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饲养管理> 企业管理> 正文

永远调高你的工作标准

网络2017-04-25 20:58:00
【导读】  “做到这样已经可以了。”“差不多了。”“不错啦。”  在做一项工作的时候,我们是不是经常也会这样想?  但真的做到这样就可以了吗?  实际上,我们完全可以做得更好。只要我们将自己的工作标准定得高一点,往往就会做得更好...

  “做到这样已经可以了。”“差不多了。”“不错啦。”

  在做一项工作的时候,我们是不是经常也会这样想?

  但真的做到这样就可以了吗?

  实际上,我们完全可以做得更好。只要我们将自己的工作标准定得高一点,往往就会做得更好。

  张水华是我国著名的电影导演。他在拍摄由鲁迅的小说改编的电影《伤逝》时,正是物资严重缺乏时期,厂里限制每个摄制组的耗片比为1∶3,但因为张水华是德高望重的老前辈,所以唯独对他例外,耗片比可以达到1∶6。

  一天,张水华像一个做错事的孩子一样,跑到北影厂的领导那里说:“胶片多少钱一本?上次有几个镜头没拍好,我想用我的工资再买几本胶片。”

  原来,《伤逝》拍完之后,有几个镜头尽管拍了多次,但张水华还是觉得不满意,还想重拍。

  其实,他已经是电影界的泰斗,就算不重拍那几个镜头,也没有人会提出质疑。但对自己要求非常高的他,却不肯放过任何细节,而这样做的目的不是为名也不是为利,只为拍出心中完美无瑕的影片。

  但也正是这样的高标准,才造就了他电影界泰斗的名声和地位。

  再看看有些导演,拍摄的影片中,“穿帮”的镜头经常可见,明明是古装片,可空中却可以看到飞机掠过的身影。这些导演的影片中之所以会出现这么低级的错误,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调高自己的标准。

  我们都曾经有过这样的困惑:同样的事业岗位,同样的智商能力,同样的起点背景,不同的人却会做出不同的成绩。甚至有天壤之别,原因何在?

  就在你为自己定的标准有多高。标准越高,对自己要求也就越严,遇到任何可能出现的困境,总能全力以赴做得更完美。

  记得,我的单位市场部曾经有这样一个员工:其他业务员几乎平均每天打二三十个电话,可他总是要求自己比别人打得更多,开始是四五十个,后来他不断给自己定更高的标准,甚至到了上百个。结果,他出的单最多,那么他得到更多的回报也是理所当然的了。

  这时,有的员工就问了:“我觉得他的表述能力还没有我强呢?怎么我就出不了单?”

  其实原因很简单,你没有调高自己的标准,只有调高自己的标准,才能锻炼你的大脑,把你的最大智慧给挖掘出来。

  把自己最大的智慧潜能挖掘出来,你才能取得最大的成功,所以记住:

  永远要调高自己的标准!在事业的道路上,走得最远的人就是那些对事业有最高标准和要求的人。

免责申明:本栏目所发资料信息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大家学习、交流。我们尊重原创作者和单位,支持正版。若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直接点击 提交联系我们,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图文热点

联系方式|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辽ICP备11016505号-2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