人们看到了不同的问题。
·从管理学的角度讲,问题就是价值评价的标准。一个人发现的问题,具有什么样的价值,体现的是当事人的价值,一个人解决问题的成果,具有什么样的价值,同样也标志着当事人的价值。
·从成功学的角度讲,问题就是引导人们努力的导师,因为问题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一个看不到问题的人,就是一个没有奋斗目标的人。没有问题就没有思考
所有的人都渴望自己有更多的智慧。然而所谓的智慧,如果不遇到问题,是根本无法产生出来的,所以就必须借助问题的来磨砺自己的智慧,来提高自己的智慧。
在中国传统思想中,有“君子不器”的说法。说的是君子可以做很多事,君子的才能并不会局限在某一个领域中,这就如同我们平时所说的隔行不隔理的道理是一样的。当一个人具有了发现问题的勇气,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他就会在各种各样的领域中,表现的比常人更加突出和优秀。
所以,愿不愿意寻找问题,并借助问题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就决定了一个人是不是能够适应变化的世界,适应更加复杂的局面。变化与竞争
在这样一个激变的世界中,我们到底应该怎么样描述这个世界、怎样描述一系列的激烈变化。从这个角度讲,一个人提出了什么样的问题,就代表着他具有什么样的世界观——是先有变化再有竞争,还是先有竞争再有变化?
很多人会说,为应对变化人们才展开了竞争。其实不然,是因为先有竞争的存在,才促使引发、并加剧了一系列的变化。
所谓的竞争,可以是个体与个体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而所有的这些竞争的本质就集中在“发现问题的标准”和“解决问题的效果”上。做成事与责任感
没有哪一个企业会放弃对责任感的要求。如果一个人不能宣称自己有责任感,可以对某些工作负责,那么他将无法和任何人合作,也无法融进任何企业。
然而,在传统对责任感的要求中,企业更多的是停留在概念上,所以难以衡量。因此,有必要将责任感与做成事相结合。这就是,如果某项工作被宣称是会做的内容,那么当事人必须用能否做出成效作为衡量自己是否会做的标准,如果某项工作被宣称为是该做的内容,那么当事人就要为自己设置一个时间限制,通过自身的学习和努力,让这部分新的挑战成为自己会做的工作。
因此可以这样讲,任何一个要求自己做成事的人,就必须让自己成为一个愿意与问题共舞的人,因为做成事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从这个角度讲,一个人对待问题的态度,其实就是对待自己的态度——是否要求自己做成事。从旧责任感到新责任感
所谓旧责任感,就是别人给自己的要求和任务,自己是否承担了相应的责任;所谓新责任感,就是自己给自己是不是不断增加了新的责任内容。虽然很多人在旧责任感的范畴里,还没有做的非常好,但仍有必要提出新责任感的概念。
因为在日常工作中,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如果他们身边有榜样,有参考,他们进步的就会更快一些,所以从旧责任感的层面上升到新责任感的层面,强调“个人责任”和“第一态度”就是一个树立榜样的过程。
所谓第一态度,就是一个人面对问题和变化的态度;就是一个人是否敢于挑战新问题、敢于承担新任务的责任。之所以将“第一态度”和“个人责任”放在一起,就是表明一个人对自己的责任,必须要落实到是否要求自己进步上,而是否要求自己进步的标准就必须体现在面对新挑战、面对新责任的态度选择上。
可以这样讲,在未来“第一态度”一定是构成一个人竞争力的全部内容,也一定成为评价一个人价值的核心指标,因为如果一个人不主动的去寻找问题,就意味着他一定会长久的反复被一些简单的问题所困扰。从逃避问题到寻找问题
所谓逃避问题可以在两个层面上加以讨论,第一,就是在发现问题的层面上的逃避,这就意味着在工作中对很多的现象和矛盾视而不见,周而复始地重复着一些操作,从而让简单的问题重复出现;所谓解决问题上的逃避,就是不对解决问题的成效负责,而仅仅将解决问题定义在暂时的消除某些现象的层面上,从而造成了同样的问题反复出现的恶性循环。
