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2-27 来源: 《经理人》杂志 作者:陆新之
产业转型和升级,要在创新和服务方面杀出一条生路
据统计,目前中国人口中,15到64岁的劳动人口达到八亿九千七百万,占全国总人口70%以上。而这个数字在2020年会到达顶点,就是九亿二千三百万人。庞大的劳动力储备令中国GDP加快增长,研究结果显示,对于老人和儿童的抚养比例每下降一个百分点,中国GDP则上升0.116%。实际上,过去20年的中国GDP增长率中,有约26.8%的比例来自人口红利贡献。而人口红利的贡献,在未来十年至少还不会有比较大的改变。这样的背景下,社会会进入一个产业加速的结构转型期;由过去主要依赖制造业,转向依赖消费性行业。
质优价廉走到了尽头
在这样的趋势之中,中小企业,尤其是制造业的中小企业,往往面临相当大的压力。因为,这些企业的优势是运作灵活,善于寻找市场空间。但是,相应的短处就是,它们往往只能为中低层消费者提供质优价廉的产品。
要达到质优价廉这四个字,常常就使得他们的毛利率下降,长期下来,就令中小企业缺乏足够利润空间去为产品创新。因为创新探索过程中有太多不确定因素,不是本土抗风险能力差的中小企业负担得起的。所以,相当多的中小企业管理层也很难抛弃过往物美价廉的成功经验,他们的传统概念根深蒂固。例如,他们不相信产品零售价与生产成本关系能够大幅脱离,而在产品方面创新,大部分只是停留在成为大路货的供应商,而缺乏对于创新产品的追求和实现能力。因此,他们听到乔布斯把苹果公司搞得风生水起白菜卖出鲍鱼价格,也只有吃惊赞叹的份,而谈不上临渊羡鱼更不会有退而结网的豪情。
如何杀出一条生路?
按2006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分布显示,其中36%为内需、40%为固定投资、39%属出口等,可见中国经济受进出口之影响甚大,对美国经济好坏的敏感度也非常高。因此,现在的市场,纯粹的生产制造业公司,前景将是难熬的红海。
而要在这个不友善的营商环境胜出,一是需要注重内需市场,将眼睛看着内地。二是要产业转型,能够升级那是更好,要在创新和服务方面杀出一条生路。举例而言,以前根本不会注意到的蝈蝈鸣虫市场,一年的交易额已经有16亿元!顶得上内地半个电影业的票房数字。还有非常有创意的动作,就是 PPG直销的强势杀出,一两百元一件的衬衣,也用上大笔投入的电视广告营销,颠覆的是以前内地成衣业的旧路。至于鞋产业链的变革者百丽鞋业在香港的上市,怎么都比几乎同期上市的复星实业的拼盘打包更有启发性。过去10年的成功经验,在未来10年未必能够简单复制。而在经济加速转型期间,存在的机会,丝毫不比过去30年少。关键只在于,你如何发现机会,并且坚定地实现之。
* 作者为财经作家,长期致力于研究中国商业环境和企业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