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牧原红泥沼气袋养猪场加工养鸡湖北斜筛式分离机猪价今牧原养殖场
当前位置: 首页? 开云app安全? 养猪资讯? 国内新闻? 正文

生猪养殖产业将逐渐转型为适度规模、优良品种和低蛋白饲料

原创会员: admin发布日期:2023-08-22 浏览次数: 0 举报
核心提示:我国是全球猪肉生产大国,也是消费大国。猪肉是人们最主要的动物蛋白来源,约占年均肉类消费量的60%。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
我国是全球猪肉生产大国,也是消费大国。猪肉是人们最主要的动物蛋白来源,约占年均肉类消费量的60%。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猪肉产量为5,541万吨,占主要畜禽肉类产量的60.05%。但是由于我国农村人口占比大,养猪行业小农经济特点明显,行业规模化程度处于较低水平,生猪品种、品系参差不齐,生产效率较差,粮食浪费严重,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压力。
  自2018年非瘟以来,叠加国家产业政策调整,生猪养殖产业由目前的规模大、分散性和周期性将逐渐转型为适度规模、优良品种和低蛋白饲料。生猪养殖产业将走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为国家经济发展和“菜篮子”工程做出新贡献。
一、适度规模
  适度规模,场内循环,与“世”隔绝,阻断疫病。
  生猪养殖产业重资产,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加上疫病挥之不去的阴影。规模与自身能力相匹配,则养猪成功把握性就大;反之,则风险较大。所以有的公司是完全有能力扩张的,却保持了克制,就是为了保证成功率和持续盈利能力。
  只有一定的规模才能把科学技术推广开来,只有一定的规模才能搞专业化,才能在饲料、饲养管理、疫病防治上产生综合效益;也只有一定的规模才能抵挡住价格的大起大落,才能在一定的规模内进行自繁自养。
  近几年来,在国家生猪养殖规模化政策引导和支持下,国内外养猪上、下游企业开始意识到我国生猪规模化养殖的市场机遇,纷纷投入巨资进入该行业。一些人认为规模小就是传统的、落后的,规模大才是现代的,先进的,养猪规模越大越好。理论上讲规模越大效益越高,但实际上规模达到一个临界点后其效益随着规模呈反方向下降。由于我国农牧业资源的特点是农村人多地少、地域气候多样、地貌生态多样、民俗文化多样、科学文化不高、农户经营分散、生产力水平低。各地农业资源禀赋各不相同,缺乏同质化集中连片的土地资源,无法发展大面积的土地密集型农牧业,因此,实行超大规模的生猪养殖不符合我国国情。养猪规模过大,资金投入相对较大,饲料供应、环保处理的难度增大,而且市场风险也增大。1个万头猪场年排污量3~4万吨,排出氮108t、磷30t,还有大量重金属和病原微生物,对水体和土壤污染压力很大;此外,每天还向大气排放氨35.3kg、硫化氢32kg、粉尘57.5kg及大量微生物和臭味物质,可使周围5km区域内空气受到污染。目前我国对大养殖场粪污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还不够成熟,仍在探索之中,而且现有的无害化处理技术投资大,养殖场一般都很难承受。此外,如果养殖场规模过大,防疫的难度也同时增大,一旦发生重大疫情,会有全军覆没的风险。
  适度规模养猪逐渐成为行业主流,适度规模养猪既是发展现代畜牧业的现实选择,又是现代养猪业实现可持续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适度规模养猪,是把养殖业从传统农耕文化中解放出来,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养猪生产者结合自身的经济实力、生产条件和技术水平,充分利用自身的各种优势,进行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以取得最好经济效益的规模。适度规模养猪的优势在于:①饲养成本低,可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农村劳动力、农产品资源等资源优势;②可提高资源的循环利用,降低环境污染,减轻市场和疫病带来的危害;③生产工艺合理性,容易做到全进全出,实施精细化管理;④先进猪舍设计比较容易实现,如供料系统、通风系统等。
  提升生猪养殖水平,实现适度规模化,最终还是要达到中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建设标准化的适度规模的养殖模式,意义不仅在于养殖者本身,对整个养殖业、社会和自然环境都是一项意义深远的改变。这对于提高整个养殖业的养殖水平,淘汰落后的生产方式,提高养殖产能,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都将起到重要作用。
