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自己的努力争得机会
犹太人的格言说:“希望完成自己所能的是人,希望完成自己所希望的是神.”这就是要求世人,一定要制定崇高的目标,以超越自我,取得杰出的成绩.犹太人相信这样的原则:“凡是自己所能做的事情,都要自己动手去做,绝不可以求神帮忙.”在遇到困难的时候,犹太人所秉持的原则是:“要承受发生的事情,要忍耐贫穷带来的变故.”
犹太人出身的萨尔诺夫,9岁时随父母移居美国,由于家庭的清贫,没有机会读书.读小学时也不得不利用放学时间及假日做工,挣点钱贴补家用.当他小学快毕业时,父亲积劳成疾,过早地去世了,他只好辍学到社会当童工.
他没有抱怨父母给自己带来这么一种人生局面,而是非常勤恳地工作,把挣得的点滴小钱供家里人糊口,并省下几角钱买书自学.
几经周折,终于在一家邮电局找到一份送电报工作.他从此誓言要掌握电报技术,以后当电报业的老板.在今天看来,电报业已落后了,但在20世纪初却是刚问世的先进科技呢!萨尔诺夫不但有远见眼光,而且有决心和毅力攀登这个高峰.
他坚持了10多年的努力,把工资收入以最大限度地节省下来.他白天卖力工作,晚上读电工夜校,获得了老板赏识而逐步得到提升.
1921年,他的老板为了发展业务、分设“美国无线电公司”,萨尔诺夫被委任为总经理.此时他已40岁出头,可大显身手了.最后,他终于成为美国无线电工业巨头,走上发迹轨道.
《塔木德》告诫人们说:“凡是自己所能做的事情,都要自己动手去做,绝不可以求神帮忙.”明确奋斗的目标能避免耗费人生有限的时光
《塔木德》上说:“一位百发百中的神箭手,如果他漫无目标地乱射,也不能射中一只野兔.”成功的犹太人非常重视明确的奋斗目标的重要性.
爱因斯坦的一生所取得的成功,是世界公认的,他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他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令人瞩目的成绩,和他一生具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是分不开的.
他出生在德国一个贫苦的犹太家庭,家庭经济条件不好,加上自己小学、中学的学习成绩平平,虽然有志往科学领域进军,但他有自知之明,知道必须量力而行.他进行自我分析:自己虽然总的成绩平平,但对物理和数学有兴趣,成绩较好.自己只有在物理和数学方面确立目标才能有出路,其他方面是不及别人的.因而他读大学时选读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物理学专业.
由于奋斗目标选得准确,爱因斯坦的个人潜能得以充分发挥,他在26岁时就发表了科研论文《分子尺度的新测定》,以后几年他又相继发表了4篇重要科学论文,发展了普朗克的量子概念,提出了光量子除了有波的性状外,还具有粒子的特性,圆满地解释了光电效应,宣告狭义相对论的建立和人类对宇宙认识的重大变革.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显著成就.可见,爱因斯坦确立目标的重要性.假如他当年把自己的目标确立在文学上或音乐上(他曾是音乐爱好者),恐怕就难于取得像在物理学上那么辉煌的成就了.
为了避免耗费人生有限的时光.爱因斯坦善于根据目标的需要进行学习,使有限的精力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他创造了高效率的定向选学法,即在学习中找出能把自己的知识引导到深处的东西,抛弃使自己头脑负担过重和会把自己诱离要点的一切东西,从而使他集中力量和智慧攻克选定的目标.他曾说过:“我看到数学分成许多专门领域,每个领域都能费去我们短暂的一生……诚然,物理学也分成了各个领域,其中每个领域都能吞噬一个人短暂的一生.在这个领域里,我不久便学会了识别出那种能导致深化知识的东西,而把其他许多东西撇开不管,把许多充塞脑袋、并使其偏离主要目标的东西撇开不管.”他就是这样指导自己的学习的.
为了阐明相对论,他专门选学了非欧几何知识,这样定向选学法,使他的立论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和正确完成.
如果他没有意向创立相对论,是不会在那个时候学习非欧几何的.如果那时候他无目的地涉猎各门数学知识,相对论也未必能这么快就产生.爱因斯坦正是在10多年时间内专心致志地攻读与自己的目标相关的书和研究相关的目标,终于在光电效应理论、布朗运动和狭义相对论三个不同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爱因斯坦不但有可贵的自知之明精神,而且对已确立的目标矢志不移.1952年以色列国鉴于爱因斯坦科学成就卓越,声望颇高,加上他又是犹太人,当该国第一任总统魏兹曼逝世后,邀请他接受总统职务时,他却婉言谢绝了,并坦然承认自己不适合担任这一职务.确实,爱因斯坦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这是他终生努力奋斗才实现了这个目标的.如果他当上总统,那未必会有多大建树,因为他未显示过这方面的才华,又未曾为此目标作过努力学习和奋斗.
