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庙里的富方丈
市场经济发展三十年,出现了一种不和谐的现象--穷庙富方丈,指的是一个企业在发展中逐渐走向贫困,而这个企业负责人的财富却越来越多。小老板的致富路径与此有所不同,小老板进行了一点改良:自己造座小庙,找来几个"和尚",自己变得富有起来。
"小庙"养出"富方丈"是中国经济中的另一种不和谐现象。多数小老板"庙堂"不大,"和尚"也不多,"和尚们"的收入大概能向非洲人民看齐,而同时小老板们却抽着中华、洗着桑拿、吃起龙虾、开上宝马,一句话,他们的日子过得相当滋润。
小老板的企业组织形式是一个集权式的组织,领导一元化,只要企业在运转,"方丈"都集人权、财权、物权于一身,加之企业的监督机制不健全,方丈就有权力将其中的好处"分"给谁,这很大程度上只取决于他的责任心和良心。其实在企业创业之初,小老板与企业家挣钱的本领并没有高下之分,但是花钱的艺术、分钱的良心却有着很大的差距。这个差距正是小老板与企业家的根本性差距,也决定了小老板难以摆脱小老板的命运!
散财,企业家在行动
"散财"是牛根生同志高调喊出来的,这个词一度成为做大事的标签和代名词。牛根生先生像是一头牛,跑出了火箭的速度,从白手起家到中国第一,这头牛最大的特色就是身上贴着"财散人聚,财聚人散"的标签。当然这并非牛先生所首创,更非他的专利,多数企业家也都是"挣钱有本事,花钱有艺术,分钱有良心",一些人大手笔散财的能力其实比牛根生先生更强。比如华为的任正非,他让企业所有员工拥有股份,而自己拥有的企业股权不超过1%;阿里的精神领袖马云先生,凭着大手笔散财的能力,造就了电子商务神话;王石先生平时喜好游山玩水,但也把万科做成行业第一,其秘而不宣的法宝不外乎散财,王先生拥有万科的股份也不超过1%;在西南地区,把不可一世的两大世界五百强企业麦当劳、肯德基远远拋在身后的乡村基,其创始人李少红更具创造性发挥--不仅散财,而且提前散财。
散财是一种境界
如果说挣钱能体现本事的话,既能够控制钱、又能够淡泊钱的人,体现的则是一种人生境界。企业家摆脱了以金钱作为事业成功标志的束缚,也不把金钱看成社会对自己不平凡贡献的奖励,更不认为金钱是成就的报酬,而把财富当作是数字游戏。企业家不是金钱的奴隶,而是金钱的主人,钱只不过是企业家实现理想和创造社会价值的附产物,是自己代为社会保管的财富。
企业家眼中的钱是一种责任,钱越多责任就越大。实际上做企业也是一个财富分配的过程,不仅自己要赢,而且也要想到让别人赢。企业家会上半夜想自己,下半夜想别人,追求的就是一个多赢的生态圈,为国家创造税收,为股东创造利益,为顾客创造物美价廉的产品,要让员工住得起房、穿得起好衣、开得起好车。
散财是为了更好地聚财
伟大的企业家与小老板相比,并非在起点上就开始赢。伟大企业家创业之初和小老板创业时差别不大,同样是没有令人愉快的工作环境,同样给不出诱人的薪水,所以,没法吸引人才,没法激发斗志,更不幸的是造就伟大企业的行业已经有了充分的竞争。而充分竞争的行业也是人才制胜的行业,如何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是创业之初的企业家和小老板要共同面对的难题,也是小老板成长过程中永远绕不过的一道坎。
多数小老板无法解决好这个问题,永远摆脱不了小老板的命运。我从企业家成长路径中找到了一个不错的做法,那就是经营人心。企业家说企业不是一个人的企业,而是大家共同的企业,在这里大家共同创造财富,实现价值。为了真正让员工成为主人翁为自己干事,企业家往往提前做好了散财准备,即分股权。正因为散财,马云创业之初不仅有十八罗汉鼎力相助,更能用 500元月薪挖到外企高管;也正是因为散财,牛根生灰溜溜地离开伊利后,才能开创中国乳业之最蒙牛,才聚集了中国乳业最强硬的几颗脑袋……金钱就像流水一样,总是从高处往低处流,愈到下游覆盖的面积愈大,土地愈肥沃。赚钱也是如此,往人心齐的地方流,于是牛根生跑出了火箭速度,马云成就了中国电子商务神话。
散财是一种经营哲学
企业家做企业,认为自己靠员工活,认为员工比自己厉害,所以他们对员工心存感激,必须要善待他们,企业家多对员工怀有一颗感恩的心。企业家不仅想自己成功,而且想让员工赚钱,让员工有房子住、有好衣穿、有车子开,这对企业家来说是种责任。
