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仔猪先天性震颤病的防治

   新生仔猪先天性震颤病,可使生后仔猪咬不住乳头,而导致体弱消瘦,是一种新的疾病,分布面广,国内外各品种猪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危害日趋严重,也给养猪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1.发病情况
     辽宁大连市北三县某乡的一个村,近年来,该村有2户养猪户从外地引进后备小母猪2l头,经培育3个月龄后陆续配种产仔,其中有5头母猪产仔42头,仔猪先后全部出现先天性震颤病,其中有11头仔猜哺乳咬不住乳头而死亡,死亡率26%。剩余仔猪断奶后症状削失,这些康复断奶猪与健康断奶猪一样进行育肥和留种,但这些猪只均为隐性病毒携带者。 截止到2007年底,该村已有28户养母猪,先后有122头次的初产母猪产仔后,新生仔猪发生先天性震颤病,仔猪死亡率30%。由于市县兽医站深入养猪户到现场临床观察,确定为新生仔猪先天性震颤病,病原为猪圆环病毒I型PCV。并采取综合防治对策,病情有所控制。
     2.病毒特征
     新生仔猪先天性震颤病的病原主要致病因子为猪圆环病毒I型PCV-1。PCV—1是一种圆形小颗粒20面体对称、无囊膜,单股环壮DNA病毒,直径14—17微米,是目前发现最小的动物病毒。早在1974年被德国专家首先发现,在许多国家猪场检测发现,先天性震颤病的病原是PCV,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直至1991年在加拿大的猪群中出现了一种被称为断奶猪多系统衰竭综合症的新病,给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才引起人们对这种疾病的高度关注。经大量的临床调查和实验室病原分离,鉴定后,确定其病原是猪圆环病毒U型(PCV—2)。由于圆环病毒PCV具有PCV-1和PCV-2两种基因型,其中PCV-1广泛存在猪体内及猪源传代细胞系。据报道引起新生仔猪先天性震颤病的病原是PCV-1、PCV-2,不仅具有致病性可引起断奶猪多系统衰竭综合症的病原,而且危害严重。致病因子可引起猪体的免疫抑制,导致猪体的免疫力下降,从而使猪肾病综合症、坏死性肺炎、猪的流产、不孕性疾病和新生仔猪先天性震颤病及其他综合病症等的发生。
     3.流行特点
     研究表明,PCV-1对猪无致病性,但产生血清抗体,并在猪群中普遍存在,用PCV-1接种2日龄、9月龄的猪只,不能引起猪只任何临床症状,但用接种PCV-1的猪脾、肺脏和淋巴结制备切片,经免疫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在猪的脾、肺脏和淋巴结中存在大量的PCV-l,并见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的存在。该病的传播方式为垂直传播,各品种的猪及其杂交后代均具有易感性;其发生无明显的季节性,初产母猪多发生,经产母猪很少发生,感染母猪以后所产的几窝仔猪中通常都不发病,呈散发性,每次流行的致死率为10—30%;康复猪常成为带毒者,种公猪被患病母猪感染后可成为传播者。
     4.临床症状
     妊娠母猪无任何异常表现,而新生仔猪刚产几小时后出现震颤,后肢无力,共济失调,一窝仔猪中部分或全部发病,但轻重程度有所差异,一部分发病症状较轻,全窝发病症状较重。震颤呈多样性的舞蹈动作,而震颤是持续性的,卧地时震颤频率减低,而睡眠时震颤停止,但站起来后又震颤,前肢震动剧烈的仔猪常呈犬坐式,患病仔猪行动困难无法哺乳而饿死或因行动障碍被母猪压死。患病仔猪在生后1周活着的一般愈后良好。
     5.诊断
     根据母猪产后新生仔猪先天性呈特征性持续震颤或痉挛,震颤消失后同健康猪,可作初步诊断。
     6.防治对策
     该病尚无有效疫苗和特效疗法。预防该病主要依据一般性的防疫措施。一要把好引种关,患病猪康复后不能作种用,在引种时应该认真了解供种单位的免疫程序和疫情,对发生过本病或其他疫病的猪场都不能引进种猪。二要建立严格的消毒制度。坚持定期消毒,养母猪,春秋两季要对猪舍、场地和用具进行全面大清扫,大消毒,特别是患病母猪产后更要清洗被污染的墙壁、地面、产床等。三要加强饲养管理,必须根据母猪的各阶段营养需求进行合理配制,饲喂全价饲料,使新生仔猪体质健壮,增强抗病能力;若有仔猪吃不到母乳,一定要进行人工辅助或人工哺乳,这样可使患病仔康复而减少死亡。

时间:2012-07-30 14:47:23 来源:网络

上一篇:仔猪先天性震颤病

下一篇:浅谈猪先天性震颤

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