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
第十五届中国畜牧业博览会组委会
新饲料传媒主办的
2017第二届中国畜牧生物科技大会
在青岛紫玥铂尔曼酒店隆重开幕
大帝汉克营销部殷继勋、王银星现场整理听课笔记
第二届中国畜牧生物科技大会组委会、新饲料传媒特邀大帝汉克听课笔记。
荐
《生物降解霉菌毒素的研究进展》
刘阳研究员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1、真菌毒素及其产毒菌
真菌毒素是真菌产生的有毒次生代谢产物,在农产品的种植、收获、储藏和加工中都能够产生。已知350种真菌可产生400种以上的真菌毒素,按其产生菌分为 曲霉菌 镰刀菌 青霉菌。
A 真菌毒素污染严重威胁我国粮食安全:粮食总产量6亿吨,霉变损失达到3100万吨;
B 真菌毒素污染严重威胁我国食品安全:黄曲霉毒素:氰化钾的10倍,砒霜的68倍;自然发生的最强的化学致癌物,引发肝癌的主要诱因之一;
C 真菌毒素污染严重制约我国国际贸易:进十年我国出口欧盟的食用农产品不合格统计,最主要的原因霉菌毒素超标;
D 真菌毒素能够污染几乎所有种类食品 (谷物 水果 油料 坚果 奶制品 香辛料);
E 真菌毒素在粮食籽粒中的分布 DON毒素含量依次为胚乳 糊粉层 表皮;
F 饲料真菌毒素污染更为严重。
2、玉米赤霉烯酮(ZEN)
A ZEN毒素的毒性 雌性激素效应ZEN主要作用于生殖系统,导致不孕或者流产
致畸作用 公猪乳腺肥大和睾丸萎缩,奶牛不育,产奶量降低;
伏马菌素(FB)
伏马菌素的毒性 导致马产生白脑软化症,导致猪产生肺水肿综合征,并能造成肝脏和食道的损伤;引起人类的食道癌,肝癌,胃癌的疾病;
脱氧镰刀菌烯酮(DON)
DON毒素的毒性 DON可能与人类食管癌,克山病和大骨节有关;急性中毒表现为头晕站立不稳 反应迟钝,食欲下降,严重者可致死亡;
常用的真菌毒素脱毒方法
1、物理方法(筛选法、漂洗法、热处理法):去毒不彻底,经过处理的食物保存时间短,易产生二次污染;
2、化学方法(氨化处理、粘土或者沸石处理、生石灰处理):成本高,去毒不彻底易产生二次污染;
3、生物学方法(酶制剂、菌制剂)专一性 环境友好。
《提高动物肠道健康水平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徐俊宝副研究员
北京奕农顺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我国畜牧业现状发展:畜牧业经历了快速发展期,进入了深度调整阶段。畜禽养殖应激大,对于环境、管理、及营养要求高;抗生素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畜牧业发展、食品安全及人类健康。
2.面对无抗时代我们应该怎么做?(抗菌肽、精油、中草药、酵母类、核苷酸类、酶制剂类、微生态类等产品或方案)。
3.如何保证肠道健康:
(1)维护肠道结构完整、保障功能正常。
(2)保证肠道内环境、促进菌群平衡。
(3)改善肠道微生态系统、提高免疫力。
4.奕农集团推出的含有葡萄糖氧化酶、酵母培养物(YC)、生物激活剂、稳定保护剂等能够改善肠道内环境、调节肠道微生态系统、保护肠道结构完整性、为维护动物肠道健康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5.提高动物机体免疫力方面:葡聚糖酶能够激活巨噬细胞、增强动物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能力;甘露寡糖结合凝集素,抑制病原菌定植,提高机体抵御疾病能力;有益菌优势地位对肠道形成了天然的屏障作用,有助于提高免疫力。
6.祛除霉菌毒素方面:葡萄糖氧化酶能够直接抑制黄曲霉、黑根霉、青霉等多种霉菌;葡萄糖氧化酶的结构,发挥脱毒作用,保护肝脏;甘露寡糖能够通过吸附作用吸附霉菌毒素。
《医药制剂学原理及其在动保产品中的应用》
张习平博士
浙江惠嘉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目前兽药制剂存在的问题
1、给药稳定性问题;
2、药物利用度问题;
3、传统药物耐药性问题;