在人生的竞赛场上,没有确立明确目标的人,是不容易得到成功的.许多人并不乏信心、能力、智力,只是没有确立目标或没有选准目标,所以没有走上成功的途径.点燃生命火花的小的心愿
3只青蛙掉进鲜奶桶中.
第一只青蛙说:“这是命.”于是它盘起后腿,一动不动地等待着死亡的降临.
第二只青蛙说:“这桶看来太深了,凭我的跳跃能力,是不可能跳出去了.今天死定了.”于是,它沉入桶底淹死了.
第三只青蛙打量着四周说:“真是不幸!但我的后腿还有劲,我要找到垫脚的东西,跳出这可怕的桶!”
于是,这第三只青蛙一边划一边跳,慢慢地,奶在它的搅拌下变成了奶油块,在奶油块的支撑下,这只青蛙奋力一跳终于跳出了奶桶.
正是明确的目标——“要找到垫脚的东西,跳出这可怕的桶”救了第三只青蛙的命.这个故事曾激励过一代又一代历经磨难的犹太人.
二战期间,有一个犹太女人,眼睁睁看着德国纳粹党把她3个月大的小婴儿摔死,并把她和她丈夫关进集中营里,从此两地相隔,不通音讯.她在集中营里受到惨无人道的虐待,德国兵动不动就把她打得血流满面,过着地狱般的生活,未来一片晦暗.
有一天,她突然看到集中营外面走过一个小女孩,拿着一朵花.当时她想道:“有朝一日,我也要拿着一朵花,在外面的世界走!”就是这个小小的心愿,使她重新点燃生命的火花,坚强地活了下去.终于在3年后,德国战败时,离开了集中营,跟她丈夫团圆了.
我们现在的生活比这位女士好得多,物质文明的发达,各方面都提供我们莫大的便利,为什么现代人反而觉得心里很空虚?觉得每天的生活只是一连串的呆板和无奈呢?那是因为我们没有明确的生活目标所致.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和做法,用不着处处跟别人比较,或迎合别人的要求.天生我才必有用,各人有各人的目标.一件事情,只要自己认为很有意义、很重要,就是一个值得努力的目标.例如完成一件很艰巨的工作,或亲手烘制一个蛋糕与朋友分享,都是一种成就,可以带来无限的喜悦.
马尔登认为,人生没有一帆风顺的,也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如果始终念念不忘过去的失败,而错过许多生活乐趣,实在是很可惜的.我们的眼睛生在前面,就是要我们往前看,替未来打算的.
那么如何迎接未来的挑战呢?马尔登提出一个新构想,叫做“速成的自信”——以过去小小的成功为基础,把这种快乐的感觉用在别的事情上,由小而大,由近而远,一点一滴增加我们的自信,发挥天赋的成功本能,这样还有什么目标达不到呢?
一朵小花可以激发一个人的求生本能,活着离开集中营.现代的社会更充满无数的新鲜与刺激.我们没有看过、没有听过的事情太多了,每一样都等着我们去探索,每一天都是新奇活泼的另一天.
你必须设定对你有意义的目标;你必须知道何去何从.假如现在没有通畅的公路,即使你有一辆崭新的流线型汽车,又有什么用?请放弃这个目标
以色列情报机构首脑摩迪沙的高级间谍伊莱·科恩秘密地打入了叙利亚的情报机构,担任了顾问要职,能够获取叙利亚的许多军事机密.
有一次,科恩获悉老牌纳粹分子费朗茨·拉德马赫尔匿藏在叙利亚.由于在战时,纳粹德国丧心病狂地灭绝犹太民族,因此,战后由犹太民族为主体的以色列以追捕逃脱的纳粹分子为己任,而且取得了很大的成果.费朗茨是个残害了600万犹太人的刽子手,是个久捕不获的漏网分子,如果抓获了这个纳粹分子,将能大大振奋以色列国民的精神和官兵的士气.
科恩立即将这个情报发给摩迪沙,建议由他就近将这个纳粹刽子手除掉.这个建议确实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但是摩迪沙却下令给科恩:“切勿行动,请放弃这个目标!”
