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饲养管理> 企业管理> 正文

十年企管心得:管理关键员工是关键

网络2017-04-25 20:58:00
【导读】  一、企业管理问题的根源  企业管理实际就是对资源的有效整合,包括三个方面:市场、技术和员工,可分为两种形式:事务的管理和人的管理。而企业管理问题的根源是:“人难管”。  “人难管”听起来并不新鲜,可以说是老生常谈。...

一、企业管理问题的根源

  企业管理实际就是对资源的有效整合,包括三个方面:市场、技术和员工,可分为两种形式:事务的管理和人的管理。而企业管理问题的根源是:“人难管”。

  “人难管”听起来并不新鲜,可以说是老生常谈。如果能管理好员工的“心”,使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那么,企业的执行力、企业的目标等就成了事半功倍的管理事务。为了达到这种境界,先要明确几个问题:

  1. 企业的目标是什么?企业的价值观是什么?企业管理者们是否都很清楚并认同之?

  勿庸置疑,绝大部分企业的目标就是赢利。但如果不作深入的探究和分析,厘清它与管理者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则管理者们的积极性是有限的,企业员工整体积极性不高也是必然。企业有了目标,才会有各部门的子目标和实用的工作计划。目标的模糊直接导致战略的模糊和战略导向功能的缺失。

  大部分企业的价值观是模糊不清的。如果说“做好本职工作”也算一种价值观,那实际只是一句空话。因为,企业对员工的工作要求,常常和员工对自身工作的认识并不对等。价值观模糊就直接导致企业文化功能缺失,这样,再好的管理工具和方法也是事倍功半。所谓激励常常是对上一级管理者能力的特殊要求,靠上一级管理者的人格魅力来提高下属积极性,似乎很苛刻。

  如果企业目标不能很好分解下去,企业价值观模糊,那么企业管理者们要产生管理的合力是很困难的。这个道理和“人民公社”与“包产到户”的关系有相似性。

  2. 企业管理者的责、权和利是否明确和合理?

  由于当前中国的多元文化,导致人的价值观、知识结构和能力等也多样化。企业设立的岗位要找到完全合适的人来担当很不容易,应当有一个“双向微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赋责、授权等管理工作需要企业高层合理地把控好,需要对主要的岗位和管理者特性都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企业的管理工作才能和谐起来。

  3. 企业用人是否按照“选才、惜才、育才、用才和留才”这五步进行?

  当前中国社会环境整体有诚信缺失的现象,人与人的关系多势利化,团队协作精神难于形成,看不见的企业管理“内耗”不同程度地阻滞了企业的管理进步。因此,从企业总经理开始,从上至下,从内心深处要有“选才、惜才、育才、用才和留才”的观念和行为。

二、“人难管”并非是企业的管理难题

  在上面的一些问题明确以后,根据企业管理人员的智能状况和企业的发展需要,企业的组织结构和岗位职责,需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动态性。如此,才能确保企业的“指令下行”和“执行反馈上行”的顺畅和高效,也就保证了企业整体运作对市场的适应性。这部分功能的达成,主要由企业的高层管理者控制,因为他们是企业的“大脑”。一个人躯体的整体灵敏是由于大脑的聪慧,企业“大脑”聪慧,能感知和掌控企业中关键员工的思想动态,则“人难管”就不再是企业的管理难题。

三、制度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理想状态

  世界上先进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文官制度”的治理方式是管理国家的有效方式。管理企业也一样,有合理并且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是确保企业管理稳定和顺利发展的理想状态。然而,大部分发展中的企业对制度化管理的理解很肤浅,认为有了制度,加强执行力,企业会慢慢向制度化管理过渡。非也!因为人的思想一旦形成,要用共性的制度去改变其原有的习惯是非常之困难的。需要按上面“二、”的方式、用“温水煮青蛙”的原理,去慢慢给员工“洗脑”。

  只有让合理的制度深入员工思想并形成习惯以后,这样的制度才是有效的制度。日本松下企业是一个成功的典范,它就是从一步步培养自己需要的员工开始的。

免责申明:本栏目所发资料信息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大家学习、交流。我们尊重原创作者和单位,支持正版。若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直接点击 提交联系我们,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图文热点

联系方式|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辽ICP备11016505号-2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