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圆环病毒感染是由猪圆环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新的传染病。本病可导致猪群产生严重的免疫抑制,从而容易导致继发或并发其他传染病。 _
目前,本病已遍及世界各养猪国家和地区。我国于2001年首次发现。目前该病在我国猪群中已广泛流行,给养猪业造成了巨大损失。猪圆环病毒病已成为严重危害世界养猪业的一种新的传染病。
只是猪圆环病毒(PVC)的主要宿主。猪对PVC有较强的易感性,各种年龄的猪均可感染,但仔猪感染后发病严重。胚胎期或生后早期感染的猪,往往在断奶后才可以发病,一般集中在5—18周龄,尤其在6—12周龄最为多见。怀孕母猪感染PVC后,可经胎盘垂直传染给仔猪,并导致繁殖障碍。感染猪可自鼻液、粪便等废物中排除病毒,经消化道、呼吸道引起感染。
血清学调查发现,国外猪群PVC阳性率达20%—80%,国内的阳性率也达52.8%—100%。
自PVC发现以来,PVC-1和PVC-2已经被证实为世界性流行和存在的病毒。其中,PVC-2病毒在我国猪群中的感染已经相当严重。
病毒是致病的必要因素,但不是充分条件,必须在其他因素的共同参与下才能导致明显的和严重的临诊病症,这些因素除了一些常见的、重要的病原体外,还包括饲养管理不善、通风不良、温度不适、免疫接种应激、不同来源和日龄的猪混养等。本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变化很大,依据猪群健康状况、饲养管理水平、环境条件及病毒类型等而定,一般在10%—20%,个别发病、死亡率可达40%。
猪病症状:
猪圆环病毒感染后潜伏期均较长,即使胚胎期或出生后早期感染,也多在断奶以后才陆续出现症状。PVC-2感染可以引起以下多种病症:
1、 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症2 l
通常发生于断奶仔猪,1997年首次报道,随后美洲、欧洲和亚洲各国相继报道了该病。现已证实PVC-2是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症的重要病原,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细小病毒、伪狂犬病病毒等病原混合感染和免疫刺激可以加重该病的危害程度。
患猪表现为精神欠佳、食欲不振、体温略偏高、肌肉衰弱无力、下痢、呼吸困难、眼睑水肿、黄疸、贫血、消瘦、生长发育不良,与同龄猪体重相差甚大,皮肤湿疹,全身性的淋巴结病变,尤其以腹股沟、肠系膜、支气管以及纵膈淋巴结肿胀明显,发病率为5%—30%,死亡率为5%—40%不等,康复猪成为僵猪。
2、 皮炎和肾病综合症;
通常发生于8—18周龄的猪。在1993年首次报道于英国,随后在美国、欧洲和南非、亚洲均有报道。发病率为0.15%—2%,有的时候可高达7%。以会阴部和四肢皮肤出现红紫色隆起的不规则斑块为主要症状。患猪表现为皮下水肿,食欲丧失,有时体温上升。通常在3d内死亡,有时可以维持2—3周。
3、 增生性坏死性间质性肺炎.
此病主要危害6—14周龄的猪。发病率为2%—30%,死亡率为4%—10%。
4、 繁殖障碍
导致母猪返情率增加、产木乃伊胎、流产以及死胎和产弱仔等。
猪病防治:
因为目前国际上还没有有效疫苗由于PVC-2感染的免疫预防,因此控制PVC-2感染的主要措施包括:加强环境消毒和饲养管理,减少仔猪应激,做好伪狂犬、猪繁殖与呼吸系统综合症、细小病毒病、气喘病、传染性胸膜肺炎等其他疫病的综合防治等。必要时可试用自家灭活苗预防。
定期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类药物如支原净、金霉素、阿莫西林等,对预防本病或降低发病率有一定作用,这主要是因为抑制了猪群中的一些常见细菌性病原体,增强了猪群抵抗力。对发病猪群最好淘汰,不能淘汰者使用上述药物同时配合对症治疗,可降低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