4、治疗目标不明确问题;
养殖集约化发展对动保企业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1、高效 安全 低残留 性价比高的兽药;
2、生物安全体系建设意识加强,预防保健类产品;
3、对供应商的生产管理和质量控制进行考察;
4、专线生产
原料药不等于制剂 从制剂工艺入手,提升满足动物需求的制剂品质水平;
含量不等于质量;
溶出度:药物在胃肠道条件下溶出为分子或者离子的程度;固体制剂溶出度必须达到70%
生物利用度:动物的消化生理是前提,吸收或者起作用的最关键部位形成最大的药物浓度才是最佳的溶出;
动物保健生产中常用的制剂技术
1、微粒化技术(简单的制剂工艺技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生物利用度的问题);
2、固体分散技术(熔融法、溶剂法、溶剂-熔融法)通过固体分散技术可提高分散程度和溶出度;
水溶性分散辅料(聚乙二醇、聚维酮类、表面活性剂、有机酸类、糖类和醇类)
难溶性分散辅料(乙基纤维素、聚丙烯酸树脂类、胆固醇、硬脂酸、氢化脂肪酸)
肠溶性分散辅料(羟甲基乙基纤维素、聚丙烯酸树脂)
实例:阿苯达挫伊维茵素
3、包合技术:通过包合技术可以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出度;
4、微囊包衣技术:通过此技术可掩盖味道并提高缓释性能。
《用第三次医学革命理论指导猪群健康管理》
郭宝林 博士
北京昕大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1.什么是第三次医学革命:
·第一次医学革命:医疗医学,理论基础是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治)
·第二次医学革命:预防医学,理论基础是微生态学和免疫学;(防)
·第三次医学革命:保健医学,理论基础是微生态学。(养)
2.肠道保健在人类医学中的重要性:经临床和调查都证明消化系统在所有系统中最早发病的。
3.重新认识猪肠道的作用:
·饲料消化与营养吸收的主要场所。(饲料费用占饲养成本的2/3)
·阻止肠腔内病原微生物、毒素等有害物质侵入体内。
·肠道是畜禽体内最大的免疫器官。
4.肠道保健有多重要?肠道健康直接能够提高生产性能和抗病力,相反导致养殖效益下降。
5.肠道保健误区:
·错误观念:用抗生素“有病治病、无病防疫”
·生产现状:药不离口,疾病不断。
6.用抗生素进行肠道保健的后果(尤其是超量使用抗生素)
·粘膜变薄,从而导致病原体直击免疫细胞导致抗病力下降和病原体突破粘膜易位引起全身感染
·肠绒毛变短导致消化吸收不良,从而导致料便、稀便多。
·肠道菌群失调,免疫下降——疾病多发
·产生耐药性——无药可用
·肉中药物残留——影响食品安全
7.肠道保健的新模式——生物保健
·调节肠道菌群平衡,保持肠道屏障的完整性,减少肠道疾病。
·提高肠道消化吸收等生理功能,促进生长,减少料重比。
·促进SIgA的形成与分泌,增强免疫力;
·安全,无耐受性无药残风险。
8.选择什么进行生物保健?
·微生态、植物提取物、酶制剂、酸化剂、抗菌肽等存在起效慢,与生产模式不匹配。评价难,效果不稳定,增加了选择和使用难度。
9.一些新的研究进展
·功能性蛋白酶:通过破坏病原微生物肠道附着受体的蛋白结构,或病原微生物凝集素的结构,使病原菌无法与肠道结合,保护肠道免受病原菌侵害;还具有刺激免疫系统、促进药物吸收等作用。
·定向强化选育的益生菌:芽孢杆菌、酵母菌等。
10.科学配伍,协同增效。
《生物技术在采食调控中的应用》
雷燕博士
成都大帝汉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随着动物采食调控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生物技术越来越受关注并获得了广泛应用,如美拉德反应、微生物发酵以及生物酶解等技术已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雷燕博士主要通过以下四点阐述了生物技术在动物采食调控中的应用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A、生物技术概述
