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猪友家园
猪友分享

头条推荐专题

推荐
猪场职责
猪场岗位职责 1 场长职责 在(1)负责猪场的经营管理。( 2 )负责协调本单位各部门之间的关系。( 3 )处理实施年度生产计划。 ( 4 )处理对外事务 ( 5 )组织召开例会,传达上级文件。
冬季 寒冷,在外界气温过低时,猪体为了维持正常的体温,就必须增强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产生热能,以补充体热的散失。一般来说,小猪周围气温以20℃至26℃时,代谢消耗量较低,生长发育正常。
推荐
猪场驱虫
一般应掌握以下几个要点: 1.科学选用驱虫药 目前,对猪场危害较大的寄生虫主要有疥螨、鞭虫、蛔虫、圆线虫、蚤、蚊、蝇等。猪场驱虫药使用原则: 1.1 选好时间,全群覆盖
首页> 养猪技术> 正文
养猪企业如何应对频繁的猪病疫情?
在当今规模化养猪生产中,疾病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尤其是2006年夏季发生和流行的猪高热病,直接导致了许多农户和规模猪场的猪只大量发病和死亡,造成了重大损失。如何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的疫病防制新技术以确保猪场安全生产,是业内人士需要认真探讨和解决的大问题。
1猪病难以控制的因素分析
1.1多病原猪病增多
近年来,规模猪场病毒病趋于缓和、细菌病呈上升态势。多病原猪病较多,常以猪瘟、伪狂犬病、细小病毒病、乙脑等病毒性繁殖障碍性疾病为主,继发或混合感染副猪嗜血杆菌病、链球菌病、巴氏杆菌病、大肠杆菌病等疾病;并且无论是细菌病还是病毒病。病猪所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都很相似,主要体现为呼吸道疾病的症状,给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防控带来很大的困难。据了解,呼吸道病综合征就是由病毒、细菌、环境应激、霉菌毒素和猪体免疫力低下相互作用造成的。
1.2目前许多正规猪场的设计、生产现状及防病理念不能有效控制疫病
1.2.1一点式的高密度饲养不利于疫病的防控。目前,许多管理规范的养猪企业在几十亩(或百十亩)土地的范围内年出栏猪一万头至数万头,在狭小的范围内高密度饲养。猪只数量的增加、彼此间距离变小,使一些接触性疾病的传播变得极其容易(如 口蹄疫、蓝耳病等),常常暴发流行。生产实践表明,高密度的集中饲养让猪生活在集中营的监牢中,猪遭受的苦难已超越了其承受能力,即使管理最好的猪群也处于亚健康状态,造成猪对疫病的易感性增强,只要环境条件稍微改变猪就会发病。
1.2.2猪舍设计不科学,使猪场无法有效防控疫病。许多猪场的猪舍采用的是长通间、双列式结构。如在妊娠舍采用限位栏饲养,一栋猪舍常饲养数百头 母猪;分娩舍 母猪多在产床上分娩,使舍内常有处于不同生理状态的各类母猪、不同日龄的哺乳仔猪;而生长肥育舍内也同样有几百头不同年龄的猪混合饲养在一栋 猪舍内。舍内通风换气、排污、喂料、清扫及其它生产活动均由一侧向另一侧进行。这种大通间 猪舍设计的最大问题则是病原微生物可通过猪只间的密切接触、空气、污水及人员活动传播,使急性传染病在极短的时间内在一栋猪舍内或全场范围内流行。
1.2.3猪场流水线式的生产工艺流程设计不利于防控疫病。目前,许多猪场仍按工艺流程设计,分别对空怀配种、妊娠、分娩、保育、肥育的各类猪群采用了“流水线式”的生产管理方式,使猪不断地转群、合群,猪群流动性增大,猪只间接触频率增高,导致猪群中争夺位次的争斗增多。在目前猪病较为复杂、猪舍大空间设计和猪群大群体饲养管理的方式下,猪群很容易处于应激状态,造成机体抵抗力下降,在不能实现全进全出的情况下,易于传染病的水平传播。
1.2.4猪场的位置和猪舍间距不符合现代防疫技术要求。由于选址和设计的缺陷,不少猪场与周围的村庄、交通主干道距离较近,生产区内猪舍间距过小、不符合隔离与通风的要求。不同用途、不同年龄的各类猪群混群饲养也不符合现代防疫技术的基本要求。更有甚者,有的猪场根本没有隔离舍,发病猪只或引进的种猪常与本场的正常猪只饲养在同一栋舍内,人为造成疾病的传播。
1.2.5许多猪场的猪舍不能彻底消毒灭源。由于许多规模猪场采用流水式作业和大通间式猪舍,无法实行全进全出和彻底空栏,各类猪舍基本上只实行载猪条件下的日常消毒或局部的空栏清洗消毒,不能进行必不可少的定期空栏消毒。在冬春季节采取塑料薄膜全密封保暖的情况下,许多猪场基本没有对猪舍内空气进行消毒;需转群移动的猪群在进入其它猪舍时基本也不消毒,从而导致疫病的扩散。
1.2.6猪场严重的环境污染有利于疾病的发生和扩散。猪场的环境污染源主要是粪便、污水和有害气体。目前,国内许多猪场因建场较早,设计不合理,导致场内粪便、污水污染的现象随处可见。夏季蚊蝇成群,有利于疾病的发生和扩散。有害气体对猪舍内空气的污染更为严重,尤其在冬季采用塑料棚保暖的情况下,猪舍内臭气扑鼻,氨味刺眼,这也是一些猪场冬春季节呼吸道疾病多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1.2.7从多个种猪场引种,使猪场疫病更加复杂。目前,多渠道从不同的种猪场引种是许多猪场存在的大问题。尤其是一些新建猪场急于投产,多渠道引种,使得不同地域、不同繁育体系间疫病的传播越来越多,结果猪场成为疫源的集中地。生产实践表明,一些猪场的猪伪狂犬病和蓝耳病的发生和流行,都与从外地引种有关。
1.2.8对猪舍内环境的控制工作重视不够。在高密度集约化饲养条件下,为保证猪群的正常生产,必须有效地控制猪舍内的环境,如温度、湿度、光照、灰尘和有害气体浓度、病原微生物数量等等。猪舍内这些不利环境因素一旦达到一定水平,极易损害猪的健康,造成疫病发生和流行。然而,许多猪场由于建场较早,未考虑上述因素。对于许多传染病来说,如果不存在饲养管理恶劣的因素,就不会加重病情。腹泻、地方性肺炎、生长参差不齐和仔猪断奶后生长不良等问题可以是传染病的结果,但更是饲养密度过大、饮水不足以及气温和通风管理不当(在全封闭式管理的猪舍及冬季更为严重)等因素的结果。在许多情况下,治疗这些疾病是不能只依赖抗生素和其它药物的,还应改善猪舍环境。 点击下一页更精彩
更新时间:2013-12-18 11:05:56 点击:发布人: 会员投稿 来源:网络
上一页 :养猪生产中的新思维——排毒 下一页:最后一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广告投放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投稿指南
  • 展会合作
  • 免责声明
  • 媒体合作
  • 手机访问
  • 友情连接
  • 微信公众
  • 网站留言
  • CopyRight ? 2011-2013 pig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1016505号-2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