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饲养管理 > 企业管理 > 正文

YouTube创始人陈士骏:30岁冒险家的冠冕

     网络  2017-04-25 21:06:00
【导读】  2008年03月24日  来源: 第一财经周刊  陈士骏,一个华裔青年。他用1张信用卡和几台计算机,创立YouTube;用60个员工,打败全美三大电视台收视率;用20个月,让Google为他创造百亿身价,这一切只因为——他让消费者为王!  ...

  2008年03月24日  来源: 第一财经周刊

  陈士骏,一个华裔青年。他用1张信用卡和几台计算机,创立YouTube;用60个员工,打败全美三大电视台收视率;用20个月,让Google为他创造百亿身价,这一切只因为——他让消费者为王!

  才20个月!创立平均65年的美国三大电视网的晚间热门时段收视总人口,被一家员工60名的网站超越,它叫YouTube,全球最大视频网站!三名创办人年龄平均不到30岁,其中一名大学还没毕业。

  YouTube,意译就是“你的电视机”(美国人称电视为Tube)。它,以每天一亿次以上的影片点阅流量,成为全球浏览量最高的影片分享网站。

  YouTube在影音市场的影响力,连网络搜索龙头Google也打不过,只能收购它。2006年11月,Google以16.5亿美元的高价,购并YouTube,创下六年来网络购并金额第三高,更刷新该类购并案中,网站被购并时间距离成立最短的纪录。这宗购并案,被称为“搜寻引擎之王与影视之王的结合”。

  陈士骏,是YouTube三位创办人中,唯一的华裔青年

  1978年生于台湾,8岁移民美国,在伊利诺伊数学与科学学会附属高中与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Urbana-Champaign),接受过“问题解决”的训练后,大四下学期就休学,进入只有四名员工的PayPal工作,后来更创立YouTube。当Google将YouTube纳入子公司后,一夕间,他成为年仅28岁的百亿富豪。经过四个月的约访,签下了保密协议(NDA),还被抽掉录像机里的带子后,《全球商业》采访团队才得以进入YouTube距旧金山机场10分钟车程的San Bruno新办公室,这里,是Google当前最重视的秘密基地。

  “你们是除了《时代》杂志之外,唯一进入这里的媒体。”YouTube公关人员对《全球商业》采访团队如此表示。

  “Hi Guys!”拿着瓶百事可乐、戴着耳环、发型夸张的陈士骏准时出现。约访时间是下午3点,因为配合他晚睡晚起的作息时间。和许多科技工程师相同,他经常半夜工作、凌晨入睡、中午上班。

  “YouTube的成功关键为何?”我们问。(办公室传来狗吠声,这是员工带来的宠物。)

  “没什么,我们一直相信……”陈士骏思考着(此时休息室里有人弹起电吉他)。

  “相信什么?”

  “相信消费者至上,‘你(You)’最重要这件事。”

  故事,从2005年的一场对话开始。

  放弃将到手学位 到PayPal工作

  当时,陈士骏刚离开待了六年的网络公司PayPal,另一份稳定工作正等着他,但陈士骏却打算创业。

  “你确定要这么做吗?”陈士骏的好友KarelBaloun力劝他:“你才刚在湾区买了房子,房贷压力不小,这样做风险太大。” Karel劝他接受安稳的工程师工作,但陈士骏满脑子却想着一次朋友聚会的情景。

  那场聚会,参与者各自拍摄录像带与照片,事后想互相分享,却发现网络上没有好用的影片分享平台——不是要下载特殊的软件,就是上传影片内容要让网站审查,有些网站甚至得等上五天,才能看得到影片。

  身为计算机高手的陈士骏与老同事Chad Hurley,以及Jawed Karim讨论后发现,要解决这技术问题根本不难!只是,没人愿意花心思解决这个问题,“如果我们能够解开它,是多么有趣。”

