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饲养管理 > 企业管理 > 正文

逝水流年:历史上的MBA

     网络  2017-04-25 21:05:00
【导读】  2008年04月18日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1881年,当被西方管理学界誉为“科学管理之父”的弗雷德里克-泰勒第一次拿出秒表,对一个名叫施米特的工人进行操作细节分解实验时,美国第一所商学院——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成立了。...

  2008年04月18日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1881年,当被西方管理学界誉为“科学管理之父”的弗雷德里克-泰勒第一次拿出秒表,对一个名叫施米特的工人进行操作细节分解实验时,美国第一所商学院——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成立了。1900年,达特茅斯大学塔克商学院第一次开设了管理学研究生课程,采取“3+2”的模式,先在达特茅斯大学学3年,接着在塔克商学院学2年,内容为工商管理教育,被视为MBA的雏形。

  哈佛,MBA的鼻祖

  最终扮演MBA大势所成者的是哈佛大学。1908年,哈佛商学院创立,设立工商管理硕士项目,并正式命名为MBA,招生标准之一是学生必须具备学士学位。这样,哈佛商学院不仅有别于先期设立的宾夕法尼亚大学、纽约大学、芝加哥大学等的管理学院,而且自一开始就比这些学院更胜一筹。而该校于 1921年开创的案例教学法一度影响了全球。

  1916年,美国有影响的管理学院联合组成了美国商学院联合会,其宗旨在于促进美国企业管理教育的发展,为工商界和社会培养实用的人才,从此, MBA教育蓬勃发展。当时的美国,几乎每个万人以上的城市都建立了大小不等的管理院校,到1929年总数达到了1850所。这些学校以讲授科学管理理论为主要内容,基本上适应了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的现实需要。

  二战之后,美国国力倍增,经济面临从军事型向民用型转轨,各大公司为了向外扩张,急需一批高层次的管理人员,原本门可罗雀的管理院校才再次车水马龙,人声鼎沸。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名校管理学院的毕业生一时间供不应求,各大商贾纷至沓来,慷慨解囊支持学校发展管理学教育。

  然而,在管理学教育的发展史上,MBA也并非一路凯歌。20世纪90年代初,经济衰退,美国至少有一半管理学院关闭,仅存的约有1/3的院校注册学生不足100人,最少的甚至只有3人,报纸上频频出现“MBA”无需申请的招聘广告,耶鲁大学近30%MBA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加州大学的MBA则有 15%离校后无人问津。

  不过随着经济的复苏,跨国公司的全球化速度加快,MBA的需求又开始成倍增长。目前,哈佛商学院每年招生人数保持在800人左右,现在,北美有近1300所商学院提供MBA的课程,每年毕业生超过10万人。

  美国模式不断创新

  早期的美国MBA教育以“哈佛模式”为代表,侧重于实际经验的传授,即“案例教学法”,但是20世纪50年代末期,以芝加哥大学商学院为代表的“芝加哥模式”认为MBA不是职业培训,而应该侧重于学术和理论基础的传授。两种模式长期探讨的结果是互相渗透和补充。

  20世纪60年代,经典的两年制美国MBA模式在国内外逐渐被确立。第一年上核心课程,第二年则通过选修课提供更专业化的训练。目前,大多数商学院都采用案例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并且辅以角色扮演、管理游戏和模拟等方法。

  最初,大多数学生都是取得第一个学位后立即进校。现在这一点正在改变,越来越多的美国商学院坚持在取得MBA之前要具备一定工作经验。不但如此,很多商学院还邀请企业界的名流或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公司主管来校讲课及参与教材的编辑,以提高MBA教育的实用性和运用技巧,从而真正地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

