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08月27日来源:中国经营报
与西方企业在经营困难和效益下滑期常采用的减薪(包括奖金)相比,减薪并不是国内企业常见的管理工具。
当华尔街的年终奖被多方预测会缩水30%以上时,股市暴跌更为激烈的中国,证券、基金、投行人士的收入受的影响并没有那么显著,减薪还只限于一些小券商、小基金,以及行业中的销售人员。一些大证券公司的并非特级优秀的员工还会说,公司正对其加薪中。
为什么?中国没有次级债风波,中国还是一枝独秀。这是原因之一。但是,这并不能将我们企业正遇到的冬天一言概之。
后来想明白了,减薪的目的决定了这一切。譬如通用与福特减薪时,目的就是为了降低成本。通用减少20%的工资开支,暂停年度分红等措施,可以获得100亿美元的资金。而在中国企业,靠减薪是远远达不到这个效果的。
华尔街年终奖缩水的一项,能达到180亿美元。在中国,虽然已经出现了6616万元年薪的马明哲(中国平安董事长),但是,多数总裁年薪还是在百万元级,部门总监的年薪在几十万元级,而员工的年薪是在十万元级甚至更低。
中国式薪酬已经决定了减薪在中国企业的作用,并决定了中国企业对减薪的态度。一年前有份研究显示,西方一些国家的工资收入一般占到了GDP的 50%~60%,而在中国,这一比例为11%。这一年来比例有所提高,但是,工资在大多数行业的中国企业仍然不是主要的成本。中国企业遇到低成本优势挑战,主要还是来自能源、原材料。
还有一个遗憾,我们采访了内地数家知名的人力资源咨询公司和招聘公司,但是,没有一家拿出在经济“冬天”时,对企业是否减薪的调查报告。有家跨国公司在美国做了这种调查,但是这份报告要到年底才“出炉”。
台湾倒是有一份针对所在地区的减薪调查报告,这份报告来自台湾1111人力银行。报告称,通胀压力下,72%在台外商业务在紧缩,超半数外商在改变人事政策应对,其中,“53%遇缺不补,43%减少招聘,21%缩减员工福利,16%减薪。”
从薪酬的角度,谈企业过冬,真是个非中国式的管理话题。不过,不管怎么样,对员工来说,还是那句再简单不过的大实话:保住工作,好好工作。适当地,也减少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