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饲养管理 > 企业管理 > 正文

差不多先生

     网络  2017-04-25 20:57:00
【导读】  在经过短暂的放松之后,他们又回到了房间里。克劳士比拿出了一篇文章,把它交到杨的手里,说道:“这是我多年来一直收藏的一篇文章,它恰恰切中我们许多人的要害,那就是凡事持一种‘差不多’的态度,杨,你来把它读一下。”  杨...

  在经过短暂的放松之后,他们又回到了房间里。克劳士比拿出了一篇文章,把它交到杨的手里,说道:“这是我多年来一直收藏的一篇文章,它恰恰切中我们许多人的要害,那就是凡事持一种‘差不多’的态度,杨,你来把它读一下。”

  杨接过那篇文章,竟是多年前胡适先生的名作《差不多先生传》:

  历史上,有位先生姓差,名不多。

  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我都差不多。他有一双眼睛,但看的不很清楚;有两只耳朵,但听的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他对于气味和口味都不很讲究;他的脑子也不小,但他的记性不很细密。

  他常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

  他小的时候,他妈叫他去买红糖,他买了白糖回来,他妈骂他,他摇摇头道:“红糖白糖不是差不多吗?”

  他在学堂的时候,先生问他,“直隶省的西边是哪一省?”他说陕西。先生说,“错了。是山西,不是陕西。”他说,“陕西同山西不差不多吗?”

  后来他在一个钱铺里做伙计,他也会写,也会算,只是总不精细;十字常常写成千字,千字常常写成十字。掌柜的生气了,常常骂他,他只是笑嘻嘻的赔小心道:“千字比十字只多一小撇,不是差不多吗?”

  有一天,他为了一件要紧的事,要搭火车到上海去。他从从容容地走到火车站,迟了两分钟,火车已开走了。他白瞪着眼,望着远远的火车上的煤烟,摇摇头道:“只好明天再走了,今天走同明天走也还差不多。可是火车公司,未免太认真了。八点三十分开,同八点三十二分,不是差不多吗?”他一面说,一面慢慢地走回家,心里总不很明白为什么火车不肯等他两分钟。

  有一天,他忽然得了一急病,赶快叫家人去请东街的汪先生。那家人急急忙忙地跑去,一时寻不着东街的汪大夫,却把西街的牛医王大夫请来了。差不多先生病在床上,知道寻错了人,但病急了,身上痛苦,心里焦急,等不得了,心里想到:“好在王大夫同汪大夫也差不多,让他试试看吧。”于是这位牛医王大夫走近床前,用医牛的法子给差不多先生治病。不上一点钟,差不多先生就一命呜呼了。

  差不多先生差不多要死的时候,一口气断断续续地说道:“活人同死人也差……差……不多……凡是只要……差……差……不多……就……好了……何……何……必……太……太认真呢?”他说完这句话格言,方才绝气了。

  他死后,大家都很称赞差不多先生样样事情看得破,想得通,大家都说他一生不肯认真,不肯算帐,不肯计较,真是一位有德行的人,于是大家给他取个死后的法号,叫他做圆通大师。

  他的名誉越传越远,越久越大。无数无数人都学他的榜样。于是人人都成一个差不多先生……

  “中国的胡适先生于1920年写下了这篇文章。80多年过去了,‘差不多先生’依然是我们当中一个典型的代表。在那个寓言之中的明明和聪聪——几乎就是这样的原型,他们依然活在我们中间。”克劳士比说。

  “的确,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差不多先生”。”比尔道:“当被问到‘工作完成的怎么样了?’时,许多人总是会说:‘已经差不多了’。

  “差不多是差多少?”克劳士比一双明亮的眼睛直直地盯着三个人:“差不多也许是10天,也许是20天;也许只完成目标的60%,也许只完成80%,反正差不多就是差不多。正如我们已经反复讨论过一颗螺丝钉到底值多少钱一样,当我们明白‘不符合要求的代价’,我们就会知道,‘差不多’可能是‘差得很多’!”

免责申明:本栏目所发资料信息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大家学习、交流。我们尊重原创作者和单位,支持正版。若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直接点击提交联系我们,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图文热点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辽ICP备11016505号-2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