1.生物技术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
2.生物技术在采食调控中的应用:
·调节动物代谢消化:酶和细胞产品参与采食调控、酶解产物及代谢产物参与采食、工业发酵制备微生态制剂
·采食调味中的应用:营养型风味物质、功能型饲料调味剂、香甜酸原料的环保制备
·原料及添加剂生产:天然原料的生物制备、细胞工厂制备采食调控因子
·饲料品质改善:生物饲料提高饲料品质、非常规原料的生物利用
3.生物技术在饲料调味剂生产中的应用:
·微生物工程:奶味香精、肉味香精、单体香精
·细胞工程:单体香精
·酶工程:奶味香精、肉味香精
·基因工程:单体香精
其中饲料调味剂制备过程相比较化学法的香味单一,刺激环境污染,生物法具备香味饱满柔和、不污染环境等优点。
B、美拉德肽的制备
·主题一:氨基酸和肽是呈味的;
·主题二:氨基酸和肽可以参与采食调控
·主题三:美拉德肽的研究与制备;
1.呈味肽大多是集中在500~1500 Da之间的低聚肽,如:
·鲜味:主要是氨基酸、核苷酸、呈味肽等呈现的;
·美味肽:Lys- Gly- Asp - Glu-Glu- Ser- Leu-Ala;
·甜味肽:阿斯巴甜和阿力甜等具有甜度高、热量低的特性;
·酸味肽:肽的酸味常与鲜味有关;
·咸味肽:咸味肽主要是二肽,报道相对较少;
·苦味肽:发酵过程中就会产生大量苦味肽;
2.动物是否对氨基酸肽有反应: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人和猪对氨基酸的感受是明显不同的,例如人对丙氨酸的感受是甜的,而猪的感受是鲜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异呢?这就不得不提到味道是怎么形成的,也就是我们的呈味机理。
3.呈味机理:苦、甜、鲜味肽主要与味蕾中相应的接收器结合产生滋味。 酸味肽与鲜味肽主要与钠离子和氢离子进入细胞顶端的通道有关。
4.不同氨基酸对采食量的影响:
通过对猪口服不同的氨基酸,可以发现不同的氨基酸对猪的采食量影响是有差异的,说明动物是能够感受到不同氨基酸的味道的,同时添加剂量的不同动物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
再是,进行腹腔注射时动物对不同氨基酸采食量也是不同的,因为肠道内同样存在味觉受体,比如甜味受体,就可以影响到葡萄糖的吸收。
5.动物对蛋白质的偏好:
对于蛋白质饲粮的偏好,如果有1%的差异,最终会导致5%的影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果呢?研究表明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是:
猪舌头中的鲜味受体对某些蛋白质原料改善饲料性能和吸收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尤其是仔猪。在蛋白质缺乏或者营养严重不良的情况(比如断奶时),这些受体超常表达,增加了部分对丰富蛋白质日粮采食欲望的应答反应。因此,在这些关键时期,刺激鲜味感官能够促进饲料采食量增加,另一方面,在早期阶段,高适口性蛋白质来源的使用能够增加断奶后饲料采食和生长速率。
·猪对鲜味有高度敏感性,高于甜味的10倍。
因此,关注蛋白质的偏好级别,以便在关键时期尤其是断奶后早期或者饲料转换期(特别是在饲料配方大幅变化后),预期增加猪的饲料采食量。另外,在这样的关键时期过后,鲜味(蛋白质)和甜味(碳水化合物)口味的平衡是满足长期最大采食量的充分战略。
6.鲜味可以通过苦味受体减弱苦味,掩盖或减弱苦味:
首次报道了五种鲜味肽能够明显减弱水杨苷(苦味物质)引起的苦味受体hTAS2R16的细胞内钙内流,提示鲜味肽可能通过苦味受体来抑制苦味的传导。(Kim,et al., 2015)
7.不同鲜味物质的呈味特性:
由此可以得出:肽的鲜味阈值只有MSG的1/3左右。肽对MSG和I+G都有显著的鲜味增强作用。
8.氨基酸与肽的呈味—美拉德肽
另外我们呢还研究发现:美拉德反应产生独特的香气激活下丘脑内源性大麻受体(CB1),而CB1的激活加强气味感知,从而促进采食。