  三人深信,只要能帮消费者解决难题,建构便利的影音分享平台,就有创业成功的机会。因为,他们才刚刚见证过,网络影音的力量。

  “那是第一个通过民众手机转播的重大灾难影片!”Jawed Karim回忆。

  2004年12月26日早上7点59分,31岁的瑞典修车工人TommyLorenstsen在泰国普吉岛度假,突然间,“轰隆轰隆”海上响起奇怪的低吟声,霎时,三层楼高的海浪凌空席卷,他大叫快跑,随手拿起手机,拍下这一幕。这一幕,美国有线电视网(CNN)没拍到。

  这段视频最早在挪威的《Dagbladet》日报网站上播放,随即包括CNN在内的全球媒体都在追着TommyLorenstsen买版权。陈士骏三人惊觉,科技的进步,已让普通人都有创作权,修车工人也能打败CNN记者。

  他们还发现,南亚海啸影片刚播放,就有12个Blog转载,其中一个原本默默无名的Blog,人气从原本的接近于零,5天内吸引了68万人次上线观看,当时至少有超过130万人在网络上看到南亚海啸的内容,这个数字,比美国《商业周刊》每周120万本的发行量还高。

  放弃工程师高薪 在车库中创业

  海啸事件就像引子,他们立刻回去追踪2004年发生的重大事件,竟发现,美国名主持人Jon Stewart在CNN节目上和主持人吵架,网络观众是电视上的四倍。同年一月,珍妮·杰克逊在超级碗转播上的露乳事件,估计800万人在网络上收看,是 CNN黄金时段美国收视人口的11倍。

  为何人们开始热衷在网络收看影片?是想与他人分享?还是能决定何时欣赏的自由感?“我们就实验,大家真的这么爱分享吗?”陈士骏说,他们立刻在维基百科(Wikipedia)输入一段美国总统专机空军一号的解释,这简单的两行字,几个月后,在网友参与下,竟变成满满数百行内容。

  结果证实,“分享的力量好大!”陈士骏说。维基百科就是全民分享的标准产物。《大英百科》花238年,每次编写都要动用三四千名学者,才累积出12万篇文章。维基百科只花两年的时间,用两位专职人员就办到。

  小蚂蚁也能扳倒大巨人!陈士骏之前在网站PayPal的工作经验,让他不只知道,更坚信“消费者为王”。PayPal因为提供了让消费者容易使用的付款服务,竟打败了全球最大购物网站eBay自己成立的线上付款公司Billpoint,让后者甘愿花15亿美元买下PayPal。

  消费者正以一股所有人都想象不到的力量在觉醒!连串的发现,激励了陈士骏日后做出了一个没人敢下的决策。

  2005年2月,陈士骏三人在Hurley家的车库中创业。“几台计算机,一张信用卡(陈士骏的信用卡),就把系统建立起来了。”陈士骏说。

  5月,三人愁眉苦脸地坐在堆满杂物的车库里对望,他们想提供平台给EBay网络拍卖者使用,但卖方不喜欢以影片介绍产品,结果就是“没有人用”,陈士骏说。

  怎么会这样?陈士骏检讨,自己虽然嘴巴强调消费者,但手里仍紧握住自己的利益。YouTube满脑子想的,是把这个服务给谁用才会赚钱,企图为未来的收费服务铺路,却没把全部心力放在怎样让消费者轻松分享影片这件事上,违背了发想初衷。

  想通了,陈士骏做的第一个决定,是松开双手,“不是塞我们创造的产品给消费者,而是创造他们要的产品。”但,“这简直是自杀式行为!”《网络数码》CEO陈铭尧评论。

  他们宣布,提供所谓的“嵌入式服务”,消费者上传影片到YouTube网站后,其他喜欢影片或是想要观赏影片的人,可以直接设立链接到自己的网页上。也就是说,所有人不需要进入YouTube的网站,在自己的网页上就能看到那些影片。

