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6.17 来源: 太原日报
“标王”、“航天”、“超女”、“城市之间”……这些关键词让蒙牛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牛根生,蒙牛的当家人,更是充满着传奇色彩。从普通洗奶工升至上市公司副总,他用了10年;带领创业初行业排名1116位的小企业挺进中国乳业三强,他只用了4年。6月11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申维辰在并会见牛根生,共商太原现代奶牛业发展大计。借此机会,我们采访了这位乳业界传奇人物。
太原日报记者:在蒙牛的全国战略中,山西处于什么地位?为什么来太原投资?
牛根生:山西北部实际上是内蒙古大草原的延伸,地处北纬40度左右,即世界公认的黄金奶道,是非常理想的奶源基地。蒙牛在国内的布局为“沿边、沿河、沿江、沿海”,山西是“沿河”布局中的重要据点。几年来,蒙牛在山西的投资达到数十亿元,建设了多处奶源基地,联结着数十万奶农。
作为省城,太原是蒙牛山西战略中的关键堡垒。同时,它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市民很关注商品的质量和功能比,是非常理想的消费市场和投资场所。
太原日报记者:蒙牛在太原的投资项目情况如何?怎样带动本地奶农共同发展?
牛根生:蒙牛乳业太原有限责任公司于2007年7月投产,总投资2.5亿元。这是我们在山西推广乳业新经营模式的根据地。
奶农是奶业的根本,只有把奶农利益维护好了,我们的企业才能发展好。具体是两个方面:首先是带动奶农致富。近年来,奶牛养殖、牛奶运输等成本一路飚升。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尽量自身消化上涨成本,不压低收奶价格。实际上,蒙牛的收奶价格在持续上涨。其次是带动奶农科学养殖。几年前,蒙牛就建立了万头奶牛的澳亚国际牧场,引进最好的奶牛品种、牧草,请国外专家管理。通过这个“牧场联合国”,我们探索更科学的养殖方式、培育更优良的品种,然后把经验、良种传递给奶农。此外,蒙牛还通过多种途径为他们提供技术培训。
太原日报记者:在“5·12”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中,蒙牛的表现非常突出,能介绍一下详细情况吗?
牛根生:汶川大地震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巨大的伤痛。
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责任帮助灾区人民渡过难关。
5月13日,蒙牛在震后第一时间将200万包牛奶送抵灾区,为缺水少食的灾区群众解除燃眉之急,成为第一个向灾区捐赠的民营企业。随后,又在企业内部发起募捐,联合员工、经销商共计捐款410万元。得知灾区婴儿吃不上奶后,立即组织20万盒奶粉送往灾区。蒙牛捐款捐物总额超过1000万元。这是我们一以贯之的社会责任观。在蒙牛还很小的时候,我们就提出:只要是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大事,蒙牛一定要站在前面。
太原日报记者:蒙牛的成功之道对其他企业有何借鉴意义?
牛根生:与世界乳业发展水平相比,我们还处于较低的水平。中国人均饮奶量只有世界的1/4,农村人均饮奶量更只有2公斤/年。我们不认为自己已经成功了,我们还在路上,而且任重道远。
如果说有一些好的经验的话,我想,最核心的可以归结为两句话:“小胜凭智,大胜靠德”、“财散人聚,财聚人散”。只有将企业的成长与社会共享,将企业创造的财富回馈于社会,企业才能持续发展、基业常青。这些年的发展,我们有一个体验:大品牌要负大责任,大责任成就大品牌。在全球经济大循环的体系中,企业只有先做好“世界公民”,才有可能成为“全球公司”。责任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太原日报记者:您对青年有什么寄语?
牛根生:财富从无到有,满足个人只是小快乐;从有到无,回馈社会,才是大快乐。中国正迎来一个辉煌的时代。生于这个时代,我们要不辜负这个时代,放开思想、放开手脚,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另外,我还想强调一点,一个人一生只做一件事,肯定比三年做东、五年做西的人更容易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