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脸识别?!阿里和京东这次要AI养猪了
提到养猪,你会想到什么?一个偏远的乡村,农民辛勤的劳作,数百头猪圈养在猪圈中,吃了睡睡了吃,不断生长,不断繁殖,然后再一车车的送到屠宰场……
不过可能你并不了解,养猪这个行业已经开始悄然发生变化——阿里和京东这次打算用人工智能来颠覆养猪行业。
猪脸识别?!阿里和京东这次要AI养猪了
京东人工智能养猪系统截图
2017年底,家住北京周边的养猪专业户老张,迎来了一群不同寻常的访客——来自京东金融人工智能部门的20名算法工程师。
他们带着单反相机和摄像机,在老张的猪圈周围设置了八个拍摄点。他们的任务是给老张的一百多头猪挨个进行拍照和录像,利用这些图像建立一个养猪场的原始数据库。
这个任务比预先设想的要困难得多。猪始终四处乱跑,你也不能指望他们老老实实的盯着摄像机。就算成功捕捉并拍摄了一张照片,也会发现猪的脸上满是污垢。除了这些摄像的问题之外,猪圈的味道也让拍摄的过程异常难熬,特别是对于这些习惯了在空调办公室里工作的算法工程师们,这样的环境显然是地狱难度的挑战。拍摄总共花费了十多个小时。当京东的工程师们完成任务时,太阳已经落山了。
京东的团队重新整合处理这些拍摄的数据,在京东的数据挖掘大赛上,以此作为数据集提供给参赛者们。参赛者拿到30个猪的一分钟展示视频剪辑,任务是开发一种新的算法,能够将这30头猪的身份与数据集中的3000张照片进行正确匹配。
如何实现猪的面部识别,是京东正在开发的“智能农场管理解决方案”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除此之外,京东还有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那就是“将传统农业数字化”。
猪脸识别?!阿里和京东这次要AI养猪了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中国饲养了近7亿头猪,相当于全球猪肉供应量的一半以上。在过去的10年里,中国人均猪肉消费量超过30公斤,猪肉,是我们最常食用的肉类。2016年,国内猪肉销售额最高达到1.4万亿元人民币,占全年GDP的近2%。2018年,中国居民总计消费5490万吨猪肉,占肉类总量的62%以上。
但中国猪肉的生产成本明显高于美国等国家。我们生产一公斤猪肉所需的饲料成本是美国的两倍;单位猪肉生产所需劳动力成本大约是美国的四倍。
去年11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动物营养和饲料科学专家——李德发在京东探索者大会上表示:“我们养一头猪的成本,大致相当于在美国养两头猪的成本”,“换句话说,如果我们现在决定从美国进口猪肉,然后在中国市场销售,即使我们考虑到运输成本,仍然会比我们(在国内生产猪肉)的成本低。”
养猪业有待提高的还不仅仅是成本问题。中国养猪业在另一项关键的效率指标——断奶仔猪数/母猪/年(PSY)上也远远落后于美国。中国的PSY平均为15,比美国低10左右。
中国养猪场最大的问题之一是其劳动密集型的性质。广西扬翔养猪场副总裁高远飞介绍到:与中国养猪场相比,美国养猪场雇佣的员工往往更少,人力资源成本也就少得多。(扬翔养猪场在中国有39家分公司,去年生产了200万头猪,是中国养猪业最知名的公司之一)
他补充介绍到:“美国的养猪场大多是现代化养殖。与此相比,中国的养猪场可能更多地依赖人工。”
猪脸识别?!阿里和京东这次要AI养猪了
资料来源:美国农业部;华泰期货
猪脸识别?!阿里和京东这次要AI养猪了
资料来源:美国农业部;华泰期货
京东等科技巨头,旨在帮助中国的农场快速实现现代化。
京东的“智能农场管理解决方案”现在提供了猪脸识别的方法,可以以此来跟进它们的生长情况、免疫信息和身体状况。如果发现猪圈里有异常现象,就会立刻通知农场的工人。他们还部署了一批检查机器人、自动喂食器和其他物联网设备,来控制猪的生活环境、饲料供应和废物处理,等劳动密集型的任务。
去年,京东金融的科技部门JD Digits(正式名称为JD Finance)CEO陈生强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向与会者表示,他们的解决方案可以在一年之内将中型养猪场的劳动力成本降低30%-50%,并减少5-8天的出栏时间(一般需要180天)。如果中国所有的养猪场都采用他们的解决方案,那么“我们可以帮助整个行业降低500多亿元的成本。”