  这个服务是为了让消费者更容易看影片,但代价是,YouTube无偿地帮消费者埋单,付出设备与频宽的钱,储存这些影片,但是却没机会通过让消费者上自己的网站去冲流量,甚至赚广告钱。

  YouTube提供嵌入式服务已经是创举,他们更进一步,让消费者上传出自己有兴趣的影片,“使用者不只是消费者,更是产品共同开发者。”陈士骏说。

  这个观点很多大公司无法接受。“网络存放影片,频宽成本与储存成本这么高,当然要放大部分人想看的商业内容。”Yahoo行销总监陈琚安说。大企业不相信消费者自己拍的影片也有魅力,也看不出成本如何回收。

  “我相信消费者的力量。”陈士骏说。当时,他刚离开EBay,向银行贷款在旧金山买房。为了支付每个月1.8万美元的带宽费用,被迫向银行协商要求提高三倍信用额度。这么辛苦,只为了让消费者上传自己喜欢的影片。

  拒绝广告商 不希望使用者受干扰

  当消费者将自己表演用鼻子吃面条,或是诉说着寂寞心情的画面,上传到YouTube时,陈士骏正坐在计算机前,绞尽脑汁计算着如何把频宽做最有效的应用。

  “我很烦恼,会连续工作30个小时,如果这个计划不成功,我可能连房子都保不住。”陈士骏声音由黯淡转为自嘲,“我们的系统很有效率,是因为都用我的信用卡在付带宽的钱啊!”

  一切都是为了消费者。为了让用户看影片不受干扰,YouTube成立第一年,陈士骏对捧着大把银子的广告商说“No”,不让他们在影片内安插广告。他认为YouTube获得成功的一个很重要因素是始终为用户着想,让用户使用起来简单方便,允许多种格式的视频上载,再把视频转化为普通格式播放,页面干净,没有弹出式广告对用户进行干扰。直到Google收购的一年,YouTube才推出网络广告。

  为了让消费者轻松上传档案,YouTube更把自己暴露在被媒体集团控诉盗版的风险中。即使,眼前就有MP3音乐分享网站Napster被唱片公司控诉侵权,而被勒令关闭的前例。

  就算同时间开始有两三百家公司在做相同的服务,连Google与Yahoo也跳下来竞争,“但,我只专注在使用者要什么,不是看竞争者在做什么。”陈士骏说。

  大家都知道,先让消费者满意,冲高点击率,广告就会跟着来的道理。只是,当“生存”与“消费者满意”两件事放在天平上时,大多数人,总是摇摆不定。但YouTube不同,他们只专心看着消费者,幸好,消费者终于没辜负它。

  2005年10月,一群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发现了YouTube的好处,开始利用影片在自己的Blog写日记,并在全球最大社交网站 MySpace造成轰动。幸运之神这时也眷顾了YouTube。通过PayPal老同事牵线,曾经投过Google与Yahoo的红杉创投 (Sequoia Capital),以350万美元的投资,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YouTube上的影片,令人快乐,更令人屏息──坐在婴儿椅上的小婴儿,听到“叮”“咚”的声音,就不由自主的“哇哈哈”。“叮”一声,他笑一番,长达1分40秒的短片,他从头笑到尾。大家把这个影片在YouTube的网址,传送给好友时,写着,“愿你也同样快乐。”

  在谈到人们为什么喜欢在网络上发布个人视频时,陈士骏说:“人人都渴望成为明星,人人都渴望交流、分享和获得反馈。新媒体的出现可以让人们学到新知识、发表个人观点、和志趣相投的人分享经验。”同时,陈士骏表示,作为在美国长大的华裔移民,中西文化的融合给他带来了许多灵感和启发。

  20个月的时间,陈士骏就让全世界疯狂,YouTube日点击率超过1亿。先驱者的优势,纵使Google与Yahoo也不是对手。 Google与Yahoo同时间发展影音分享平台,一年过后,拥有一万名员工的Google,所能创造的收视人口,却是只有60人团队的YouTube的五分之一。

