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因分析
1.饲料因素
饲料粗硬不易消化, 缺乏足够的纤维,饲料粉碎得太细,长期饲喂高能量特别是玉米含量过高的饲料, 在谷类日粮中不适当混合大量有刺激性的矿物质合剂,饲料中缺乏维生素E、维生素B1、硒等,以及饲料中不饱和脂肪酸过多或者霉变,都易引起猪胃溃疡。
2.应激因素
应激会导致胃肠微循环缺血、淤血、水肿、出血,造成胃黏膜损伤。应激会使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亢进, 导致自体组织损伤,引起胃溃疡。应激时分泌性保护性黏液变稀、量少,对胃黏膜保护力减弱。
3.药物因素
在饲养过程中投放大量的药物进行保健,大量的药物对胃黏膜产生刺激逐渐造成损伤长时间刺激得不到充分的恢复,使胃部造成永久性伤害,出现出血坏死。出现胃溃疡、胃穿孔、胃破裂。
4. 饲养环境因素
饲养环境的好坏也是影响该病发病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如噪音、恐惧、闷热、疼痛、妊娠、分娩、过多打扰猪(如经常转群、称重)。猪舍狭窄、活动范围长期受限制。猪舍通风不良、环境卫生不佳。饲喂不定时,时饱时饥,突然变换饲料等因素的发生常导致猪只发病。
5. 疾病因素
本病常继发于慢性猪丹毒、蛔虫感染、铜中毒、霉菌感染(特别是白色念珠菌感染), 也常见于维生素E缺乏、肝营养不良的猪。猪体质衰弱、胃酸过多也易发病。
二、 临床症状
症状病猪表现为厌食、腹部不适、肠道运动异常,导致便秘或腹泻、胃出血及黑粪症等。初期胃轻微出血,表现消化不良, 往往不易察觉。当胃穿孔后,伴发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时,可导致猪迅速死亡。本病按发病方式可分为隐性、慢性和急性三种类型。
1. 隐性
病猪无明显症状, 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几乎不受影响, 在屠宰后才被发现。
2.慢性
病猪食欲减退或不食, 病猪体表和可视黏膜明显苍白, 时有吐血或呕吐时带血,弓背或伏卧,因虚弱而喜躺卧,渐进性消瘦。开始时便秘,随后排煤焦油样粪便,血液检查呈阳性。病情有时恶化,有时缓解,引起消化障碍和腹痛。少数病例有慢性腹膜炎症状。病程为7~30 d。
3. 急性
本病急性发作时, 由于溃疡部大出血,病猪可突然死亡。也有的病猪在强烈运动、相互嘶咬、分娩前后突然吐血,排煤焦油样血便,体温下降,呼吸急促,腹痛不安,体表和黏膜苍白,体质虚弱,终因虚脱而死亡。当病猪因胃穿孔引起腹膜炎时, 一般在症状出现后1~2 d死亡。
三、预防与治疗
诊断本病在猪生前诊断较困难,特别是早期确诊更难。具有诊断意义的症状是,粪便变黑,皮肤和黏膜明显苍白。唯一的方法是取可疑的粪便做潜血检查,但应与出血性肠炎综合征、急性 猪痢疾加以区别。
1. 预防措施
a.要避免饲料粉碎得太细,减少日粮中玉米含量,少喂粉料。
b. 保证饲料营养。 母猪使用牲命1号,小猪使用护仔康,中大猪使用大莊素,可补充各阶段猪群的营养。
c. 减少频繁的转群、运输、驱赶,防止猪相互嘶咬。同时要保持 猪舍冬暖夏凉,加强通风, 保证 饲养 密度适宜, 猪舍要留有足够的空间便于 猪的自由活动。
2. 治疗措施
治疗治疗原则是消除发病因素、中和胃酸、保护胃黏膜。可注射镇静药,如盐酸氯丙嗪,中和胃酸,防止胃黏膜受侵害, 可用氢氧化铝硅酸镁或氧化镁等抗酸剂。保护溃疡面,防止出血,促进愈合,可于饲喂前投服次硝酸铋,也可口服鞣酸蛋白。对于出血严重的 猪,应使用止血剂如维生素K。可静脉补充葡萄糖溶液、维生素C。如果病猪极度贫血,证实为胃穿孔或弥漫性腹膜炎,宜及早淘汰。
时间:2012-10-16 12:13:25来源:网络
上一篇:惠农分享:猪胃溃疡预防之法
下一篇:猪胃溃疡的病因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