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口蹄疫(Foot-and-mouthdisease,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MDV)引起的以患病动物的口、蹄部出现水疱性病症为特征的传染性疫病。口蹄疫的特点是起病急、传播极为迅速。除通过感染动物污染的固性物传播外,还能以气溶胶的形式通过空气长距离传播。发病率可达100%,仔猪常不见症状而猝死,严重时死亡率可达100%。该病一旦发生,如延误了早期扑灭,疫情常迅速扩大,造成不可收拾的局面,并且很难根除。控制和扑灭猪口蹄疫的有效措施是扑杀病猪和怀疑染毒猪,限制动物移动和肉品上市,因此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口蹄疫发生后,不但疫区和非疫区间的活畜和畜产品交易受到严格限制,更为严重的是畜产品国际贸易会立即断绝,从而使有口蹄疫的国家或地区外贸收入和经济发展遭受重大损失。国际动物卫生组织(OIE)将该病列在15个A类动物疫病名单之首,我国政府也将其排在一类动物传染病的第一位。
病原
口蹄疫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picornaviridae)口疮病毒属(aphthovirus),有7个血清型(O、A、C、Asia1(亚洲1)、SAT1(南非1)、SAT2(南非2)和SAT3(南非3)),型间无交叉保护。
临床症状
口蹄疫发病初始,猪往往出现精神抑郁、发热、流涎、跛行,但特征性症状是口、鼻、蹄及乳房等无毛部位出现水疱,继而水疱破裂,形成溃疡、结痂,痂块脱落后形成斑痕。
诊断鉴别
口蹄疫的临诊症状主要是口、鼻、蹄、乳头等部位出现水疱。发疱初期或之前,猪表现跛行。一般情况下主要靠这些临诊症状可初步诊断,但表现类似症状的还有猪水疱病、猪水疱疹(SVE)、水疱性口炎(VS)。因此,最终确诊要靠实验室诊断。
防治措施
国内外对口蹄疫防治积累了丰富经验,以下五项措施证明是有效的:
1.扑杀病畜及染毒动物扑杀动物的目的是消除传染源,病毒是最主要的传染源,其次是隐性感染动物和牛、羊等持续性感染带毒动物。疫情发生后,可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扑杀动物的范围,扑杀措施由宽到严的次序可为病畜
时间:2011-11-04 00:00:00来源:网络
上一篇:夏季猪高热病、蓝耳病的诊治方法
下一篇:春季北方气候多变谨防猪肺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