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仔猪猪圈设计母猪太湖副猪猪口蹄疫猪病猪圆环病毒猪丹毒图片
1 / 1

猪副伤寒(又称猪沙门氏菌病)

日期: 2016-02-13点击: 1 查看原图 全部展开
猪副伤寒(又称猪沙门氏菌病)









图库说明

副伤寒(又称猪沙门氏菌病)是由沙门氏菌属细菌引起仔猪的一种传染病。急性者以败血症,慢性者以坏死性肠炎,有时以卡他性或于酪性肺炎为特征。
  1 病原学
  病原主要是猪霍乱沙门氏菌和猪伤寒沙门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德尔俾沙门氏菌和肠炎沙门氏菌等也常引起本病。   沙门氏菌为革兰氏染色阴性、两端钝圆、卵圆形小杆菌,不形成芽胞,有鞭毛,能运动。   本菌对干燥、腐败、日光等环境因素有较强的抵抗力,在水中能存活2~3周,在粪便中能存活1~2个月,在冰冻的土壤中可存活过冬,在潮湿温暖处虽只能存活4~6周,但在干燥处则可保持8~20周的活力。该菌对热的抵抗力不强,60℃15分钟即可被杀灭。对各种化学消毒剂的抵抗力也不强,常规消毒药及其常用浓度均能达到消毒的目的。
  2 流行病学
  病猪和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源,可从粪、尿、乳汁以及流产的胎儿、胎衣和羊水排菌。本病主要经消化道感染。交配或人工授精也可感染。在子宫内也可能感染。另据报道,健康畜带菌(特别是鼠伤寒沙门氏菌)相当普遍,当受外界不良因素影响以及动物抵抗力下降时,常导致内源性感染。   本病主要侵害6月龄以下仔猪,尤以1~4月龄仔猪多发。6月龄以上仔猪很少发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阴雨潮湿季节多发。
  3 临床症状
  本病潜伏期为数天,或长达数月,与猪体抵抗力及细菌的数量、毒力有关。   临床上分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型。   急性型:又称败血型,多发生于断乳前后的仔猪,常突然死亡。病程稍长者,表现体温升高(41~42℃),腹痛,下痢,呼吸困难,耳根、胸前和腹下皮肤有紫斑,多以死亡告终。病程1~4天。   亚急性和慢性型:为常见病型。表现体温升高,眼结膜发炎,有脓性分泌物。初便秘后腹泻,排灰白色或黄绿色恶臭粪便。病猪消瘦,皮肤有痂状湿疹。病程持续可达数周,终至死亡或成为僵猪
  4 病理变化
  急性型:急性型以败血症变化为特征。尸体膘度正常,耳、腹、胁等部皮肤有时可见淤血或出血,并有黄疸。全身浆膜、(喉头、膀胱等)黏膜有出血斑。脾肿大,坚硬似橡皮,切面呈蓝紫色。肠系膜淋巴结索状肿大,全身其他淋巴结也不同程度肿大,切面呈大理石样。肝、肾肿大、充血和出血,胃肠黏膜卡他性炎症。   亚急性型和慢性型:以坏死性肠炎为特征,多见盲肠、结肠,有时波及回肠后段。肠黏膜上覆有一层灰黄色腐乳状物,强行剥离则露出红色、边缘不整的溃疡面。如滤泡周围黏膜坏死,常形成同心轮状溃疡面。肠系膜淋巴索状肿,有的干酪样坏死。脾稍肿大,肝有可见灰黄色坏死灶。有时肺发生慢性卡他性炎症,并有黄色干酪样结节。
  5 诊断
  5.1 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一步做实验室诊断。   5.2 实验室诊断   病原检查:病原分离鉴定(预增菌和增菌培养基、选择性培养基培养,用特异抗血清进行平板凝集试验和生化试验鉴定)。   血清学检查:凝集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样品采集:采取病畜的脾、肝、心血或骨髓样品。
  6 防治
  用仔猪副伤寒弱毒菌苗,对仔猪实施免疫。平时注意自繁自养,严防传染源传人。饮水、饲料等均严格兽医卫生管理。发生本病后,病猪隔离治疗,同群未发病猪紧急预防注射。病死猪无害化处理,不可食用以防止食物中毒

更多?推荐图库

[ 图库搜索] [ 加入收藏] [ 告诉好友] [ 打印本文] [ 关闭窗口]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投稿指南| 联系方式| 展会合作| 使用协议| 版权隐私| 网站地图| 排名推广| 广告服务

辽公网安备 21120202000005号

网站备案:辽ICP备11016505号-2

Baidu
map