CB1浓度增加,可提高下丘脑神经肽Y、次鼠相关蛋白和黑色素聚集激素等分泌,而刺激采食。既然美拉德肽能够提高动物采食,那我们怎样去做呢?我们主要是通过以下五个技术路线去处理:
9.原料选择:遵循味料同源原则去选择。
10.定向酶解:
通过分离纯化得到:木瓜蛋白酶、胰酶、风味蛋白酶、复合酶。
再是通过特定的酶,进行定向酶解产生特定具有鲜味等味的肽。
然后再进行美拉德反应:
我们通过美拉德反应想得到我们想要的一些物质,并且通过分析发现他们在体系内含量最高,也说明我们通过工艺优化得到我们设想目标的美拉德肽。
11、前景展望:
通过感官性调控、功能性调控最终达到复合型调控,通过上调、下调、生调、化调等最终达到我们才是调控的一个协同作用,从而从内源和外源上都来提高我们的采食量,对我们采食达到调控作用。
《农牧副产物集成化原位快速处理与高值化利用新技术》
季伟峰 董事长
山东百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我国农牧产业链问题分析:
(1)我国农牧产业发展面临三大危机:
·资源紧缺:因此,寻找安全可靠的非粮型蛋白原料,是保障我国农牧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战略问题。
·环境污染:因此寻找安全高效的农牧副产物高值化利用途径,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瓶颈问题。
·食品安全。
2.我国农牧副产物资源统计在297461万吨左右,有效利用这些废弃原料,可极大降低资源浪费。有效缓解与人争粮、与人争田。
3.我国农牧副产物资源化利用的途径分析:
·能源化利用:主要通过厌氧发酵的生产沼气,或利用沼气发电,也有些生产物质燃料。该类技术工艺成熟,但其经济性存在较大问题,国家持续几十年投入巨资,目前能够正常运行的寥寥无几。
·肥料化利用:主要通过好氧堆肥发酵法。利用粪污秸秆等废弃物经高温腐熟后生产瓜果蔬菜有机肥,目前多位粗放式发酵,营养损耗大,肥效低,且极易导致环境污染;
·饲料化利用:糟渣类副产品、秸秆等非粮型饲料原料的开发利用。
4.农牧副产物无害化处理与高值化利用项目研究的两个方向:
·从农牧业的末端(出口)开展研究——寻找安全高效的农牧副产物无害化处理与生态循环新途径。
·从农牧业的前端(入口)开展研究——开发安全 可靠的低成本单细胞蛋白资源。
5.项目的三个主张:原位化处理、高值化利用、简单化运行。
6.项目技术优势:能耗极低、速度极快、附加值极高、占地极小、配套条件极优、投资与运用费用极省。
7.运营模式:以大宗非粮型单细胞蛋白资源战略开发为目标,一“集成化快速处理技术”为工具,为农牧业提供一条“就地取材+原位处理+就地利用”的区域性生态循环新模式。
《猪系统疾病的流行现状与防治措施》
陈焕春院士
华中农业大学
由于陈院士讲座的信息量大,涉及专业疾病预防知识较多,整理要点如下
一、三大系统疫病:
繁殖障碍类疾病:生的少
消化道类疾病:死得多;
呼吸道类疾病:长得慢
二、主要繁殖性障碍疾病---生的少
病毒性疾病(猪瘟、伪狂犬、繁殖与呼吸系统综合征、圆环病毒、细小病毒、日本乙型脑炎)
寄生虫性疾病(弓形虫病)
综合防控当前中国伪狂犬病思路
1、用安全性高的基因缺失疫苗(推荐HB-98株或者HB-2000)进行基础免疫
2、结合灭活疫苗,进行强化免疫;防控新流行的猪伪狂犬病
3、净化种猪群,每年公猪和后备母猪应为全阴性;猪只感染病毒将终身携带,成为该病传染源;
猪瘟的推荐免疫程序
1、一定要选用正规厂家生产的商品化猪瘟疫苗
2、定期检测本场疫苗效果,制定合理免疫程序
猪群发生猪瘟时:(超前免疫:免疫后2小时才吃母乳;35日龄和65日龄分别作2次免疫)
猪群稳定时(35-40日龄首免;65-70日龄二免)
种猪群普免:一年三次
蓝耳病综合防控建议
建议规模化猪场在完善生物安全的基础上,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后备母猪的引种监测及驯化工作
2、一年3-4次的血清学监测工作
3、继发的细菌性感染防控工作;
猪乙型脑炎的防控要点
1、做好日常饲养管理,尤其是管好没有经过乙脑流行季节的幼龄动物和从非疫区引进的动物
