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繁殖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规模养猪场的经济效益,它是将母猪潜在的生物生产力转变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标志,更是衡量一个规模养猪场综合生产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影响母猪繁殖率的制约因素很多。
建立并保持合理结构的母猪群体
建立并保持合理结构的母猪群体,是规模养猪场的一项经常性的基础工作,是实现优质高产高效的一项根本措施。较合理的母猪群体结构为一二胎母猪占整个生产母猪的30%~35%,3胎~7胎母猪占60%,7胎以上母猪占5%~10%。实现猪场的均衡生产,应有计划选留优良的后备母猪,逐渐地更新猪群,使猪群的质量不断提高,选留的后备母猪应符合选种计划规定的品种或杂交组合。个体选择要严格,要求肢体健壮,母本繁殖性能良好,产仔数10头以上,阴户发育正常,无遗传缺陷,有效乳头不低于7对,排列整齐,无内翻乳头、瞎乳头、小乳头等。后备母猪还要加强培育,使之发育良好,具有良好的繁殖体况。
加强母猪各阶段的饲养管理
母猪妊娠的饲养管理目标有双重要求。一方面既要保证母猪良好的营养储备,减少泌乳期间的体重损失,保持其繁殖期间良好的体况;另一方面又要使母猪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以促进胚胎的生长与发育。
增加产仔数的措施
母猪产仔数特别是活仔数是养猪生产水平高低的主要指标之一,产仔数的遗传力很低,一般在0.1~0.2之间,所以,它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很小,而受温度、胎次、营养、配种方法、公猪精液质量等方面的影响较大。
控制猪舍温度根据实践,高温对母猪繁育有不良影响,胚胎死亡和温度有很大关系。一般后备母猪的适宜温度为17℃~20℃,妊娠母猪的适宜温度为11℃~15℃,这是因为高温能引起母猪体温升高,子宫温度高不利于受精卵的发育和胚胎附植,胚胎死亡率高,产仔数少,可采取降温措施,使舍内温度不超过21℃。
遵循合理的胎次结构,提高猪群生产水平一般第1胎产仔数少,第2胎开始逐渐增加,第四五胎产仔数最高,以后逐渐下降,从第8胎开始降至平均数以下。
利用杂种优势窝产仔性状典型地表现出低遗传力和高杂种优势,所以利用杂交提高窝产仔数是当今普遍采用的办法。
- 共2页:
-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