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饲养管理 > 企业管理 > 正文

小鸟与青蛙的对话

     网络  2017-04-25 20:57:00
【导读】  一只青蛙坐在井里,一只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  青蛙问小鸟:“你从哪儿飞来呀?”  小鸟回答说:“我从远处飞来。我在天空中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  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

  一只青蛙坐在井里,一只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

  青蛙问小鸟:“你从哪儿飞来呀?”

  小鸟回答说:“我从远处飞来。我在天空中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

  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小鸟说:“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青蛙笑道,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不相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

  对话是由青蛙挑起的,因为井里光线较暗,刚飞落的小鸟难以一下子看清井里的一切;而青蛙则不同,它在暗处,对这一不速之客的到来看得清清楚楚,青蛙主动打招呼正是情理之中的事。它像主人似地询问小鸟:“你从哪儿来呀?”语气是平和的。活泼的小鸟也如实地说明了来意,不仅说明了“从天上来”,而且说明了来的目的——“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所以“下来找点水喝”。青蛙问候小鸟,礼貌相迎,并没有把自己井里的水占为己有、也没把小鸟赶跑,这种资源共享、和谐发展的意识非常值得企业的领导者们好好学习。

  真是“言者无心,听者有意”,问题就出在这“一百多里”上。因为在青蛙的心目中,天只有井口那么大,怎么能飞行一百多里呢?基于这种认识的差异,对话就由一般性的招呼应答,转入对天的大小的讨论,情节就向前推进了一步。青蛙的话语逻辑是,“天不过井口那么大”,所以不用“飞那么远”,而小鸟却说“飞了一百多里”,可见小鸟是“说大话”,是诳语。对于青蛙的少见多怪,小鸟并未反唇相讥,它诚恳地、冷静地也是善意地予以纠正:“你看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而青蛙不但毫无触动,反而“笑了”,这“笑”是不以为然的笑,其内心独白是:我对“天”太熟悉,太了解了,休想蒙得了我!“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这里用“天天”、“一……就……”表明对“天”的观察和了解不仅时间久,而且极便当,意在强调见解的可靠性。却不料这样一来,其错误的症结所在反倒一清二楚了。可见青蛙在自己对一个事物的理解与别人对同一个事物的理解有所差异时,拿出来讨论,这是一种明确的交流与沟通的行为,这样就使得所谈论的观点与问题能够持续下去。

  于是小鸟也“笑了”。这个“笑”是恍然大悟的笑,是忍俊不禁的笑。但话语仍是诚恳的、与人为善的:“朋友,你是看错了。”这个“是”,有着重、强调意味,表示不容置疑的语气。“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小鸟一针见血地点出了问题的要害:“坐在井里”便会以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而“跳出井口”自会发现“天无边无际”。故事在高潮处戛然而止。限于环境的因素,青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天,所以青蛙会先入为主地认为天就只有碗口一样大,其实天有多大,青蛙不跳出井口是永远不会知道的。

  对寓言来说,故事不过是寓意的载体,寓意才是故事的灵魂。本文的故事浅显而生动,寓意则深刻而丰富。一个人认识的形成与所处的环境有直接的关系。青蛙如果不是“天天坐在井里”,怎么会误以为天只有井口大呢?同样,小鸟因为飞行在天上,所以对天的认识和了解自然远胜于井底之蛙。也许对青蛙来说,从“井里”“跳到井口”并非难事,而在人的生活中,要克服自身经验的局限性,开阔胸襟和视野,做到胸怀全局,高瞻远瞩,则并非易事,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另外,青蛙跳出来看看的目的不该是看天有多大,而是要知道无边无际的天底下,肯定还有很多井、甚至比自己现在所在的井还要好的井;应该了解自己所在的井是不是会有哪一天会没水、要有危机感;应该在跳出来后,在明白井外有井、井外有湖的情况下,在确保能维持自己生命时间情况下的活动距离范围里、再去寻找有没有比这口井更好的湖泊或水井,进一步去发现并栖身于水源比这口井的水源更充足、水质也更适合青蛙生存和繁衍的水源地,或湖泊或水井。

  但是在决定是否马上跳出来的时候,它也要考虑跳跃能力、环境条件等问题,如果井中的环境和它的跳跃能力都不可能让它跳跃出来,它没必要现在马上跳,否则跳得越高,受伤的可能性就越大,应该要等到井里水多、能够跳出来的时候跳,如果能有锻炼身体的作用,可以边锻炼边试跳,否则那只会是无谓的浪费和消耗。青蛙跳出来后,如果没找到比这口井适合自己生存和繁衍的环境,它应该在欣赏了自然界的美妙、知道了天有多大的信息后,再回到这口井里去,维持它的生命、繁衍后代、完成它的使命。

  每个企业也是有使命的,是在社会里要承担或扮演特定的经济身份或角色的,作为企业领导人从这则寓言里,不仅仅是要得到“见识有限,眼光短浅”的启示,更重要的启示应该有:

  ◆和谐发展,与人为善,善于沟通,只有这样才会有人愿意帮助自己。

  ◆要像“井底之蛙”那样始终明确和不忘自己的使命,找到并占据一个适合自己生存、可持续性发展、能实现使命的环境。

  ◆ 要有正确的“跳出来”的意识和方法:不能为了“跳出来”而跳出来,有些人“跳出来”了,还“跳”到国外考察了、洋书也念了不少了,“天有多大”也知道了,但只能把看到的“天大的风景”当作身份、地位的资本或象征来炫耀;另外,一个企业如果不具备适应的观念、实力、能力、潜力等,盲目“跳出来”、跳跃发展、多元扩张,经营与自己的特质、本领不相符的产业,选择不适合自己发展的环境的话,那只会凶多吉少;适宜的“跳出来”应该要以危机感、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为“跳出来”的动力,选择正确的“跳出来”的方向、时机和方法,并把“跳出来”后知道的信息运用在科学发展的事业上,从而实现持续性的“跳出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优化发展。

更多有关 青蛙

免责申明:本栏目所发资料信息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大家学习、交流。我们尊重原创作者和单位,支持正版。若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直接点击提交联系我们,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图文热点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辽ICP备11016505号-2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