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3.25 来源: 电脑报
这是一组冰冷而残酷的数字。
3月3日,波导(600130)发布公告称,将持有的与法国萨基姆共同建立的合资公司的股权出售给合资方,价格为1.59亿元人民币;此前1 天,夏新电子(600057)以1.04亿元价格拟出售上海夏新科研大楼;1月31日,联想集团(0992.HK)公告称,以1亿美价格把手机业务出售给多家私募基金。
在这个大地回暖、万物复苏的春天就要来到的时候,手机制造业的严冬却来临了。
出售资产救市
2007年末,波导和夏新相继公布在第三季度亏损1.1亿元和2.71亿元,并全年预亏。
面对不见起色的业绩,不少公司选择了以出售资产的方式缓解压力,以求有所改观。在3月3日的公告中,波导表示,在转让股权后,将适度缩减手机业务的经营规模,获得的股权转让款主要用于清偿关联欠款等。
与此同时,夏新电子巨亏真相也逐渐曝光。1月30日,证监会下发了“厦证监发45号整改通知书”(下称“《通知》”),通知中提出四项问题:销售收入确认漏洞、年末销售异常、销售回购以及大额商业承兑汇票归类不当。
一纸通知让夏新跌落深渊,其出售资产救市之心更是“昭然若揭”。2月29日,夏新电子公告解释及整改报告,3月2日,发布出售科研大楼公告。夏新同时表示,夏新近期会将各地的子公司全部撤销,降级为办事处,不再承担资金和物流平台的职能,这样可以降低和避免公司在外资产的经营风险。据记者了解,通过出售上海科研大楼资产,扣除应缴税金2000万元左右,公司可获得8000万元左右的现金,获得非经营性利润3800万元左右。
3月14日,被亏损困扰的夏新电子(600057)再度设法为自己“输血”。夏新电子公告称, “厦门夏新工程塑胶有限公司”70%股权的议案也获得了通过,厦门夏新工程塑胶有限公司属于夏新旗下正在盈利的部分,截至2007年10月31日,该公司总资产为9358万元,净利润为1275万元。对于两处资产的转让套现,夏新方面坦言系经营业绩下滑,公司的流动资金紧张的“无奈之举”。
波导、夏新手机的颓势,也在联想手机业务上上演。1月31日,联想集团宣布以1亿美元将其手机业务卖给了四家投资机构。市场分析人士表示,面对联想集团业绩的整体增长,手机业务扯了公司不少后腿。
更早一些时候的2007年7月,昔日国产手机老大科健(000035)因欠债31.4亿元停牌。其后重组一直如迷雾一样,让人始终看不清楚。今年1月中旬,记者曾连线科健股份有限公司,其董事会秘书处一位工作人员当时表示,公司不能确定复牌时间。一位内部人士表示,科健一度希望引入对通讯业感兴趣的投资者,但科健所欠金融机构31.4亿元的债务让投资者望而却步。“实际上已处于破产边缘,因为科健现在真正值钱的,只有上市资格这个壳。”
谈及溃败原因,波导董事长徐立华感慨说,“我们现在几乎无路可走。往上是跨国公司,往下是国内地下厂商,根本没法竞争。”与波导相同,夏新、联想、科健都纷纷将业绩下滑归结于国内手机市场的竞争激烈。
但易观国际咨询的手机分析师张燕玲对这样的说辞表示了质疑,她说,竞争环境是公平的,同样受到冲击,为什么国际品牌受到的影响没有那么大呢?
寄望供应链破冰?
国产老牌手机溃败原因其实很简单。除了缺乏核心研发力量,另一个重要原因却被人们所忽视——供应链的薄弱。
实际上,值得注意的是,在国产老牌手机遭遇寒冬时,部分国产手机新丁,如中兴通讯、酷派、金立、天宇朗通、华为等则杀出一条“血道”,取得了不菲的业绩。宇龙通信2007年度业绩预告显示,预计宇龙通信2007年的纯利润将比2006年增长3倍以上;与此同时,在CDMA市场,华为以24.7% 的份额继续保持第二位,仅仅低于排名第一的三星0.4个百分点……
他们的共同强力武器是——捆绑优质经销商。今年1月,中兴通讯与三星、LG、海信、联想、新邮通这些手机厂商获得了信产部颁发的第一批TD入网许可证;酷派也率先开发了全球首款GSM/CDMA双网同时在线的职能双模手机,奠定了在智能双待机市场的领先地位。与之类似的还有金立、天宇朗通,他们都与经销商、运营商形成了一条供应链。
供应链,这个略感陌生的概念正越来越多地进入公众视野。供应链是指围绕手机产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里,连成一个整体的网链结构和模式。
早前,也曾有业界专家表示,牌照放开后手机行业竞争将以供应链竞争为主。“能够为运营商提供定制服务的厂商会更具优势。国产手机厂商应迅速调整传统渠道架构,规避传统渠道中的多个环节以减少利润分成。”一名手机分析师表示,在产品外观越来越趋于雷同的情况下,就需要企业能够进一步细分市场,把重心放在功能创新、切合部分用户关注的热点上来。
事实上,国产老牌手机不是没有机会,而是没有抓住机会,比如即将到来的3G市场或是最好时机。在3G的运营模式下,定制手机将成为未来产业终端销售的主要形式,运营商用定制推动并细分用户消费。虽然目前国家关于电信业重组的方案并未确立,但是移动运营商数目增加是一个趋势。所以对于国产手机而言,如果能与移动运营商紧紧抓住,针对其开展的业务来制定策略,有可能“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