  为了适应社会对MBA教育的多层次需求,很多商学院不仅重视教学内容的多元化,也开始使MBA教育在时间和学制上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如科罗拉多州立大学不仅开设通常的2年制在校MBA,还开设Distance MBA-2 years, Distance MBA-4 years和Distance MBA with GMAT Waiver Parttime MBA以满足不同背景学生的需要。另外,很多商学院还开设了EMBA,如首创EMAT的芝加哥大学,就在学制、教学内容方面都更注重灵活性原则。

  随着国际经济的一体化,跨国经营公司变得越来越普遍,而这增加了对具有国际眼光和经验的MBA学生的大幅需求,以市场为导向的美国MBA教育又迅速开始将“国际化思想”贯穿于教学内容中,如美利坚大学就以“全球视野”为教学的第一重点。

  除了专业及管理知识教学,美国MBA还特别注重灌输MBA精神。所谓MBA精神,主要指崇尚自由竞争和个人奋斗,崇尚冒险和创业,鼓励对事业的追求,强调勤奋工作以创造富有生活,强调个人能力、毅力、智慧和决心,注重理性分析,讲求实际和办事效率。简言之,就是美国人的价值观和工作态度。

  欧亚MBA迎头追赶

  MBA在欧洲的发展最初受到政府规定的阻碍。在许多欧洲国家,政府不允许社会集资的大学创办“职业化”商务课程。这一情况一直持续到20世纪 50年代。法国的一批企业家开始建立私立商学院,提供一种与众不同的欧洲MBA教育。位于法国枫丹白露的INSEAD商学院就是在1958年成立的。瑞士的IMEDE商学院(即现在的IMD)几年后也在瑞士洛桑成立。

  从一开始,欧洲式的MBA便与美国不同,只有一个学年,候选人的年龄必须是将近30岁或者30岁出头,这样可以把更多过去的管理经验引入教室。同时,欧洲的商学院特别关注国际化的全面管理教育,设计的课程既整合实用的技能,又强调全球文化和商业知识的学习。

  由于英国政府有意建立“商业教学与研究的卓越中心”,促成了伦敦商学院和曼彻斯特商学院在1964年的成立。这两所商学院都采取美国的两年全日制教学模式。

  然而,欧洲的商学院对美国在MBA教育领域的统治地位只产生了很小的冲击。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更多的欧洲人选择在美国而不是欧洲学习 MBA。到1979年,美国一度拥有500个MBA课程,而欧洲只有寥寥可数的几个。到上个世纪70年代末,欧洲的商学院仍然寥寥无几,大量的欧洲人涌向北美学习他们的MBA课程。

  这一局面很快被打破,伦敦商学院创始人查尔斯·汉迪撰写了一份关于MBA商业教育状况的报告,这份报告给当时的英国政府带来巨大的思想上的冲击。不久之后,英国开始改变策略,允许英国任何一家大学开办自己的MBA课程。

  这一举措,使得英国不再只有两家独立商学院——伦敦商学院和曼彻斯特商学院。上个世纪80年代初,法国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开始放开大学开办MBA课程的限制。最为保守的德国商业教育于上个世纪末全面放开,1998年,德国也允许大学开办MBA课程了。

  由于设置晚于美国和欧洲,亚洲很多商学院的MBA项目仍处于奋力追赶欧美先进水平的阶段。1966年,香港中文大学开设了一个MBA课程,这被认为是亚洲第一个MBA课程。由于其特殊的经济地位,香港的MBA项目无论是学生来源、教授力量还是课程设置,都直奔 “国际化”的主题。

  与中国香港一样,新加坡特殊的经济地位也同样使得其MBA项目从一开始就深深打上了“国际化”的烙印。更为特别的是,几年前,欧洲工商学院与芝加哥大学商学院先后在新加坡开设了其亚洲校区,最近的一个在新加坡开设MBA课程的是印度的SP贾殷管理中心。

免责申明:本栏目所发资料信息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大家学习、交流。我们尊重原创作者和单位,支持正版。若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直接点击提交联系我们,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图文热点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辽ICP备11016505号-2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