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1.14 来源:中国企业家 文/比尔·费舍尔
随机应变、战术灵活和讲求实用,可能会帮助中资企业在短期内形成在本土市场中的重大经营优势,却需适时调整
中国企业和外国企业究竟有何区别?最近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IMD)EMBA项目60多名海外高级职业经理人组成团队,对上海30多家中资企业(WOCE)和外资企业(FIE)进行了考察,考察的结果既意外又引人深思。以下是其得出的结论:
1. 整体差别究竟有多大?学员报告的首要观察结果就是——“我们并未发现两类企业之间存在明显差别,这本身就是很有意思的结论!”——这是第一个意外之处,因为仅在几年前这还是难以想象的事情。然而经过将近15年的真正市场化竞争后,中资企业的管理水准已达到与外资企业难分高下的程度,在世界上最充满竞争的市场环境中,中资企业所面临的挑战不会弱于外资企业。
2.中资企业和外资企业的最大差别或许在于,中资企业缺乏外资企业常具有的坚定的战略取向。这点并不出人意料,观察人士早就发现中资企业更倾向于采取随机应变、战术灵活和讲求实用的策略,而外资企业则大多倾向于从战略角度研究趋势和环境变化以寻求机遇和迎接挑战。中资企业的实用主义倾向应该是由若干重大的历史因素形成:首先,传统的计划经济让企业多采取自下而上的结构和以项目为重点,而不是让企业从战略角度考虑问题;其次,在长期物资稀缺的市场中,所谓“战略”其实是无足轻重的;第三,中国归根到底还是发展中国家,因此“做好事情 ”往往要比“规划做该做的事情”更重要。毋庸置疑,如此战术灵活的策略必然可赢得短期优势(如在中国市场上中资企业的反应速度总是先人一步且中资企业会采取许多实用的方法将产品尽快投放市场),但这种策略也有实际的危险。长期来看,从战略角度考虑问题会受益匪浅,发现并利用市场趋势、招聘和培养自身人才,并规划和开展有效投资——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追求可能会影响未来市场的长期因素。若是过于注重短期目标和朝三暮四,那么企业终有一天会难以跟上市场发展的脚步。
3.当然中资企业也可能用行动迅速和四面出击来弥补战略思维的匮乏,因为中资企业可比外资竞争对手尝试更多的不同方式。在考察的中资企业中,企业的劲头和活力都要超过外资企业。这种劲头和活力会给人身处“迅速变化的”环境的感觉,如果企业内部文化能剔除对于失败的恐惧,那么这种意识就会创造竞争优势。此外,专业的战略并不一定等同于活力和干劲。这是一个很能说明问题的指标,能够解释外资企业存在的不利的制约因素与行为。
4. 中资企业在适应变革方面速度更快,其执行速度也要超过外资企业,原因一般同样被认为是中资企业所具备的独特活力和干劲。事实上,这也是中资企业在本土市场经营的较大活动自由所赋予的优势。外资企业常常需要向海外总部汇报并等候其批复,才能启动一项本地计划,由此行动受到严重掣肘。而外资企业所制定的中国市场方案几乎常要被那些对中国市场一无所知的总部高管修改。
5.中资企业在运用本土知识方面也要略胜一筹,中资企业不仅具有活力而且也有本土人际关系网络来获得知识。
总之,我们所观察到的各种全中资企业所具备的“创业精神”很可能会有利于在短期内形成在本土市场中的重大经营优势。当然也有若干隐忧,尤其是应尽快形成战略思维模式,消除“推诿扯皮”的企业文化等。
(作者为洛桑国际管理学院IMD国际经济学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