个中原因只有摩迪沙自己清楚,因为除掉了费朗茨,势必要暴露科恩的身份,而当时,中东形势非常紧张,科恩的主要任务是搜集叙利亚的军事情报.费朗茨虽然罪恶滔天,但现在对以色列已经构不成任何威胁,而叙利亚正准备和以色列进行战争.两者相比,摩迪沙当然宁可牺牲一个次要目标,而要抓住一个主要目标.科恩接到了总部的指令,心有不甘,所以再次请示:“让我给那个纳粹分子寄一枚炸弹去,恐吓他一下.”
摩迪沙仍旧指示:“切勿行动,请放弃这个目标!”
科恩终于明白了总部的意图,专心致志地搜集叙利亚的备战情报,他发现在戈兰高地,叙军正在修筑强大的工事,就把这个情报发给了总部.
不久,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了,以色列根据科恩提供的情报很快攻占了戈兰高地,从而使以色列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大获全胜.当然,科恩从此在叙利亚也无法存身了,不过,这还是非常值得的.
《塔木德》上说:“在仔细权衡利弊得失之前,不可采取盲目的行动.”一个人要学会选择,正确取舍,懂得“放长线钓大鱼”的道理.为了自己的目标而努力
晓·海夫纳1926年4月9日出生在一个犹太家庭.他的父亲格连当时在美国芝加哥一间铝制品公司当会计,家庭收入不多,生活较为清贫.海夫纳读完中学后就不再读书了,当时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激烈之时,他应征参军了.
1945年大战结束后,海夫纳于1946年3月退役.由于当时美国规定持有军方推荐的退伍军人有优先进入大学的权利,海夫纳进入了伊利诺斯大学读书.
在他大学期间,美国一位姓金的博士发表了关于女性性行为的文章,在社会上引起了轰动.海夫纳对金博士的文章也很感兴趣,从此他经常阅读这方面的书籍.就这样,为他今后创办并因此发迹的杂志《花花公子》打下了基础.
事实上,这也是犹太人的一种普遍的特性,即从青少年期间,他们都树立人生的奋斗目标,以后千方百计为达到目标而努力.
1949年海夫纳大学毕业了,在芝加哥一家漫画公司谋得一职,每周工资45美元.由于收入微薄,他仍住在父母家里,甚至结婚后一段时间也如此.
在美国,男子一般***后或参加工作后,都搬离父母家,实行独立生活和居住的,而海夫纳因收入不多,租不起房,只好住在父母家里.
早已确立了奋斗目标的海夫纳在漫画公司工作了几个月后,经过四处寻访,终于找到一家叫《老爷》的杂志聘用他,每周工资60美元.
海夫纳到该公司工作目的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每周多15美元对他的生活无济于事,他志在该公司学习到经营手法和熟悉市场.因为《老爷》杂志是美国早年最畅销的书,读者主要是男性,以女性裸照为主要内容.海夫纳从读大学时,就一直是该杂志的读者,他早就希望有朝一日进入该杂志工作.
1951 年,海夫纳已对《老爷》杂志的运作了如指掌,他要求增加工资不被老板接受,于是决定离开该杂志而自己创业.他决心办一种类似《老爷》的杂志,要与《老爷》争个高低.尽管有凌云壮志,无奈却毫无资本,这使他苦不堪言.加上妻子生下一女,生活负担又加重了,他创业的设想搁置起来了.为了生活,他不得不又到一家儿童杂志做发行工作,此时周薪为100美元,生活稍为得到改善.但他却没有放弃自己的打算,他一面工作,一面策划自己的刊物.
海夫纳从父亲那里借得几百美元,另外从银行贷得400美元,凑起来刚好1000美元,他决心以这点钱作为自己创办杂志的本钱,办一本名叫《每月女郎》的月刊.由于他吸取了《老爷》的经营之道,加上自己的改进,第一期发行即打响,共销售5万多本,达到了空前成功,15个月后,每期卖出直线上升,达30万份,海夫纳开始发迹了.
海夫纳在创刊号就采用了惊人的杀手锏,他以仅有的1000美元资本,用去500美元买下一帧金发女郎的裸照“金色梦”,那是日后大红大紫的女影星玛丽莲·梦露的胴体.众所周知,美国是个号称开放的自由社会,美国人喜好极端,对性强调到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海夫纳的杂志则是以裸照为主的一本画册,迎合了美国社会的潮流和一些国民心理,故不少人愿意掏出几美元买一本看阅.况且海夫纳办的《每月女郎》比已畅销的《老爷》杂志更为“开放”,除了裸体照外,还大谈性的问题.因此,他的杂志一出笼,就成为畅销书.