企业家深知人性的弱点,知道员工的付出是成本很高的投入,轻易不能获得。企业家知道中国流行"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打工心态,也就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的心态,很多时候他们不会善待顾客,更不会做品牌,人人追求的都是"业绩工程",而这正是企业杀手。
企业家也深知必须要有企业文化让员工与自己成为同路人。文化背后是制度,制度背后是利益。没有利益的保证,无论是多么掏心窝的文化制度到头来都是无用的。因此企业家相信,企业是大家的,财富是用来和大家共享的,如此大家才能真正成为一路人,拥有一条心。"人心齐泰山移",这是企业做大的基础。
捞钱,小老板在加油
小老板是赚钱机器,在金钱面前显很浮躁,对于金钱有着无尽的欲望。因为多数小老板曾经都很穷,基本上是被迫走上创业之路的,创业的资金基本上也是自己" 拆了飞机卖零件",再加上父母兄弟一生积累凑齐的,成功对他们来说已是别无退路的选择。另外,小老板创业历尽艰辛,企业又太小得不到应有的关注和重视,唯有钱才能彰显他们的成功,于是小老板理所当然成了赚钱机器,以金钱作为衡量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赚钱时想多快好省,加之小企业在行业的地位使他们没有太大的讨价还价能力,眼睛不由得盯紧了员工,多数小老板看到员工挣钱就不高兴、就害怕,会问"这又少赚了多少?"
赚钱是小老板的唯一目标
小老板几乎自动地把金钱上的成功看成是社会地位的体现。小老板创业目标很简单--通过创业改变人生。改变人生的想法原始而纯朴--就是让自己过得好一点。过好一点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赚钱成为小老板创业唯一的激励和有价值的目标。
由于穷久了穷怕了,加之我们鼓励少部份人先富起来,炫富就成一种光荣,更成为一种时尚。受大环境的影响加上认知缺失,小老板认为单单拥有许多钱以及金钱可以购买的那些东西,就代表了成就,就取得了成功,就得到了地位。只要比自己周围的人赚得多、买得多,就能赢得社会和别人的尊敬。
因此,小老板做企业唯一目标就是赚钱,多赚快赚,赚钱后拼命买房买车买门面,以为那就是才能、成就和成功的铁证。
只想赚钱的小老板眼中只有自己
小老板做企业,认为自己是最厉害的,员工靠自己活;员工是平凡甚至是平庸的,是可有可无的。因此,小老板不认为应该对员工心存感激,眼中只有自己,心中没有他人,只想自己成功,追求自己有大房子住、有好衣穿、有好车子开。
小老板认为企业是自己的,与员工无关,员工本来就用来剥削的,天生就是老板的赚钱工具。多数小老板认为中国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人,你不干总会有人干,少花就是多赚,便宜买便宜用是小老板用人的标准。跟小老板干事,起得比鸡还早,睡得比狗还晚,吃得比猪还差,收入却连少得可怜。
老板法则
"富方丈"的路总是越走越窄
研究小老板十年,我发现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多数小老板很快挖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从此便陷入鬼打墙一般的境地:两三年阳光灿烂日子之后,优秀的人基本跑光,客户基本搞僵,企业基本搞伤,企业越做越不顺,路越走越窄,有的甚是"一夜回到解放前",再也改变不了小老板的命运。也有不少小老板曾想改变现状想做大做强,也想建制度、树文化、造品牌、
招聘培训……只是越做企业越乱,士气越低迷,效率越来越低。
为什么?
小老板们总是一个人在战斗!小企业是老板一个人的,很多时候老板成了超级富豪,员工最多解决了温饱,没有共同的利益哪来共同的目标,没有共同目标如何建立共同的愿景?没有愿景凭什么吸引人心,拿什么激发斗志,于是小老板永远在呐喊"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
小老板一定要记住:挣钱靠本事,花钱有艺术,分钱凭良心。而良心才是一个企业做大做强做长的D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