  Google决定购并YouTube。即使目前的YouTube仍未获利,但是凭靠着它“黏着”的5000万双观众眼球与背后带来的广告商机,《时代》杂志仍认为,Google买到YouTube是赚到了。

  陈士骏回忆整个购并过程。当他与Hurley第一次与Google创办人佩奇与布林见面时,他形容自己紧张到忘记说了什么,只知道自己真的做到了,见面后不到一星期,他签下合约,从个负债的小子,变成了亿万富翁。

  “回头看,我笑我自己,还有我所坚持的安全道路……”当初劝他找安稳工作的Karel Baloun,在陈士骏成功之后出版的书中这么写着。当年,他看到危险,而陈士骏看到机会。

  “我感觉能成功,就是有对的时间点,运气,还有好的解决方案。”“甚至有九成是靠运气。”这是访问最后,陈士骏对自己的评价。

  如果不是宽带与视频技术普及,加上身在创业圣地的硅谷,有慧眼识英雄的红杉创投大力支持,最后加上Google临门一脚的购并,陈士骏不可能有今日。

  YouTube能创造连Google都向往的影响力,绝非侥幸。“我一直记得Google当初能打败Yahoo!的原因——提供消费者更好的服务。”陈士骏说。

  如今,YouTube已经稳固占领了全球网络视频市场40%的份额,陈士骏的事业逐步走向辉煌。在谈到网络视频发展的未来时陈士骏说,他的下一步设想是开发手机移动视频,30-60秒的视频就可以满足那些通过地铁或公交车上班的人们,而10分钟的视频就可以满足火车上的旅客的需求。

  陈士骏的百亿传奇,没有特殊学问,他只是做对了一件事,相信消费者为王,勇敢地替消费者冒险。最后,消费者也帮他戴上成功的冠冕。

  就这么简单?“对!”他点了点头。

  父母的肯定,胜过上亿人掌声

  陈士骏应该不是家里的乖宝宝!这是我们看完他背景资料后的第一印象。大四期间休学,自己一个人跑到硅谷工作,还一度因为创立YouTube而负债累累。

  访问途中,我们问起陈士骏,他是不是听话的好小孩?他大笑说:“我不知道!”他读大学时,下课后就经常窝在计算机前,闷头写程序,没人知道他在想什么。大学只差半年就毕业,陈士骏却只花了六天的时间,就决定休学去学长成立的PayPal公司上班。

  父母尽管并没有极力反对,但是对休学创业也还是表达了不赞成的意见,但陈士骏很坚持:“我说,我自己会决定方向,自己负责。”即使创办YouTube最艰难的时候,他也绝对不开口向经商的父母求救。

  相较之下,他出色的弟弟,念医学院还拿到MBA,比较能让父母放心。“他跟我完全相反,他喜欢收集学位。”陈士骏露了点酸酸的口风,随即住口。

  不过,我们还是在他的办公室内,发现一个小秘密。

  他的办公室里除了一个大大的电脑桌外,显得非常简陋,但一张当地中文媒体《世界日报》的海报,却高挂墙上。即使之前接受过《时代》、《财富》等全球一流媒体的采访,但他却如此重视《世界日报》的报道。因为,在他父母所熟悉的语言照片里,陈士骏笑得很灿烂。但8岁就离开中文世界的陈士骏,小时候讲汉语,不过如今他的汉语已经不是很流利,采访时,陈士骏多数时使用英语交谈。

  如今,他跟美、中两地跑的父亲,每天通电话,“他一直教我要谦虚(Modest)”。

  我天生是个好商人,总是有好运气

  1941年,菲律宾第二大城市宿雾的街头笼罩着战争的阴霾,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独自骑着自行车叫卖针线、肥皂等日用小商品。从街道上那些成年人惶恐的眼神中,这个少年发现原来遭遇不幸的并不是只有自己……当82岁高龄的吴奕辉在上海四季酒店里娓娓道出往事时,人们不禁要好奇,是什么环境,让一个在战争中为了温饱而奔走的少年,终成为菲律宾最大的企业之一顶峰控股创始人。

