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养猪头条 > 正文

对话李世彤:解析“超强猪周期”背后的投资逻辑

     知时讲堂  2019-10-28 09:50:41
【导读】李世彤:财富知时讲堂特约专家国开证券首席投资顾问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特约嘉宾以下是李世彤先生的观点:三次去产能,引发巨大猪肉供给缺口这一次的猪周期真是一个超级猪周期,猪肉的供给缺口大概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之所以会形成这种情...

李世彤:

财富知时讲堂特约专家

国开证券首席投资顾问

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特约嘉宾

以下是李世彤先生的观点:

三次去产能,引发巨大猪肉供给缺口

这一次的猪周期真是一个超级猪周期,猪肉的供给缺口大概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之所以会形成这种情况,有几方面原因,第一方面是在去年的时候,本身就是养猪行业的低谷,养猪行业自身在去产能,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末端,这时候突然爆发了非洲猪瘟,然后非洲猪瘟又死掉了一部分猪,这是第二次去产能。大概在春节前后迎来了第三次的行业去产能,是因为非洲猪瘟的扩散导致一部分养猪企业担心自己的猪被传染猪瘟,因为这个时候猪瘟是控制不住的,所以他为了避免损失就主动把自己的猪杀掉,这是第三次去产能。

短期市场变动,导致拆圈杀猪

但是这个时候本身猪肉的供给缺口就已经出来了,可是因为市场上传言有猪瘟扩散,所以导致老百姓不敢吃猪肉,就减少了猪肉消费量,这个时候反而产生了一种短期内供大于求,所以大家误以为行业的低谷没有到来。影响比较大的是在二季度的时候,第四个因素持续到6月份,是有一些局部地区,为了保住青山绿水,他认为养猪会污染环境,所以就让下面的一些养猪企业或者养猪农户去拆猪圈杀猪。

猪肉消费量回升,出现供给缺口

二季度过后我们就发现,很多老百姓已经明白了,即便是猪得了非洲猪瘟,人吃了这些肉也没有问题,所以猪肉的消费量又重新回升,但是供给量却大大下降。通过计算基本上能够确定,中国在去年自身的猪肉的出栏销售量在5400万吨。今年减少了大概有1/3,也就是说1800万吨左右。另外去年的猪肉进口量大概是200到300万吨。从全世界来讲,中国的猪肉消费量太大了,这个缺口几乎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甚至加在一起也无法去弥补,目前算来从国外今年能够进口的猪肉量可能也就是200万吨左右。国储局在9月份的时候投放一定的储备猪肉进行平抑市场,但是大家也能看到,投放三次,每次大概1万吨,三次加起来3万吨,但是缺口可能有1800万吨。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上去,猪肉的价格在目前是挡不住的。而我们来看养猪行业有一个特色,您要想增加猪肉的销售量,一定是要把猪养肥,猪养肥的话是需要有小猪的,小猪需要有母猪下,而每次行业低谷都是母猪被杀掉了,然后再把小猪养成母猪,再去下小猪,周期至少要一年。所以我们从现在来看,现在各个企业增大了养猪量,至少在一年之内猪肉价格可能还是平抑不了的。

增加鸡肉供给,可缓解局势吗?

是不是可以增加其他肉的供应量?比如说鸡肉,现在大家普遍吃的都是白羽鸡,白羽鸡的出栏时间其实只有45天。但是白羽鸡有一个特点,它是杂交鸡,欧美国家通过几十年的研究,终于研究出了纯基因的原种鸡,然后用它来培育出曾祖代鸡,然后又把下一代的祖代鸡苗卖给了中国,中国用它培养父母代鸡,然后下面是商品鸡,但是这种基因有一个问题,就是中国进口的祖代鸡苗再往下延续两代,基本上也就是说鸡生蛋蛋生鸡,鸡又生蛋蛋又生鸡,然后你就不能让它再下蛋了。所以这样说起来鸡肉的生产增量其实也是比较有限,如果想要大规模增加,就必然要增大进口的祖代鸡苗,但是进口其实是受到限制的。所以我们从现在看超级猪周期甚至说鸡周期在一年之内都可能不会缓解。

目前,我们应该看好养猪企业么?

但是一年之后具体什么时间环节我们现在还无法去说,但是大家警惕一下,一年之后,如果一旦猪肉供给出现了反差,供大于求的时候,猪肉价格开始下跌,那么可能是一个前所未有的熊市。为什么?因为经过了一个超级大牛市之后,养猪的量会增大到前所未有的地步,如果这个时候没有外力干预的话,那么未来就是一个养猪行业的一个大熊市。所以目前大家对养猪企业还是可以看好的。只要他的猪没有死掉,正常在销售,哪怕生产量减少了,但是因为价格的上涨,利润还会有不小的增长。但是一年多之后,我们就要警惕这个行业的高峰来临之后,那个时候可能很长时间都不能去投资养猪,甚至养鸡行业。

关注“财富知时讲堂”订阅号,了解更多资讯。

免责申明:本栏目所发资料信息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大家学习、交流。我们尊重原创作者和单位,支持正版。若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直接点击提交联系我们,立刻删除!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仅供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投资操作,风险自担。
 
相关推荐
 
图文热点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辽ICP备11016505号-2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