当海夫纳正要出版第二期的《每月女郎》时,他突然接到《老爷》杂志律师的信,警告他的杂志鱼目混珠,扬言如不将《每月女郎》改名,则要起诉他.海夫纳反复思考后,认为“小不忍则乱大谋”,刊名无所谓,关键是内容吸引读者.于是他低头从命,把其杂志改名为《花花公子》.结果,改名后的杂志更畅销,主要因为美国社会的传统与道德价值当时正在发生变化,《花花公子》正反映了当时的变化.
20 世纪50年代初期,美国是处在被称为“灰色法兰绒”的时代,社会风气比较简单朴实.而被认为受清教徒意识压抑良久的美国青年一代,骤然看到传授性与欢乐的花花绿绿杂志,马上被吸引过去,以后还扩散到中年和上了年纪的人.随着发行量的不断扩大,海夫纳的出版公司由6人增至上百人,办公地方也搬到崭新宏大的现代大楼.到20世纪70年代,《花花公子》杂志达到了发行量的巅峰,每期销量达650万册,海夫纳已成为世界闻名的出版界富豪.
在人生中,一定要有适合自己的明确目标;要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不懈努力;遇到挫折的时候,要善于变通和克服.有朝一日我也会成为富人
自从传言有人在萨文河畔散步时无意发现金子后,这里便常有来自四面八方的淘金者.他们都想成为富翁,于是寻遍了整个河床,还在河床上挖出很多大坑,希望借助它找到更多的金子.的确,有一些人找到了,但另外一些人因为一无所得而只好扫兴归去.
也有不甘心落空的,便驻扎在这里,继续寻找.彼得·弗雷特就是其中的一员.他在河床附近买了一块没人要的土地,一个人默默地工作.他为了找金子,已把所有的钱都押在这块土地上.他埋头苦干了几个月,直到土地全变成坑坑洼洼,他失望了——他翻遍了整块土地,但连一丁点金子都没看见.
6个月以后,他连买面包的钱都快没有了.于是他准备离开这儿到别处去谋生.
就在他即将离去的前一个晚上,天下起了倾盆大雨,并且一下就是三天三夜.雨终于停了,彼得走出小木屋,发现眼前的土地看上去好像和以前不一样:坑坑洼洼已被大水冲刷平整,松软的土地上长出一层绿茸茸的小草.
“这里没找到金子,”彼得若有所悟地说,“但这土地很肥沃,我可以用来种花,并且拿到镇上去卖给那些富人.他们一定会买些花装扮他们华丽的客堂.如果真这样的话,那么我一定会赚许多钱,有朝一日我也会成为富?人……”
彼得仿佛看到了将来,美美地撇了一下嘴说:“对,不走了,我就种花!”
于是,他留了下来.彼得花了不少精力培育花苗,不久田地里长满了美丽娇艳的各色鲜花.
他拿到镇上去卖,那些富人一个劲地称赞:“噢,多美的花,我们从没见过这么美丽鲜艳的花!”他们很乐意付少量的钱来买彼得的花,以便使他们的家庭变得更富丽堂皇.
5年后,彼得终于实现了他的梦想——成了一个富翁.
“我是唯一的一个找到真金的人!”他时常不无骄傲地告诉别人,“别人在这儿找到黄金之后便远远地离开,而我的‘金子’是在这块土地里,只有诚实的人用勤劳去采集.”
任何一项成就的取得,都是与勤奋分不开的.勤奋是通往成功的必由之路,打开幸运之门的钥匙.脚踏实地,循序渐进
犹太人哈同,1872年来到中国上海谋生,当时他24岁,年轻力壮,但身上除了穿着外,几乎一无所有.他立志来中国赚钱发财,但自己一无资本,二无专业知识和技术.他决心从一个立足点开始,因自己长得身体魁梧,在一家洋行找到一份看门的工作.要换别人是不愿干的,自己相貌堂堂,年轻高大,却屈于当站门雇员.而哈同却不那么想,他认为看门赚来的钱是一种报酬,没有丢脸和失身份感觉.另外,他更有深层次的考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这份工作上找到个立足支点,今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积蓄力量,最后终要找到能赚更多的钱的路子.
