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养猪头条正文

高粱大量替代玉米,广东饲料主要能量来源已不是玉米?

2015-06-24 19:00:51 新牧网

从2014年12月开始到目前,国产玉米到港量连续6个月出现下降,今年4月到港量只有40万吨。在饲料总产量跌幅不大的情况下,国产玉米到港量降低,而且国内玉米库存量也在往下走,但今年的玉米价格并没有上涨的趋势。如果加上高粱,大麦到港量,从2015年1月开始,每个月都有110-120万吨能量饲料到港,跟饲料产量匹配,说明现在广东饲料主要能量来源已经不是玉米。

 

6月18日,“2015新常态下如何降低饲养成本高峰论坛”在肇庆举行,共有200多个养殖场负责人参加,肇庆锦峰饲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梁家亮讲解饲料原料贸易变化及趋势。本次论坛由嘉吉饲料有限公司、广东省肇庆市锦峰饲料有限公司主办。

肇庆锦峰饲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梁家亮

 

广东饲料主要能量来源已不是玉米

 

梁家亮表示,广东猪料总产量近几年稳步增长,2014年猪配合饲料产量1027万吨,每个月约生产85万吨,按玉米占比60%计算,广东本地玉米需求约50多万吨/月。在2014年11月前,广东玉米到港量平均为80-90万吨,其他饲料使用玉米并不多,因此刚好与猪料产量水平配对。

 

从2014年12月开始到目前,国产玉米到港量连续6个月出现下降,今年4月到港量只有40万吨。在饲料总产量跌幅不大的情况下,国产玉米到港量降低,而且国内玉米库存量也在往下走,但今年的玉米价格并没有上涨的趋势。如果加上高粱,大麦到港量,从2015年1月开始,每个月都有110-120万吨能量饲料到港,跟饲料产量匹配,说明现在广东饲料主要能量来源已经不是玉米。

 

进口高粱到港量迅速上升,历史性出现单月到港量大于国产玉米数量。到目前为止,95%的进口能量都进入配合饲料生产,自配料配方调整滞后。2014年国产玉米价格创历史新高,刺激有能力进口的饲料企业寻求低成本能量替代,进口玉米虽然有价格优势,但是配额制度和进口风险让大多数人望而止步,转而选择非转基因高粱和大麦。

 

全球大豆产量及库存,2011/2012年度美国遇到干旱,全球大豆库存和存量大幅下降,2012/2013年度虽然产量回升,但因为巴西的白糖,玉米出口占领了部分大豆装运,价格也有所起伏,2014/2015年,大豆从产区到销区系统重建之后,豆粕价格下降极快。

 

梁家亮认为,从目前中国的购买情况来看,接下来大豆价格还有往下调的空间。而对于玉米来说,要密切关注面积报告和夏天产量,今年有很明显厄尔尼诺天气,但他认为,还是选择能把握现货信息的基差贸易较好。

 

大豆在今年夏天供应充足

 

我国进口大豆的国家中,美国跟巴西大豆产量增加比较明显,阿根廷因本国有汇率问题,还有政府对本国农产品出口税率不断变化,农民对土地扩种欲望不强。巴西在亚马逊流域等地可以增加种植,未来也会成为出口大豆的主要国家,巴西目前出口大豆成本有40%在物流,未来在出口市场中对美国有相当大的冲击。

 

2012年之前每个作物年度我国向美国购买大豆约2400-2600万吨左右,2013年美国出现干旱,我国从巴西进口的大豆首次超过从美国进口,而我国国内蛋白供应量一直在往下降,进口大豆依然是主要蛋白来源,巴西已经成为我国首要大豆进口来源国,高蛋白豆粕生产成为常态,目前2014/2015年度大豆已采购量为7200万吨,预计作物年度进口量将达到7600万吨。截至6月15日,我国在6月份已在全球装运430万吨大豆,预计整个6月份会往中国装运830万吨大豆,大豆在今年夏天维持供应充足状态。

 

广东基差走弱

 

过去2年,基差远期采购在广东产销体系中贸易量已超过70%。

 

基差是指某一特定商品在某一特定时间和地点的现货价格与该商品在期货市场的期货价格之差(基差=现货价格-期货价格)。

 

一口价合同是传统的卖方定价模式,买方没有定价权,不同年份波动剧烈,采购风险大;基差合同则是从单边定价转变到买卖双方定价,买方拥有定价权;能发现远期价格;对绝对价格涨跌不敏感,波动率低。

 

拿到定价权之后怎么去交易?“比如从去年10月份买20元基差,到今天给价,市场交易是0基差的话马上提货,最多也是亏20元,如果是从去年10月份点价再执行,风险就是1000元了(去年10月豆粕价格与今年6月相差1000元/吨)”。梁家亮提醒大家拿到基差合同后不要急着去想转化成一口价是否划算。

 

基差报价的算法源自于大豆压榨利润。油厂是在有利润的前提下报远期价格。油厂压榨利润好的时候,虚盘上会进口更多大豆,基差卖出去,转化成跌损,把实货买回来,这就是油厂买卖基差的过程。2014年9月出现的150-200元压榨利润,豆粕基差合同销售火爆,也为2015年6-8月的大豆到港高峰埋下伏笔。

 

据不完全统计,本年度6-9月广东地区基差销售合同总量90万吨,除了广东本地客户购买之外,还有湖南,江西等地的客户,说明除了本地需求,广东还通过基差合同吸引了周边地区的豆粕需求。基差成交活跃因素有几个,第一,压榨利润,油厂压榨利润好的时候,会进口更多大豆;第二,远期报价大幅低于现货价格,买方只关注绝对价格;第三,能量替代降低饲料成本,饲料厂有锁定加工成本需要;第四,其他主要蛋白原料(DDGS、菜粕)在2014年10月之前没有远期采购机会,所以饲料厂把远期销售量锁定在豆粕上,造成豆粕成交量增加。

 

2015年6-8月大豆到港量合计2350万吨,国内大豆结转库存将远超中位数500万吨(如果低于500万吨,将会有局部地区如沿海、山东、华东等地区缺货),最乐观压榨量为620万吨/月,结转库存在未来两个月将会增加250-300万吨/月,大豆供应相对充裕。广东油厂库容较其他地区小,只有1.5个月的压榨仓容,如果豆粕价格跌停,对油厂损失很大。

 

基差预售合同量大,现货流动性低,基差走势不乐观。随着大豆到港量和库存上升,广东基差往下跌,幅度远比其他原产地区高。

 

最后,梁家亮总结一句,一旦压榨利润过高,油厂的大豆进口量增加,如果其他蛋白原料没有减少,基差是可以做的。

 

梁家亮介绍,锦峰目前有4个分公司,其中,肇庆锦峰豆粕去年贸易量52万吨,相当于一家产能2500吨/天的油厂一年正常压榨量(70%以上开机率);玉米集装箱发运量排名锦州港第二位;公司发展目标是今年饲料原料销量达到120万吨,在原有品种基础上开拓进口高粱,大麦,DDGS市场。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