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4/10来源:《管理学家》
王宽诚收购废币
王宽诚(1907—1986),浙江宁波人,少年时曾在纸行当学徒,后来在香港神奇地拿钱买“纸”,拿“纸”变钱,不知是否与此有关。后来,王宽诚去了上海,经营面粉业,并涉足口岸贸易、金融及轻工业,很快致富,于1937年在上海开设维大华行。抗战爆发后,王宽诚将事业重心转往香港。1941年12月25日,香港沦陷,之后驻港日军强迫市民使用“军用票”,停止使用香港汇丰银行发行的钞票,港币顿时形如废纸。手上握有一些港币的王宽诚问一个英国商人,将来日军战败,英国人收回香港后,汇丰之前发行的钞票是否还能流通。英国人说:“英国人最讲信誉,汇丰钞票,到时十足兑现,毫无疑问。”
王宽诚深以为然,立即委托他人借口为某纸厂采购造纸原料,秘密收购港币。三年多时间,王宽诚所购得的港币,数以亿计。
1945年8月15日,日寇投降,汇丰很快恢复营业,之前发行的港币,恢复流通,而库存的现钞竟一时不够供应,新钞又来不及印刷。此时,王宽诚将这几年按废纸价收购的巨额港币乘机出手,收购了大量物资,立刻成为富豪。汇丰银行见状,便以股票换取了他手上的一部分港币,并请他做董事和行政负责人。汇丰自咸丰、同治年间在上海设立银行,在中国已近百年,抗战中,上海汇丰并入香港汇丰银行。王宽诚高姿态进入汇丰,在当时是一件让中国人扬眉吐气的事。
王宽诚在资本市场上的传奇经历和欧洲巨富罗斯切尔德家族靠滑铁卢战役迅速暴富如出一辙。滑铁卢战役的结果左右着伦敦股票交易所英国国债的价格,如果英国战败,那么英国国债将不值一文,反之将飞涨。罗斯切尔德家族靠密布欧洲的情报网,第一时间获悉了战役的结果——拿破仑战败。内森·罗斯切尔德立刻让交易员大量抛售英国国债,由于国债被大量抛售,价格开始下跌,看到不断下跌的国债,人们逐渐心理崩溃,跟着抛售,几个小时后,英国国债的价格只剩原价的百分之五,此时,内森又让交易员大量买进英国国债。两天后,英国军队获胜的消息才传到伦敦,罗斯切尔德家族因持有大量的英国国债,已经成了英国政府最大的债权人。有人估算,罗斯切尔德家族在滑铁卢战役之后的一两天内赚到的钱就超过了拿破仑打十年战争的收获。可以说罗斯切尔德是滑铁卢战役最大的赢家,也可以说,香港沦陷三年多,最大的赢家是王宽诚。
虽然王宽诚以他精明的头脑和对抗战必胜的信心大发国难财,但他毕竟不是冷血之辈。1962年,王宽诚捐献人民币100万元,在家乡宁波创办了东恩中学和东恩小学,并在家乡特别设立了“王宽诚育才奖”。王宽诚捐资办教育之举开了现代“宁波帮”捐赠的先河。1985年王宽诚捐款1亿美元设立“王宽诚教育基金会”,并聘请专家教授组成委员会,对申请者进行严格考试,分批送到英美留学,为国家培养了不少人才。王宽诚涉足的行业还有地产、船务、百货、食品加工、木材加工等。他担任过的职务有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副会长、荣誉会长、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常务委员、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咨询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副主任、暨南大学副董事长、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董事、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常委。1986年12月3日,王宽诚在北京逝世。
陈调甫和永明漆
20世纪30年代,中国油漆业竞争异常激烈,其中规模较大的有北平盐业银行创办的中国油漆公司、前安徽督军倪嗣冲创办的大成油漆公司、上海振华油漆公司,还有冯国璋之孙冯海伦独资经营的东方油漆厂,加上日本鸡牌油漆,对于刚刚建立,股本只有两万元的永明油漆来说市场空间已经十分狭小。永明漆厂是中国近代杰出的化学家陈调甫先生一手创建的,为民族化工产业半生奔走的陈调甫对此付出了极大的心血。新生的永明漆厂为了寻找自身的立足空间,就必须有独特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首先要解决人才问题,陈调甫深知对于永明这样的小厂来说,不可能像其他漆厂那样大批招收大学生。陈调甫只能追求“质”,而不是量。