哈同在当看门工时,非常认真,忠于职守.晚间,他利用一切可用时间阅读各种经济和财务的书籍,知识增进很快.老板觉得此人工作出色,脑子机灵,把他调到业务部门当办事员.哈同一如既往,工作业绩不错,逐步被提升为行务员、大班等.这时,他的收入大为增加了,早怀壮志的他,并没有因此而知足.他认为自己创业时机到了,1901年,他找理由离开了打工岗位,自己开始独立经营商行.
哈同自办的商行取名为“哈同洋行”,为了赚取更多的钱,以经营洋货买卖为主.他看到洋货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品不那么多,消费者难以“货比三家”,因此,他的经营获得了高额的利润,而市场却神不知鬼不觉.
几年间,他赚了许多钱.
随着资本的增多,哈同没有放缓自己追求,开始买卖土地和放高利贷业务.他买入的土地往往从一些急于等钱用的人获得,所以他把价钱压得很低,卖主不得不就范.接着,他将低价买入的土地租给别人造屋,到一定年限后收回,这样连房产也归他所有了.另外,他自己也投资建造楼房供出租,从中获取惊人的利润.就这样,他成为了大富豪.
《塔木德》中有一句流传甚广的格言:“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不论干什么都要脚踏实地、循序渐进.拿出100万元送给穷人
有个富翁,他想拿出100万元送给穷人,条件是他们必须都是能够坚持到底的人.
他的分配方法是,选100个人,给他们每人送1万元.
广告一登出来,很快就门庭若市,他从成千上万的应征者中选了100名,给他们每人5000元,并让他们第二年再来取剩下的5000.
第二年只有90个人来取钱,因为其余的10个人兴奋过度,心脏病发作住进了医院,那5000元做了他们的医药费.
他取消了那10个人剩下的那笔钱,表示要把那5万元平均送给这90个人,明年来取.
第三年他宣布,给大家送钱只是开个玩笑,他要收回已经送给他们的钱,一听这话当场就有40个人晕了过去,40个人拿着到手的5000元跑了.
最后只有10个人留了下来,富翁说,现在还有50万,平均分给你们10个人,每人可得5万,明年来取.
第四年只有5个人来,没来的5个人里,有2个高兴得病倒了,有2个无法忍受等待忧愤而死,有1个认定富翁是个骗子.
富翁宣布取消缺席者剩下的钱,把剩下的50万送给最后5个人,每人10万,明年来取.
第五年只有1个人来,没来的4个人里,2个人因极度兴奋心脏病急性发作,死在去医院的路上,另外2个到处宣传富翁是个骗子,他们成了哲学家.
最后来的那个人独得了一笔巨款,50万元加上4年的利息5万元,总共55万,他一个人得到的比那99个人加起来得到的还多.
生命的奖赏常常远在旅途终点,而非起点附近.谁都不知道要走多少步才能达到目标,踏上第1000步的时候,仍然可能遭到失败.但每一次的失败都会增加下一次成功的机会.卡伦距这里究竟有多远
古老的阿拉比国坐落在大漠深处,多年的风沙肆虐,使城堡变得满目疮痍,国王对4个王子说,他打算将国都迁往据说美丽而富饶的卡伦.
卡伦距这里很远很远,要翻过许多崇山峻岭,要穿过草地、沼泽,还要涉过很多的江河;但究竟有多远,没有人知道.
于是,国王决定让4个儿子分头前往探路.
大王子乘车走了7天,翻过三座大山,来到一望无际的草地边.一问当地人,得知过了草地,还要过沼泽,还要过大河、雪山……便调转马头往回走.
二王子策马穿过了一片沼泽后,被那条宽阔的大河挡了回来.
三王子渡过了两条大河,却被又一片辽远的大漠吓退返回.
1个月后,3个王子陆陆续续回到了国王那里,将各自沿途所见报告给国王,并都再三特别强调,他们在路上问过很多人,都告诉他们去卡伦的路很远很远.
又过了5天,小王子风尘仆仆地回来了,兴奋地报告父亲,到卡伦只需数天的路程.
国王满意地笑了:“孩子,你说得很对,其实我早就去过卡伦.”
几个王子不解地望着国王:“那为什么还要派我们去探路?”
国王一脸郑重道:“那是因为我只想告诉你们4个字:脚比路长.”
在实现人生理想的过程中,不怕目标的高远、任务的艰巨,只怕缺乏追寻的勇气、热情和执著的精神.只要愿意努力,就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