  站在人生事业的顶峰,这个华裔富豪吐字清晰地说:“我喜欢每天都有新的挑战,我也喜欢和强者竞争。”

  乐观和坚毅性格 克服多厄人生

  如果有谁要去菲律宾度假,那么可以乘坐宿雾太平洋航空的航班,再入住***广场酒店,然后可以用“孙蜂窝”给家人打电话报个平安,再到 Robinson储蓄银行去兑换比索,然后到Robinsons商场里买点礼物带回去,再到Robinsons超市里买点Jack"n Jill零食,顺便买瓶C2绿茶解解渴。晚上再去“崔先生厨房”或者“约翰叔叔的餐馆”吃晚餐。从航空公司、酒店、电信到银行金融、商场、超市甚至餐厅,全都隶属于吴奕辉创始的顶峰控股。

  其实,在东南亚、日本等地区产业四通八达的吴奕辉,早在1995年就回到了祖国进行投资,当年顶峰控股旗下的环球罗宾娜(URC,以吴奕辉女儿名字命名的公司)在中国创立了百宜食品有限公司。2005年,环球罗宾娜收购了本土“皇室”品牌,迅速取得上海麦片市场占有率位居第一的位置。这次吴奕辉亲自到上海,目的也是为了扩大在中国市场的影响力,进一步切入饼干、膨化食品和速溶咖啡市场等食品领域。

  要问吴奕辉最喜欢旗下的哪一块产业,他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是食品行业。也许跟航空、金融、电信比起来,食品行业实在不是一个够酷的行业,吴奕辉对它的喜爱是否跟小时候的生活资料匮乏有关呢?

  祖籍福建的吴奕辉在1岁时就随父母移居菲律宾宿雾,当时的家境可以说是非常的优渥,“父亲在世的时候经营着宿雾当地最大的电影院,我们家住很大的房子,我念最好的学校,我还有一个特权,就是可以不买票去看电影。”回忆起童年往事,吴奕辉仿佛正坐在当年父亲开的电影院里,与他的小伙伴们尽情享受无拘无束的时光。

  “在我12岁父亲突然去世之后,我请去免费看电影的很多朋友不少都从身边消失了,不过还是有很多现在仍然是我的朋友。其实,我们通常无法抱怨别人什么,因为在这个世界上能雪中送炭的人的确非常少。”吴奕辉坦率地表示,他和家人几乎没有心理准备就得面对严酷的现实,全家人都被赶出了原来漂亮的大房子,家中仅有微薄的收入,以致吴奕辉的母亲被迫送他的弟弟妹妹回到中国。

  “因为这样可以节省我们的开支,而我则留在了我的叔叔家,他在我父亲死后的头两年中供我念高中,但是当战争爆发,他无法再负担我的学费的时候,我开始了骑着自行车卖东西的生涯。战争的爆发让每个人都陷入了比较困难的生活,周围的人其实都和我父亲刚去世的境遇很像。”不过此时年少的吴奕辉并没有因为生活的巨大落差而自暴自弃、一蹶不振,当他靠自己的小买卖挣到钱,寄给远在中国的弟弟妹妹作为生活费时,这个家中的长子已经开始了学会勇敢地面对现实。

  对于吴奕辉来说,那也是他人生中最为困难的时期,“但是看看周围,你会发现,战争让大家的状况很相似。”颇有些阿Q精神的吴奕辉指出,在危机发生的同时也会有更多机会的存在,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你如何把危机转化为积极的动力,并且依靠这个动力去把危机转化为机会。

  1954年,战后的萧条开始出现了转机,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的吴奕辉也不再满足于在街头兜售针线、肥皂的生意。创业的冲动开始让这个早熟的29岁年轻人四处奔走。要创业没有钱自然不行,吴奕辉于是鼓足勇气走进了一家银行。