在会议召开的同一时期,JD Digits宣布了与吉林省专业饲养黑猪的公司“精气神”达成的第一笔商业人工智能养猪业协议。“精气神”表示,将把长白山脚下的两个养猪场改造成京东人工智能套件的试验场。两家公司的目标是在三年内将“精气神”的畜牧系统与京东的智能养殖管理解决方案相结合,每年养殖100万头猪。
今年5月,京东战略投资“精气神”。6·18前夕,“精气神”的第一批智能养殖黑猪肉在京东商城及其实体零售店7Fresh上首次亮相。
猪脸识别?!阿里和京东这次要AI养猪了
精气神养猪场的一名工人正在通过手机查看猪的情况。
在京东开发猪脸识别方法的同时,阿里巴巴的一支程序员团队前往宜宾,这个五粮液的故乡。
团队来到了当地的著名的养猪业龙头:德康集团,他们自称是“猪猪男孩”(还有一个“猪猪女孩”)。他们的任务是找到一个更容易切入的点,以改变这个存在了数千年的传统养猪业。
2018年2月,阿里巴巴云与特渠集团、德康集团合作,将人工智能技术引入养猪业。
不过,阿里巴巴的视觉识别技术并没有尝试进行猪脸识别,而是走的常规路线:扫描猪身上的纹身。它的智能养殖系统“ET农业大脑”通过猪的纹身来识别它们,并为它们建立数据库,记录它们的体重、饮食行为和日常活动。阿里巴巴集团高级副总裁胡晓明认为这是一项革命性的功能。2018年6月,他在“ET农业大脑”的发布会上表示,依靠人工智能产业的辅助,优质猪肉的标准将从每头猪的体重转变为其活动记录。“将来,我们会说我们想要一头跑200公里的猪,而不是一头重200公斤的猪。”他兴奋道。
如果一头猪整天相对不活跃,该算法可以分析它的资料,并确定它是生病了还是怀孕了。该系统还使用了语音识别技术——它可以识别猪发出的声音,在母猪不小心滚到小猪身上并将其压死之前发出警报。
阿里巴巴表示,该系统可以将猪的死亡率降低至3%,并将PSY显著提高至32,达到行业最高标准。
钟鼎资本的合伙人饶德孟表示:“养猪业关注的是其生产效率。”人工智能养猪业的竞争优势,不只是猪的面部识别和语音识别等适合宣传的功能,还在于它能够以一种有助于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的方式收集和分析数据。
养猪业有着数千年的历史,京东和阿里都开始尝试着用高科技重新定义这个行业,并信誓旦旦的保证会带来飞跃性的效率提升。但是全国各地的农场,甚至是全世界的农场,会加入这一改革浪潮中吗?
人工智能有着巨大的潜力,堪称是“历史的趋势”,但是业内人士也看到了它的局限性。京东和阿里开发的工具大多是为中型或大型养猪场设计的。这些养猪场有雄厚的资本用于投资和改造,其庞大的规模也足以抵消新技术引进所带来的成本。
但与美国不同的是,中国一半以上的猪是在畜群规模小于500头的农场饲养的。这些个体养殖户可能并不会考虑采用京东和阿里的人工智能系统。
个体户还没有能力采用现代的饲养方法,因此要让所有人都能够意识到人工智能在养猪场中的优势是不切实际的。
“小规模养猪场不接受人工智能,而他们又恰好代表了养猪业的大多数,这将阻碍人工智能在养猪业的引入过程”,“很多人认为这是一个没有多少实际用途的累赘。”
中国养猪户面临着一个更为紧迫的问题。据中国农业部发布的数据显示,由于致命的非洲猪瘟(ASF)在全国范围内的爆发,今年到目前为止,中国的母猪和生猪库存都下降了30%以上。北京方面表示,已在32个省份发现150多例ASF病例,并扑杀了100多万头猪以控制疫情。行业分析师表示,实际损失可能会更糟糕。
随着超过三分之一的中国猪肉产量被ASF淘汰,猪肉价格飙升。钟鼎资本的饶德孟说:“随着价格上涨,对养猪场来说,效率问题变得不那么严重了,因为只要养猪场能让猪活下来,并把它们卖掉,就能获得丰厚的利润。”
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这种致命的流行病反而可能有助于推广人工智能养猪业……许多规模较小的养猪场正在倒闭,而规模较大的养猪场有能力更好地限制ASF造成的破坏,能够让他们的牲畜存活下来,安然度过这场风暴,并最终采用新的解决方案来跟踪他们的猪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