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大棚如何养蜈蚣(3)
2、产卵及孵化期的饲养与管理
蜈蚣为卵生,寿命在6-10年。产卵期的温度保持在20-28摄氏度就可以了,湿度不宜太大,控制在50%左右就可以了。蜈蚣在产卵时最怕惊扰。若受惊扰,它就会停止产卵或将卵粒全部吃掉,这就是蜈蚣的保护性反应。在蜈蚣产卵时,一定要保持环境安静,不要有大的噪声,不要去翻窝观看。蜈蚣在不受外界惊扰的情况下,顺利产卵过程大约需2~3小时。蜈蚣的卵呈椭圆形,大小不一。一般卵的直径约3~3.5毫米,米黄色,半透明状。卵表面富有粘液,卵粒互相粘在一起成卵块,卵膜富有弹性。产完卵后,蜈蚣侧转身体,用腹足把卵粒托聚成团,悬空抱在怀中进行孵化。
蜈蚣产卵、抱卵孵化的时间大约为40~50天。这期间,雌蜈蚣一直不吃不喝,不离卵或幼体,精心守护着,我们可以不投食,但必须像往常一样按时加水,将湿度控制在60%-70%之间,使蜈蚣栖息的窝穴保持适宜的湿度,同时把温度控制在20℃~36℃之间。如果温度、湿度不合适,过高或过低都会使孵化终断,胚胎停止发育而死亡。另外蜈蚣孵化期正值炎热的夏季,应经常在大棚里撒冷水进行降温。并且每天需开启门窗排湿,以防止高温高湿蜈蚣得黑毒病而死亡。 如果孵化条件合适,经过40多天后,2-3厘米左右长的小蜈蚣便会脱离母体,出来活动觅食了。
3、共育期的饲养与管理
共育期适宜的温、湿度
共育期是指成体与幼体在一起混养的时期。在共育期应维护好大棚内的温湿度,温度保持在25—30℃之间,相对湿度应控制在60%-70%以内。如果温度过高,至38℃以上时,蜈蚣体内水分就会散失,它的一切活动都将停止, 如果温度升至39℃以上时,会因体内失水太多而使身体干枯死亡。在多雨的季节,饲养人员应多注意大棚内的温湿度,及时进行升温排湿,防止低温高湿,蜈蚣患上腹胀病。到了冬天,当大棚内温度低于20摄氏度时,饲养人员应及时点燃供暖炉,为大棚升温,并不定时地撒水,增加大棚内的湿度。这样通过人为地加热、控温,使蜈蚣照常处于快速生长状态,缩短养殖期。另外在共育期尽量使幼蜈蚣居于瓦片的最底层,以利于吸收水分,快速生长。
共育期蜈蚣的饲喂
共育期的饲喂和种蜈蚣的饲喂一样,也是在晚间8点左右饲喂。只是成体蜈蚣和幼蜈蚣饲喂的饵料有所不同而已。在饲喂管理期间,要注意多观察是否有死亡、伤残或疾病的蜈蚣。并搞好大棚内的环境卫生,防止敌害入侵。
适宜的饵料
大棚内刚孵出的小蜈蚣身体幼小而嫩弱,在逐渐成长时,饲料应以多汁、柔软的动物饲料为主,如黄粉虫的小幼虫、精肉等,投喂时精肉应剁成肉泥。而雌蜈蚣和成体雄蜈蚣还是以饲喂黄粉虫大的幼虫为主。
供水
在共育期除了放置饮水盘外,还需放置吸水海绵来为幼蜈蚣提供饮用水。饲养人员每天要不定时地在吸水海绵上撒水,让吸水海绵一直保持在蓄水状态,以保证小蜈蚣时常有水喝。
幼蜈蚣的防逃
幼蜈蚣体小足多攀附逃跑能力更强,一般养殖人员很难发现,和成体蜈蚣相比更难防逃,这需要养殖人员在日常管理中多注意观察,随时检查,多加防范,及时擦拭干净墙壁上塑料膜。
五、疾病的防治
在正常饲养管理条件下, 蜈蚣很少得病。但随着饲养密度的增加,大棚内温湿度的变化,患病率也会升高。一般的低温高湿或者高温高湿都会造成蜈蚣的病变。只要我们做好日常的管理工作就可以防治一些疾病的发生。
脱壳病 此病多发于雨季。栖息场所湿度过高,真菌在体内寄生引起的。初期表现为躁动不安,来回爬动,后期行动滞缓,最终因不食不动而死亡。发现病体,死亡的蜈蚣要及时捡出,然后用阿莫西林0.25克,研成细末加入1000克饮用水中拌匀,连喂数日,直至病愈。点击下一页更精彩
更新时间:2013-11-02 20:29:19
来源:网络
上一页 :蜈蚣人工饲养各阶段管理技术
下一页:蜈蚣疾病的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