  “那是我第一次想到要向银行借钱来做生意,我几乎已经不记得那个负责人向我说了什么,但是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让我等了整整两个小时,这让我觉得难过。所以,当我拥有了自己的银行的时候,我规定我的雇员不要让任何客户等待。”吴奕辉笑着说,还好他只被拒绝了这一次,好运气就降临了。

  当他到China Bank时,当时的负责人D.K. Chiong和Dr. Albino SyCip接待了他,并且把钱借给了他。多年以后,当吴奕辉问起他们为什么当时会愿意把钱借给他时,“他们只是觉得我是个不错的人,并且很有前途。他们现在是我非常好的朋友,也因为对他们的感激,虽然今天我已经有了我自己的银行,但我还是在China Bank保留了一个我的私人账户。我很感谢他们在我还是个无名小卒的时候就给了我这么大的信任。”

  贷款成功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用50万比索贷款成立了UCP玉米加工厂,吴奕辉就遭到当时市场里领先者Lu Do和Lu Ym的低价策略,“他们希望可以击垮我们,不过我们很幸运,因为有质量和资金的保证,并且在开拓市场的时候我们也采用了合理的低价策略,所以我们得到了不少消费者的认同,同时也开始接到客户的订单。这段岁月让我第一次尝到了市场竞争的味道,而我很喜欢这种竞争,和60岁的人打交道都不会感到惧怕,它让我在后来的经商过程中积累了经验,我想我天生就是个很好的商人,经常有着好的运气。”吴奕辉总是不忘赞叹自己的运气,然而仅靠运气就能创立这个多元化的产业集团,又有谁能做到呢?

  我天生是个好商人,总是有好运气

  1941年,菲律宾第二大城市宿雾的街头笼罩着战争的阴霾,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独自骑着自行车叫卖针线、肥皂等日用小商品。从街道上那些成年人惶恐的眼神中,这个少年发现原来遭遇不幸的并不是只有自己……当82岁高龄的吴奕辉在上海四季酒店里娓娓道出往事时,人们不禁要好奇,是什么环境,让一个在战争中为了温饱而奔走的少年,终成为菲律宾最大的企业之一顶峰控股创始人。

  站在人生事业的顶峰,这个华裔富豪吐字清晰地说:“我喜欢每天都有新的挑战,我也喜欢和强者竞争。”

  乐观和坚毅性格 克服多厄人生

  如果有谁要去菲律宾度假,那么可以乘坐宿雾太平洋航空的航班,再入住***广场酒店,然后可以用“孙蜂窝”给家人打电话报个平安,再到 Robinson储蓄银行去兑换比索,然后到Robinsons商场里买点礼物带回去,再到Robinsons超市里买点Jack"n Jill零食,顺便买瓶C2绿茶解解渴。晚上再去“崔先生厨房”或者“约翰叔叔的餐馆”吃晚餐。从航空公司、酒店、电信到银行金融、商场、超市甚至餐厅,全都隶属于吴奕辉创始的顶峰控股。

  其实,在东南亚、日本等地区产业四通八达的吴奕辉,早在1995年就回到了祖国进行投资,当年顶峰控股旗下的环球罗宾娜(URC,以吴奕辉女儿名字命名的公司)在中国创立了百宜食品有限公司。2005年,环球罗宾娜收购了本土“皇室”品牌,迅速取得上海麦片市场占有率位居第一的位置。这次吴奕辉亲自到上海,目的也是为了扩大在中国市场的影响力,进一步切入饼干、膨化食品和速溶咖啡市场等食品领域。

  要问吴奕辉最喜欢旗下的哪一块产业,他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是食品行业。也许跟航空、金融、电信比起来,食品行业实在不是一个够酷的行业,吴奕辉对它的喜爱是否跟小时候的生活资料匮乏有关呢?

