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的品种介绍
蜈蚣,又名天龙、百脚虫,性温,味辛,有毒。具有息风镇痛,攻毒散结,息经止痛、抗癌等功能。主治半身不遂、破伤风、骨结核、瘰疠、毒蛇咬伤、小儿惊风、中风等症。近代研究表明,蜈蚣主要成分为组织胺、溶血蛋白质、多种氨基酸、脂肪胺及胆甾醇,此外尚含橙色素及淡蓝绿色素等。蜈蚣毒素对大鼠中枢神经系统的原溶血作用,具有烟碱--阻乙酰胆碱样性质溶血作用,能使小白鼠精原细胞发生坏死、消失,说明对瘤细胞有抑制作用。近年用于消化系统肿瘤癌症具有较好的疗效。蜈蚣也是“蛇药片”、“拔毒膏”、“散风活络丸”等中成药的主要原料。由此可见蜈蚣是动物性药材中不可缺少的, 其药用价值被国内外医学专家高度重视。
蜈蚣成体体长12厘米左右,宽0.5-1.1厘米,背腹略扁,头部板近圆形,前端突出,头部板和第一背板金黄色,故又称“金头蜈蚣”。中国南北各地均有分布,野生主要产于长江中下游地区。
蜈蚣常栖息在丘陵地带和多砂土的低山地区、田野、路旁杂草丛生处,或栖息在柴堆腐木和乱石间隙瓦砾下或厨房脚边等阴暗潮湿角落里。白天畏光隐藏在窝内歇息,晚上8时爬出来活动、觅食及交配。晚上8时至12时是蜈蚣活动的高峰期。
蜈蚣是食杂性动物,以各种昆虫、动物内脏、青菜瓜果及厨房下脚料为食料。
据《昌国典咏》记载:磨心岭土人种蜈蚣以为田,供药肆之采用,则此物由来已久,但今未闻有种者。
磨心岭在浙江岱山境内,因盛产药用蜈蚣而出名,当地人以经营药用蜈蚣为业,并对药用蜈蚣的适宜栖息地加以管理,种群给予保护,使之繁殖或改善生长环境补充食物等方式进行繁养,采收后卖给药商获取报酬,以为生计,可见在我国古代就有人从事药用蜈蚣养殖。
更新时间:2013-11-02 20:42:44
来源:网络
上一页 :蜈蚣养殖业前景分析
下一页:养殖蜈蚣背后的财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