二、优良品种
  1、品系
  纯种猪—单一品种;主要用于优良基因的选育和扩繁;
  杜洛克:瘦肉率高,生猪速度快;
  长白:产仔数高、饲料转化率高等;
  大约克: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等。
  一元猪:一元就是所谓的纯种公猪和母猪,又叫做祖代,比如大约克祖代母猪,杜洛克祖代公猪。
  二元猪:两个不同纯种猪杂交育成,又叫做父母代猪;特点产仔数多,生长快;主要用于繁殖三元猪。
  三元猪:纯种猪和二元母猪杂交育种的三元商品猪,以销售育肥为目的。
  2、主要种猪系列
  美系加系:体型好、四肢粗壮、生长速度快、120公斤出栏料重比仍较低,美系猪在国内分布广泛,近年来品种特点有较大改善,据传引入了中国太湖猪血缘,如长白猪出现卧系,其产仔数得到一定提升,产活仔平均12-13头。
  丹系:产仔数平均14-15头,初生重低,5天活仔数会受到影响,母猪肢蹄弱易发生肢蹄病,母猪营养水平需求高,对管理要求高,否则淘汰率高,丹系猪主要长白优秀,杜洛克无特点。
  法系:猪繁殖性能好,产活仔数平均14头,其体型较差,生长速度较慢,生长后期料比高,母猪营养水平需求高,若营养跟不上易发生产后瘫痪,法系猪主要长白、大白优秀,杜洛克无特点。
  3、培育优良种猪
  种猪遗传育种是公司技术核心,扩繁场依托科研机构和国内外知名专家,应用高科技、基因技术,不断致力于对种猪的繁育性能、生长速度,商品猪的生长性能、瘦肉率和肉质进行改良,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和疫病风险,为改善中国种猪品种结构,提高农民收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三、低蛋白饲料
  中国是粮食消费大国,同时也是粮食进口大国。2022年全国粮食总需求为6.4亿吨左右,其中口粮消费约为1.3亿吨,饲料用粮约为2.8亿吨占比44%,种子用粮约为0.5亿吨,加工用粮约为1.8亿吨。根据中国饲料工业协会披露,2022年全国工业饲料总产量30,223.4万吨,同比增长3.7%,饲料产业消费粮食占据半壁江山,通过科技创新替代节粮刻不容缓。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粮食节约行动方案》,2023年4月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饲用豆粕减量替代三年行动方案》的通知,要求加强饲料粮减量替代。推广猪鸡饲料中玉米、豆粕减量替代技术,充分挖掘利用杂粮、杂粕、粮食加工副产物等替代资源。改进制油工艺,提高杂粕质量。完善国家饲料原料营养价值数据库,引导饲料企业建立多元化饲料配方结构,推广饲料精准配方技术和精准配制工艺。加快推广低蛋白日粮技术,提高蛋白饲料利用效率,降低豆粕添加比例。增加优质饲草供应,降低牛羊养殖中精饲料用量。
  通过系统检测分析、体外仿生消化试验、湿化学法和近红外分析模型测定等高科技技术手段,精准检测、精确评价饲料原料净能值、氨基酸组成及其消化率建立营养参数数据库。在生猪养殖生产过程中,对不同原料配制饲料的饲喂效果进行评估和验证,构建与完善了不同阶段的生猪净能和可消化氨基酸需要量模型形成了适合自身养殖品种和猪群结构的营养标准体系。应用实践证明额外补充适量5~6种合成氨基酸(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可将生猪养殖全程饲料蛋白含量标准下调至12%,比目前国内平均水平低2~3个百分点,大幅度减少豆粕等蛋白原料使用量,且不降低动物生产性能。
  提效节粮,推广低蛋白日粮技术。应用低蛋白日粮技术,采用饲料精准配方和精细加工工艺配合使用合成氨基酸、酶制剂等高效饲料添加剂,降低猪配合饲料中的蛋白含量需求,减少饲料蛋白消耗,有效提高饲料蛋白利用效率,降低大豆蛋白使用量,预计全国年可以减少豆粕使用量1700万吨,保障了饲料品质、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
  适度规模,优良品种和低蛋白饲料,从规模效益、生产效率和成本管控三个方面,抓住养猪行业问题的牛鼻子,全力解决问题,助推我国生猪养殖业高质量发展,服务造福全国人民。
[ 资讯搜索] [ 加入收藏] [ 告诉好友] [ 打印本文] [ 违规举报] [ 关闭窗口]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投稿指南| 联系方式| 展会合作| 使用协议| 版权隐私| 网站地图| 排名推广| 广告服务

辽公网安备 21120202000005号

网站备案:辽ICP备11016505号-2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