  祖籍福建的吴奕辉在1岁时就随父母移居菲律宾宿雾,当时的家境可以说是非常的优渥,“父亲在世的时候经营着宿雾当地最大的电影院,我们家住很大的房子,我念最好的学校,我还有一个特权,就是可以不买票去看电影。”回忆起童年往事,吴奕辉仿佛正坐在当年父亲开的电影院里,与他的小伙伴们尽情享受无拘无束的时光。

  “在我12岁父亲突然去世之后,我请去免费看电影的很多朋友不少都从身边消失了,不过还是有很多现在仍然是我的朋友。其实,我们通常无法抱怨别人什么,因为在这个世界上能雪中送炭的人的确非常少。”吴奕辉坦率地表示,他和家人几乎没有心理准备就得面对严酷的现实,全家人都被赶出了原来漂亮的大房子,家中仅有微薄的收入,以致吴奕辉的母亲被迫送他的弟弟妹妹回到中国。

  “因为这样可以节省我们的开支,而我则留在了我的叔叔家,他在我父亲死后的头两年中供我念高中,但是当战争爆发,他无法再负担我的学费的时候,我开始了骑着自行车卖东西的生涯。战争的爆发让每个人都陷入了比较困难的生活,周围的人其实都和我父亲刚去世的境遇很像。”不过此时年少的吴奕辉并没有因为生活的巨大落差而自暴自弃、一蹶不振,当他靠自己的小买卖挣到钱,寄给远在中国的弟弟妹妹作为生活费时,这个家中的长子已经开始了学会勇敢地面对现实。

  对于吴奕辉来说,那也是他人生中最为困难的时期,“但是看看周围,你会发现,战争让大家的状况很相似。”颇有些阿Q精神的吴奕辉指出,在危机发生的同时也会有更多机会的存在,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你如何把危机转化为积极的动力,并且依靠这个动力去把危机转化为机会。

  1954年,战后的萧条开始出现了转机,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的吴奕辉也不再满足于在街头兜售针线、肥皂的生意。创业的冲动开始让这个早熟的29岁年轻人四处奔走。要创业没有钱自然不行,吴奕辉于是鼓足勇气走进了一家银行。

  “那是我第一次想到要向银行借钱来做生意,我几乎已经不记得那个负责人向我说了什么,但是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让我等了整整两个小时,这让我觉得难过。所以,当我拥有了自己的银行的时候,我规定我的雇员不要让任何客户等待。”吴奕辉笑着说,还好他只被拒绝了这一次,好运气就降临了。

  当他到China Bank时,当时的负责人D.K. Chiong和Dr. Albino SyCip接待了他,并且把钱借给了他。多年以后,当吴奕辉问起他们为什么当时会愿意把钱借给他时,“他们只是觉得我是个不错的人,并且很有前途。他们现在是我非常好的朋友,也因为对他们的感激,虽然今天我已经有了我自己的银行,但我还是在China Bank保留了一个我的私人账户。我很感谢他们在我还是个无名小卒的时候就给了我这么大的信任。”

  贷款成功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用50万比索贷款成立了UCP玉米加工厂,吴奕辉就遭到当时市场里领先者Lu Do和Lu Ym的低价策略,“他们希望可以击垮我们,不过我们很幸运,因为有质量和资金的保证,并且在开拓市场的时候我们也采用了合理的低价策略,所以我们得到了不少消费者的认同,同时也开始接到客户的订单。这段岁月让我第一次尝到了市场竞争的味道,而我很喜欢这种竞争,和60岁的人打交道都不会感到惧怕,它让我在后来的经商过程中积累了经验,我想我天生就是个很好的商人,经常有着好的运气。”吴奕辉总是不忘赞叹自己的运气,然而仅靠运气就能创立这个多元化的产业集团,又有谁能做到呢?

免责申明:本栏目所发资料信息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大家学习、交流。我们尊重原创作者和单位,支持正版。若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直接点击提交联系我们,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图文热点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辽ICP备11016505号-2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