为此,陈调甫奔走于北平、天津各大院校,他对应聘永明的大学生说:“永明是刚建立的小厂,只能招收三到五位有志振兴中国油漆工业,并有一定研究能力的化学学士。为综合考察各位的基础知识、专业设计水平、实际操作能力和外语程度,请大家做一个实验,自己设计实验方法,自行操作,得出结果后,用英文写出实验报告。”这样的招聘方法,在当时是一件闻所未闻的新鲜事,不少前来应聘的大学生悄然退出。陈调甫不相信会招不到人,沙海淘金,需要的是耐心。范旭东听闻陈调甫此举后,赞道: “用心良苦,事业和世俗绝不可混合。”果然,三位大学生最终胜出,其中一位叫做王绍先的年轻人,沉稳干练,深得陈调甫的赏识。陈调甫为每名大学生配备两名助手,每人指定一个专题,除了给予优厚待遇外,还亲自指导他们从事新产品的研发工作。
陈调甫对技术的关注一是来自于他科学家的本能,另外他深信对于一个小厂来说,只有靠产品卓越的品质才能赢得竞争中的胜利。永明漆厂的启动资金大半都用来购买了科研仪器,这曾引起股东们的怀疑。幸好永明漆厂的是无限责任公司,这意味着一旦漆厂破产,陈调甫将赔偿股东全部损失,这才将股东们稳住。
1929年12月,一个奇冷无比的深夜,陈调甫走出办公室准备回家,却发现实验室的电灯依然亮着。他走进窗前,见王绍先仍在伏案写着什么,便推门进去。起初陈调甫以为王绍先是在写实验报告,结果发现王绍先写的却是一份油漆市场的调查报告。王绍先告诉陈调甫各个油漆厂的推销手段他已调查清楚。
在一家深夜依然营业的小酒馆中,陈调甫请王绍先谈谈对永明发展的想法。王绍先说:“经过我的调查,眼下各油漆厂都只生产一般的油漆和颜料。他们的竞争方式主要靠销售手段……”
王绍先大致讲了几种销售手段。如批发价优惠八折批给各地代理商,等售后再结算货款,代销商不用垫款就可获利,所以积极代销;如大宗生意的投标,为了中标,往往用大数额的佣金买通经手人,中标后,再按合同生产交货;或者联合油漆作坊,除向油漆工程招工单位介绍作坊承包工程外,按批发价给作坊优惠;有的厂家甚至在铅油桶中放铜板两枚,或在每百桶中放银元一枚,使油漆工在用漆时,也能得到一些额外的收入,乐于使用该厂家的产品,等等。这些促销手段在七十年后的今年,仍然常见。
陈调甫平时对油漆行业的销售方式略知一二,但见王绍先的调查如此详细,不由平添几分敬重,他问王绍先,永明应该用什么方式推销自己的产品?王绍先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先生把永明的财力物力放在培养人才、开发新产品上面,不就是要以产品取胜吗?”陈调甫说:“不能小看销售环节,推销自己是企业成功的关键。有了好的产品,还要靠好的手段和方法去宣传。当然,我们不能模仿别人,也不能不择手段去促销。既然你对市场做了这么详细的调查,你一定已经有办法了。”
王绍先只得如实回答:“宣传产品最好的办法是让产品自己说话,不如免费为一些重点工程提供油漆,或是举办新产品油漆成果展,当众表演,也许效果会好一些。只是这样做,会有鹤立鸡群之感……”陈调甫听了,说道:“现在日本鸡牌油漆满眼皆是,永明的产品就叫鹤牌油漆—既为抵制日货,也表明了我们产品和其他公司的产品不同。”
陈调甫等人发现铁路上给车厢涂的漆往往质量不过关,引得工人抱怨连天,于是决心进军这一块市场。永明按照铁路用漆的要求,很快研制出高质量的调和漆,免费请天津站试用,得到使用者的认可。经过当时实业部的鉴定,完全符合铁路用漆的要求,从此华北一带的铁路局,成为永明漆厂的广阔市场。永明因此打开销路,站稳了脚跟。
永明经常购进国外先进的油漆进行化学分析,陈调甫发现美国的酚醛清漆(俗名瓦利斯)虽然硬度大,光泽好,但耐水性差,一经水烫,漆膜就变白。鉴于此,陈调甫等人研究新的配方,并加入我国资源丰富价格低廉的桐油,在1932年,发明出了“永明漆”。这种漆既保留了瓦利斯的优点,又有很好的耐水性,而且价格便宜,一经投放市场,便供不应求,成为我国油漆工业的第一个名牌产品。陈调甫与永明漆厂名声大震,美、英、日、荷、德等国一百五十多家企业和永明建立了业务往来关系。做到这一点,永明漆厂花去了三年时间,做了不下几百次试验,并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永明漆”的畅销一举扭转了企业亏损的局面。
根据商业史大师阿尔弗雷德·钱德勒对美国化工医药行业的考察,化工医药类企业成败在于能否对研发新产品进行的大规模投入。因为新产品的诞生对原有市场的冲击往往具有很强的破坏性。市场验证了永明发展战略的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