所谓量化责任感,其实就是从逃避问题到解决问题的中间设置一些等级,并用一些具体的现象来描述这些等级,之后,从评价发现问题的价值和评价解决问题的成效的角度,来评价责任感的高低。量化责任感
所有企业都反复强调责任感,但遗憾的是,反复强调责任感的成效却不那么令人满意。究其原因,就是迄今为止,责任感难以被量化,难以与日常工作中的具体语言和行动,完成相对客观的对接。
所以,有必要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领域里,设定一些基本的场景,通过具体的语言和行动,为责任感的高低,作一个相对量化的描述:
? 首先在安排任务或者接受任务的时候,责任感应该体现在是否描述清楚了工作目标、工作实质,以及是否清楚地知道工作的实效性……
? 在汇报以及检查工作成果时,量化责任感则需要在成果描述方面、明确问题方面、完成记录并汇总要点方面,是否做出了系统和细致的规定。
? 在评价解决问题的成效方面,其标准是暂时掩盖现象,还是部分的解决了产生问题的原因,还是从根本上解决了问题,从而使同类问题永远不在发生。相信通过这样等级化的描述,可以使责任感得到部分的量化。
? 在评价发现问题的价值方面,能问出几个为什么(针对同一个问题,问出为什么的个数,表明对问题理解的深度)。是从别人身上找原因,还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是更多的找环境方面的原因,还是找自身流程设计和操作准确性上的问题……。从不同的描述问题的角度和方式中,我们同样可以得到对责任感的量化结果。问题思维
人之所以成为人,是因为人有着非常发达和复杂的思维。之所以强调问题思维,是因为对于*而言,绝大部分的思维,或者说是思考过程,是由问题引导的。换言之就是,不针对问题的思维很难产生价值。
在研究问题思维的时候,首先要明确问题的地位,这就是为什么在工作中,我们要强调不怕犯错误,为什么要在知道犯了错误的时候,认真的承认原因所在。因为,只有客观的承认问题,才有可能完成针对如何解决的系统思考,从而也就解答了为什么不能怕困难、不能回避困难,因为这样做的结果会使思考迷失方向,会导致自己不知道该思考一些什么的情况发生。
人们的思想和人们的身体一样,往往有一种倾向,就是寻找轻松。所以在思考的过程中,很多人也会习惯性的选择简单的问题。然而,思考层面的简单很可能导致的结果就是,简单的问题不能被解决。因为简单的思考,无法发现“所谓简单问题”的背后的原因。当背后的原因不被认识的时候,简单的问题就不可能被认识和被解决,于是,这些所谓的简单问题就会在工作中一而再、再而三地“跳出来”干扰人们的工作。
所以强调问题思维,就是倡导人们用科学的方法来描述问题,就是帮助人们用比较和拆分等工具,剥离问题的表象,将复杂问题还原到相对熟悉的领域中去加以解决。
从某种意义上讲本书的整体,就是对丰田生产方式完成从不同角度描述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拆分丰田生产方式的过程,同时,也是用不同的线索将丰田生产方式的要素加以重新的梳理,建立有别于其它研究丰田成果的新的描述。
从这个意义上讲本书就是问题思维的一种诠释和样本展示。问题思维就是量化责任感的工具
每个人每个企业,之所以强调责任感,其目的在于做成事离不开责任,强调责任感,其实就是强调做成事,而我们已经反复论述这样一个逻辑——看不到问题就是做不成事,甚至不知道该做什么事,于是一个简单的推理便浮现了出来,只要将问题加以量化,就可以相应的量化出责任感的高低。
在不同的工作中,给出系列化的问题,其本身就构成了描述责任感的具体方法,不仅如此对于已经罗列出的一系列的问题,所给出的与此对应的答案,也将构成对责任感的又一种描述,这两种对责任感的量化描述,相信就可以构成企业在针对责任感,提出要求的时候,他可以直接参考的标准——也就是一种量化的描述,量化的描述责任感的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