2、在乙脑流行前每年3-4月份完成疫苗接种,并在流行期间尽量杜绝蚊虫叮咬;
3、在热带地区必须每半年免疫一次;在乙脑重疫区,对除种猪外其他类型猪群也应预防接种
猪细小病毒防控要点
1、初产母猪5-6月龄免疫一次,2-4周后加强免疫一次;
2、经产母猪于产后15天免疫一次
3、建议前三胎母猪产后15天免疫细小病毒疫苗;
三、消化道类疾病-死得多
细菌性腹泻的防控建议
1、注意环境卫生、消毒,产房必须做到 全进全出
2、针对性使用大肠杆菌基因工程疫苗
3、饲料中添加微生态制剂,维持动物肠道菌群稳定;
四、呼吸道系统疾病-长得慢
猪支原体肺炎的防控
1、预防接种疫苗
2、加强饲养管理
3、检疫、隔离
呼吸道疾病的防控难点---耐药性增强
五、动物疫病预警预报机制建立
繁殖系统类疾病预警预报机制建立---解决母猪生的少
1、种公猪精液监测:一年4次,定时监测
2、母猪群监测:一年3次
3、后备母猪监测关键点: 引种隔离期(120-150日龄);免疫孵化期(220-260日龄)
妊娠初产期(产前3-4周)
腹泻类疾病预警预报机制建立---解决仔猪 死的多
呼吸道类疾病预警预报机制建立---解决育肥猪 长得慢
《饲料酶制剂研究与应用的数据及数据分析》
冯定远 教授
华南农业大学
1.饲料酶制剂应用的复杂性:酶制剂生物活性的敏感性、酶的种类和来源的多样性、动物种类和生理阶段的差别性、日粮类型和饲料原料的复杂性、酶作用和饲料加工条件的变异性、日粮营养与酶可提供营养的比较性、酶制剂在畜禽饲料中应用功能的多元性。
2.酶制剂在畜禽饲料中应用的功能:营养消化利用功能、肠道健康的功能、生理和免疫调控的功能、抗应激的功能、抑菌杀菌的功能、脱酶解毒的功能、抗氧化等方面的功能。
3.酶制剂改善营养消化利用的途径:直接补充消化道营养水解所需要的酶、间接去除饲料中抗营养因子、间接增加动物內源消化酶分泌。
4.酶制剂在饲料中应用不能发挥作用有三种情况:
(1)第一种情况:酶制剂并不真实有效、不能发挥作用。
(2)第二种情况:有些酶制剂是真实有效的。但是,酶制剂不具有针对适用性,还是不能发挥作用。
(3)酶制剂是真实有效的、酶制剂也是针对适用的,没在使用时已经发挥了作用,但可能不能发挥作用。如,提高了营养消化率,降低了抗营养因子作用等,但是动物不表现生产性能的改善。
5.饲料酶制剂的研究新领域:
(1)配合酶与组合酶在复杂饲料原料的设计
(2)整体日粮的加酶营养价值理念的重要性
(3)酶制剂与肠道病理形态修复与微生态维系
6.酶制剂应用技术体系的建立:
·第一个是与动物营养结合的加酶日粮ENIV系统的建立;
·第二个是与日粮特性结合的高效饲料组合酶的设计;
·第三个是与饲料加工结合的饲料酶发挥作用位置的观点;
·第四个是酶制剂使用效果的预测;
·第五个是酶制剂应用效果的评价;
7.通过体外消化对酶制剂效果评定的数学模型:用已建立参数的仿生消化系统评定日粮中添加木聚糖酶对干物质消化率和酶水解物能值的影响得出:在木聚糖酶添加量分别316.46和310.53mg/kg时,干物质消化率和酶水解物能值达到最大值77.24%和3595cal/g。
8.干物质和能量消化率以及表观代谢能与木聚糖酶添加量间二次—直线回归模型根系显示,当木聚糖酶添加量分别达216、244和244mg/kg时对干物质、能量消化率和AME最高,分别为78.15%、80.47%和3519cal/g,且达稳定水平。体外评定研究中该酶添加量应不低于244mg/kg.
9.综合仿生消化法、代谢试验和饲养试验,仿生消化法用于评定以提高能量利用效率为目标类酶制剂时是一种可靠、稳定、快速、省事的方法。
10.Meta分析简介:Meta分析又称荟萃分析、汇总分析,是针对相同研究内容的多个独立研究结果进行的数据在分析,是一种量化的文献综述。其特点是增大样本含量,增加结论可信度,其结论比一般综述更加科学可靠,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主观影响和最大可能地确保结论的科学性和真实性。
10.饲料酶制剂的复杂性,从动物生产性能讲:
·预测酶制剂发挥了作用,说明不了生产性能是否有效的问题
·饲养试验说明不了生产性能是否有效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